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探·中外节日
16089000000030

第30章 京族的哈节

哈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自治县京族的传统节日。“哈”或“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之意,故哈节也称歌节。哈节日期,因地而异。在沥尾和巫头二岛,节期在农历六月初十;在红坎村,节期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在山心岛,节期在农历八月初十。

京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哈节是一个欢快的节日,最主要的活动是“唱哈”。“唱哈”的地点多在“哈亭”进行。“哈亭”是一座富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全用上好的木料建造,结构严谨,外形美观,室内宽敞,是群众“唱哈”的理想之地。在哈节上唱的歌,称“哈哥”,有固定的曲词和歌词,并由专门歌手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通常为三人,一个男歌手叫“哈哥”,主要是持琴伴奏;两个女歌手叫“哈妹”,互相轮流演唱。演唱时,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正堂中间,手拿着两块小竹片,边唱边敲;另一个“哈妹”则坐在一旁,击着竹制的梆子来押拍。持琴的“哈哥”,便依曲调节奏伴和,歌声悠扬婉转,琴音清亮柔和。歌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叙述历史人物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有表现当代美好幸福生活的,也有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听唱的人们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往往听完“哈”后还在哈亭流连忘返。

哈节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聚居地区生活,每天劳动之余,他都热心教群众唱歌。这些歌,揭露和鞭挞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表达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热望,深受京族群众的欢迎和喜爱,随他学唱歌的人越来越多,歌声越唱越广。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京族人民兴建了“哈亭”,经常在“哈亭”唱歌和传歌。这种歌咏活动代代相传,相传成习,成了“哈节”。

哈节期间,京族人民个个盛装打扮,人人喜气洋洋。歌咏活动持续数天,嘹亮的歌声和喧腾的人群,使京族地区生气勃勃、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