书城科普读物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探·中外节日
16089000000001

第1章 春节

春节就是农历元旦,它是我国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记载,大约起源于遥远的古代。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夏代,我国劳动人民根据气候、天文、农事季节特点创造出一套历法,称夏历。那时,人们就知道冬去春来开始的一天,称这天为“元旦”或“元日”,谓之“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时至西周,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春节”概念,时间大概在农历“立春”前后。到汉武帝时,我国创立了太阳历,从那时起就正式把“春节”定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个风俗传统一直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以阳历一月一日为元旦,而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成为法定的节日,全国人民欢度新春。

我国北方一些农村,在春节期间,有扭秧歌、闹社火、唱大戏等习俗。每个村子都要组织秧歌队,到邻村去扭,往来互访,以示贺年。初一,北方习惯吃水饺或汤团,表示家人团圆。

尽管我国南北方春节风俗有所差异,但“年糕”和“拜年”习俗是共同的。据说吃“年糕”是象征着生产和生活“年年高,日日好”,这不正是反映出人民群众迫切的心意和良好的愿望吗?从年初一开始,不论是城乡村镇,还是街头巷尾,人们总是川流不息、喜气洋洋,左邻右舍、至爱亲朋、上级下级、干部群众,登门拜年,互相祝愿,恭贺幸福。大家在一年辛勤劳动工作之余,利用假日,促膝趣谈,游艺戏乐,欢聚一堂,亲密无间,团结一心,这确实是个有意义的中国传统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