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佤历六月二十一日(公历4月12日)是佤族人民欢乐的泼水节。
节日早晨,清脆的火药枪响告知佤族泼水节开始。早餐后,佤族的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有的拿着木桶,有的拿着脸盆,小伙子们挑着大桶,姑娘们担着竹桶,争先恐后地涌向山涧去拿山泉水。顿时,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整个阿佤山寨沸腾起来。接着传来了欢乐的象脚鼓、铓声,这就宣告泼水开始。人们唱着歌、跳着舞,互相用脸盆、竹筒、木桶等容器泼洒着山泉水。据说泼得越湿越吉祥。
关于佤族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很久以前,阿佤群山连续三年大旱,连常青树上的叶子都脱光了,鹿埃松寨的七个姐妹去深山密林找水源。她们翻高山,越深箐,尖石扎破了双脚,刺藤划破了衣裙,但她们不灰心。一天,七姐妹终于在一个岩洞里找到一股凉丝丝的清泉,为了把泉水引出山洞,她们想了许多办法,搬来岩石去堵落水口,但石头都被激流冲走了。于是,七姐妹便一个抱着一个,纵身跳进落水口,用身驱堵住,使泉水流出洞外,最后,可敬的七姐妹化成了七块坚硬、晶莹的巨石,解救了阿佤人民。为了纪念这七个为佤族人民献身的姑娘,每逢佤历六月二十一日,人们都要进行泼山泉水,庆贺新生。佤族的泼水节要过七天七夜。
节日里除泼水外,还要举行打秋千、丢包、耍长刀、射弩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当夜幕降临到阿佤山寨时,寨外大榕树下的草坪上,点燃起一堆堆篝火,青年男女在竹笛、芦笙、三弦的伴奏下,围成一个圆圈翩翩起舞。他们一边跳一边唱,歌词一般都是即兴编的,内容多数歌唱生产生活的变化、爱情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