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探·中外节日
16089000000019

第19章 苗族的龙船节

龙船节,是贵州地区,特别是清水江流域苗家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几十个村寨相继举行龙船节。按当地习俗,从十六日开始,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的龙船便可下水。因此,从龙船下水的早晚,可以看出各寨的农事生产进度。在勤劳的苗家人民心中,龙船节到了,地里的秧还未薅完,这便是莫大的耻辱。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酿米酒,包粽粑,走亲访友,宴请宾客。出嫁的姑娘必须携带粽粑、鹅鸭等礼物回娘家,同父母兄妹团聚。

苗族龙船节,与汉族端午龙舟竞渡有所不同。除时间不同外,一般不举行竞赛。主要活动是串寨子,走亲访友。清晨,龙船开始在江水中游动,所到之处,亲友们纷纷到岸边“接龙”。龙船过寨,鸣放铁炮传告亲友,岸上以鞭炮声相呼应。亲友们上前,向船上的人各敬两杯米酒,并将礼品——鹅、鸭、彩绸挂于龙头。如女婿、姑舅等至亲送上的礼物则是猪羊之类。

岸上,还有苗家传统的赛马、斗牛、踩鼓等活动。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应着木鼓的鼓点翩翩起舞。

龙船节结束,龙船都进“龙篷”。从施秉县的平兆到台江县的六河,每个苗寨都建有“龙篷”,用来保护龙船。因龙船身长二十五米,“龙篷”建成七格,每格将近四米长。因此,当地又将“龙篷”称为“七间房”。

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苗家姑娘最爱将龙的变形图案打制成银饰装点在头上,或刺绣在衣裙中,编织于围腰上。苗家制作的龙船,十分精巧、美观。龙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叫作“子母船”。无论是子船还是母船,皆是独木镂成。2米多长的龙头,用水柳木雕成,并装有一对1米多长的龙角。龙角以主色不同,分为赤龙、青龙、黄龙。一年一度的龙船节,是苗族人民欢乐团聚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