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16090200000006

第6章 《龙图公案》展现的市井乡村风貌

《龙图公案》除了塑造了包公的正面形象以外,也和其他的公案小说一样,专以社会和人性中的阴暗和丑恶为主要表现对象,着眼于人们之间的不和谐与矛盾冲突,展示了市井乡村阴冷、恐怖气氛的风情画。

(一)塑造了执法如山的包公形象

包拯是宋代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官至枢密副使,为人公正无私、正直刚毅、清介廉洁。《龙图公案》中的包公,虽然以历史人物包拯做依托,却已经不是历史人物,而是小说中的人物,历代作者虚构的艺术形象。我们讨论的,就是小说《龙图公案》中的包公形象。用胡适的话说,包公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胡适说:“这种有福的人物,我曾替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做‘箭垛式的人物’,就同小说上说的诸葛亮借箭时用的草人一样,本来只是一扎干草,身上刺猬似的插着许多箭,不但不伤皮肉,反可以立大功,得大名。包龙图——包拯——也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它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的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龙图遂成了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了。”

所谓包公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无非是说这一百则故事绝大部分不是历史上包拯的真实故事,而是将史书上其他人或民间传说的各种折狱故事归属到包公名下,塑造出包公这个侦探式的法官形象。包公形象,是经后人堆砌、作为精神楷模的人物,同原型有较大的差距,或者说原型不过是一个充当箭垛的符号。书中的包公洞悉人情物理,分析案情细致入微,断案神速、准确,所以胡适称他为“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

包公是一个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清官。在包公所断的案子中,涉案人员,既有平民百姓,更有达官显贵。他之所以无所畏惧,是因为胸中无私。清代李西桥在《龙图公案序》中说:“《龙图公案》世传为包公所断之案,尝阅一过,灵思妙想,往往有鬼神所不及觉;而信手拈来,奇幻莫测,人人畏惧。所以然者,包公非有异术,不过明与公而已。……夫人能如包公之公,则亦必能如包公之明;倘不存一毫正直之气节,左瞻右顾,私意在胸中,明安在哉!故是书不特教人之明,而并教人之公。”指出包公的“明”源于其“公”,概括出《龙图公案》中包公形象的特点。

《狮儿巷》写潮州的秀才袁文正携妻张氏进京赶考。一日,同妻子入城游玩,曹国舅二皇亲见张氏貌美,便将他们请到府中。曹把袁文正灌醉,用麻绳绞死,打死三岁的孩子,强占了张氏。包公在回府途中,一阵狂风吹起,旋绕不散,直从曹国舅高衙中落下,包公想:此地必有冤枉事。曹家中间门上大书数字道:“有人看者,割去眼睛;用手指者,砍去一掌。”包公向一老人询问曹国舅的所作所为,老人叹道:“大人不问,小老哪里敢说。他的权势比当今皇上的还大。有犯在他手里的,便是铁枷;人家妇女生得美貌,便拿去奸占,不从者便打死,不知害死几多人命。”包公回衙,即令勾取旋风鬼来证状。曹国舅怕事情败露,欲将张氏杀掉,幸被张公搭救。不料张氏在开封街上被大国舅打昏,王婆将她救醒。张氏跪截包公马头叫屈。审勘明白,包公先设计捉了大国舅,又设计捉了二国舅。得知曹二国舅将被正法,先是皇后说情,后仁宗亲自到开封求情,要包公“万事看朕分上恕了他罢”。包公道:“既陛下要救二皇亲,一道赦文足矣,何劳御驾亲临?今二国舅罪恶贯盈;若不依臣启奏判理,情愿纳还官诰归农。”最后,还是将二国舅处斩。皇后、皇帝等人都亲自来求情,包公面临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他能始终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就是因为他不恋乌纱帽,所以才能做到无私无畏。

包公也是一个通达人情世故、恤弱悯善的忠厚长者。办案之后,对那些劫后余生的人,或撮合他们成为夫妻,或以银两资助那些遭到罪犯残害的孤寡者。《锁匙》中王朝栋与邹琼玉是父母指腹为婚。朝栋之父早逝,朝栋只知读书,遂至贫穷。琼玉之父邹士龙做了参政。朝栋已十六岁,托父亲的朋友刘伯廉前去商议完婚之事。邹士龙看朝栋只是个穷儒,意欲退婚;如意欲完婚,必行六礼。一次,琼玉与朝栋相见,琼玉以父言相告。朝栋道:“此亲原是先君所定,我今虽贫,银决不受,亲决不退。令尊欲将汝遣嫁,亦凭令尊。”琼玉道:“家君虽有此意,我决不从。”当晚两人再次会面,琼玉将金手镯等物品赠给朝栋。贼人祝圣八到邹家偷窃,还杀死了婢女丹桂。邹士龙派家人梅旺到各处探寻作案人。梅旺在一个银匠店拿回一金手镯,经辨认,手镯是琼玉的,而金手镯是朝栋拿去换银子的。邹士龙认定杀人凶手就是朝栋,便将其告到官府。朝栋诉冤,说金手镯是琼玉给自己的。包公找来邹士龙询问,又找来琼玉对证。琼玉说金手镯是自己给朝栋的,但丹桂不是朝栋杀的。包公也认为杀丹桂者绝不是朝栋,并力劝邹士龙:“你当时与彼父既有同窗之雅,又有指腹之盟,兼有男心女欲,何不令速完婚?”并保证七日内一定抓到凶犯。夜晚,鬼神托梦给包公,暗示杀人者是祝圣八。包公遣人拘来祝圣八,祝圣八抵赖。包公拿下他腰间的锁匙,差人到祝家,对他妻子说,你丈夫承认劫了邹家财物,我们来取赃物。邹妻信以为真。祝圣八无言争辩,一一招来。包公判道:审得祝圣八,恣行偷盗,杀侍婢劫财物;王朝栋非罪而受丛脞,合应免拟;邹琼玉永好而缔前盟,仍断成婚,使效唱随而偕老,俾令山海可同心。王朝栋择日成婚,夫妇和谐。次年赴京会试,黄榜联登,官授翰林之位。包公既惩处了罪犯,又说服了嫌贫爱富的家长,使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扯画轴》写顺天府香县的乡官知府倪守谦,家富巨万,嫡妻生长男善继,临老又纳梅先春为妾,生次男善述。守谦患病,告诉善继,契书账目家资产业,尽付与他;善述只分一所房屋、数十亩田即可。先春不同意。守谦道,日后,大儿善继倘无家资分与善述,可待廉明官来,将一轴画去告,自然使幼儿成大富。数月后,守谦病故。善述长了十八岁,求分家财,善继霸住,全然不予。先春闻听,遂将夫遗画一轴,赴官府告状。包公将画轴展开,见其中只画一倪知府像,端坐椅上,以一手指地。拆开视之,轴内藏有一纸,上写道:“老夫生嫡子善继,贪财昧心;又妾梅氏生幼子善述,今仅周岁,诚恐善继不肯均分家财,有害其弟之心,故写分关,将家业并新屋二所尽与善继;唯留右边旧小屋与善述。其屋中栋左边埋银五千两,作五埕;右边埋银五千两,金一千两,作六埕。其银交与善述,准作田园。后有廉明官看此画轴,猜出此画,命善述将金一千两酬谢。”包公看出此情,叫来先春、善继、善述一起去勘察、挖掘,银两之数,一如所言。包公道:“适闻倪老先生以一千两黄金谢我,我决不要,可与梅夫人作养老之资。”善述分得了家财,与母向前叩头称谢。当从地下挖出银子后,虽然这些银子是倪太守预先酬谢给包公的,包公却不像“三言”中“鬼断家私”的滕大尹那样,把上千两银子收归己有,而是留给了倪太守的遗孀作养老之用,说明他毫不考虑自己,一心想着普通百姓,体现了恤弱悯善的忠厚情怀。

包公还是一个能静观默察、慎思明辨,有着高超破案方法的法官。《龙图公案》对包公形象的塑造,主要集中在他对案件的审理上,展现其高度的智慧和断案技巧,使之成为一个集侦探、审讯、判决于一身的侦探式的法官形象。

(二)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

《龙图公案》的批判对象,上至皇亲国戚、王侯世家,下至贪官污吏、豪绅恶棍,小说揭露了他们飞扬跋扈、胡作非为、荼毒百姓、横行霸道的行径。《黄菜叶》是以揭露皇亲国戚为内容的作品。西京河南府织匠师官受之妻刘都赛,于正月上元佳节出外观灯。人多拥挤,同伴失散,刘都赛也迷了路。皇亲赵王见她容貌美丽,就将她诓骗入府,强行霸占。赵王贴出告示,招织匠来府织造衣服。师官受以织衣为名前来打探妻子的消息。夫妻相见,相拥而泣。赵王见状大怒,将师官受同另外四个匠人一齐杀害。赵王恐有后患,又将师家大小男女尽行杀戮。只有张院公和师官受的儿子师金保因外出购物,才逃过一劫。师官受的弟弟师马都从扬州来到开封府告状,却被赵王派孙文仪打死。尸体被藏在黄菜叶下正要运走,被包公遇上,揭开菜叶,见内有一尸,就叫狱卒停在西牢。张院公抱着师金保到包公府喊冤,将师家受到的冤屈如实道来。师马都也很快复苏,哭诉了被孙文仪打死的情由。包公假装卧病不起,推荐赵王接任开封府尹,目的是骗他前来受审。赵王来到开封,小说描写了他的不可一世与胡作非为:“行过南街,百姓惧怕,各个关门。赵王在马上发怒道:‘汝这百姓好没道理,今随我来的牌军在路上日久,久缺盘缠,人家各要出绫锦一匹。’家家户户抢夺一空。”来到包公府,包公把赵王等拿下,极刑拷问,赵王招出谋夺刘都赛杀害师家满门的情由。刽子手押出赵王等到法场处斩。

《侵冒大功》是以一般官吏为揭露对象的,这是一个地府断案故事。包公奉旨犒赏三军,马头过处,忽然一阵旋风吹得包公毛骨悚然,中有悲号之声。包公道:“此地必有冤枉。”即叫左右曳住马头,宿于公馆,登赴阴床。见九名小卒状告游总兵夺人之功,杀人之头。这九名小卒曾经去劫鞑子的营寨,四面放火,三千鞑子均被烧死。不料游总兵不但不给他们论功行赏,还将功劳记在自己的名下,并杀了这九个小卒灭口。包公唤来鬼卒拿游总兵来审问。游总兵招供。门外喊声大作,数千余边民一个个啼哭不住,山云暗淡,天日无光。包公让鬼卒引两名边民到公厅询问。得知,一日胡马犯边,被杀退。游总兵乘胜追赶,倒把边境百姓杀上几千,割下首级来受封受赏。包公判游总兵永堕十八重地狱不得出世。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和人民的对立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这种对立,完全是统治者的恃强怙恶、为富不仁、蹂躏欺压百姓造成的。《龙图公案》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广泛反映了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展示了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而小说中这些作恶多端的坏人,最终都受到了包公的公正判决,是劳动人民善良而美好愿望的形象反映。

(三)反映了社会的各种病态现象

《龙图公案》中描写了大量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现包公的断案能力和破案技巧,同时,也折射出明代社会的各种病态现象,反映了金钱侵蚀下的险恶世风。

1.对金钱的疯狂追求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钱的诱惑力越来越大,一些人为了获得金钱,便不惜一切,甚至不择手段,表现出对金钱的疯狂追求。《斗粟三升米》写河南开封府商水县梅敬少入庠序,后父母双亡,他也屡试不第,决定弃儒经商,对其妻说:“吾幼习儒业,将欲显祖耀亲,荣妻荫子,为天地间一伟人。奈何苍天不遂吾愿,使二亲不及见我成立大志已殁,诚天地间一罪人也。今辗转寻思,常忆古人有言,若要腰缠十万贯,除非骑鹤上扬州,意欲弃儒就商,遨游四海,以伸其志,岂肯屈守田园,甘老丘林。”可见,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已经受到挑战,经商赚钱成为当时人羡慕的生活道路。

《鬼推磨》的开头,有一大段作者对金钱的议论:“话说俗谚道:‘有钱使得鬼推磨。’却为何说这句话?盖言凭你做不来的事,有了银子便做得来了,故叫做鬼推磨,说鬼尚且使得他动,人可知矣。又道是‘钱财可以通神’,天神最灵者也,无不可通,何况鬼乎?可见当今之世,唯钱而已。有钱的做了高官,无钱的做个百姓;有钱的享福不尽,无钱的吃苦难当;有钱的得生,无钱的得死。”金钱日益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统治力量了。为了钱,可以风高放火,月黑杀人;为了钱,可以夫妻反目,兄弟成仇。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开始瓦解,人心浇薄,世风险恶。

《接迹渡》写的就是一桩为谋取钱财而杀人害命的案件。剑州徐隆,家甚贫困,终日闲游,日食不给,常遭母亲责骂。徐隆觉得很羞愧,便相约与好友冯仁同往云南做生意,一去就是十几年,大获其利,满载而归。天色将晚,来到本地接迹渡头,当年的船工张杰撑船接应。见徐隆背的包袱响声颇重,张杰知其云南做生意归来,包袱内必有银两,陡起歹意,将徐隆一篙打落到水中淹死,夺其银两。张杰一时富贵,买田造屋。其子张尤,年七岁,张杰为他请了塾师。

端阳节请先生饮酒,先生出一上联:黄丝系粽,汨罗江上吊忠魂。让张尤对出下联,张尤不能答对,假装上厕所。那冤魂变作一老人,给他对出下联:紫竹挑包,接迹渡头谋远客。张尤回到席间,说出下联。张杰闻听骇然失色,逼问对对子者为何人,张尤如实告知。张杰心中自疑:此必是渡头谋死冤魂出现。吓得胆战心惊,胡言乱语,把谋杀徐隆的事都告诉了先生,不料被堂侄张奔窃听。张奔与张杰有宿怨,遂将张杰告到官府。张杰伏法,受到应有的惩处。

2.都市中的偷窃、行骗

明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也使得私欲膨胀,流氓、恶棍等社会渣滓泛起,他们从事偷窃、拐骗等不法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贼总甲》写流氓团伙的偷窃案。平凉府有一术士,在府前看相,众人围观。卖缎客毕茂揣着十余两银子,也夹杂在人群中观看。流氓罗钦将银子坠于地。两人为银子发生争执,闹到包公堂上。包公判道:毕茂不知银子多少,此必他人所失,理应与罗钦均分。遂当堂分开,各得八两而去。包公发现此案错判,叫来任温和俞基,让他们带上银子去东岳庙看戏。俞基的银子不知何时被偷。任温也发现有人在偷自己的银子,正要动手抓贼,因两旁二人拥挤,贼人溜走。任温让这二人到包公处做证人。包公审出他们身带的假银,而这正是俞基带去引诱窃贼的。二人见事情败露,只得如实供出:这个盗窃团伙共有二十余人,为首的就是贼总甲。包公将其抓获归案。

《裁缝选官》是一桩行骗案。山东监生彭应风携妻许氏进京候选,住在王婆店里。王婆家对面的浙江举人姚弘禹,窥见许氏长得漂亮,便让王婆为他谋划,企图奸占许氏。王婆思量彭应风既无盘费,又欠房钱,遂支使他到午门外写字,一个月不要回家。王婆得了钱财,在姚弘禹赴任陈留知县那天,把许氏骗到船上,说彭应风已把她卖给姚官人。一个月后,彭应风不见许氏,遂问王婆。王婆连声叫屈,说那天有轿子接走许氏,如今彭应风来要人是诈骗,还做出要告官的样子。彭应风无奈,只得含泪而去。又过半年,身无所倚,遂学裁缝。一次,在吏部邓郎中衙内做衣服,邓郎中得知他是山东候选监生,妻子被拐,身无盘费,学艺度日,便径选他做陈留县县尉。在姚弘禹安排的筵席上,彭应风与妻子相见,得知原委,便将姚弘禹告到开封府。包公将姚弘禹判武林卫充军,王婆被押赴刑场处决。夫妻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