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布衣天子——刘邦
16103000000006

第6章 建立汉朝(1)

(一)称帝建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在楚汉战争刘邦已经取得重大胜利的形势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假意推辞说:“当皇帝的要有大贤大德,我不敢当。”众人又劝刘邦说:“你虽然出身低微,但起而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又平定四海,安定天下,对有功的人都封为王侯。你如果不当皇帝,就不能稳住大家、保住共同打下来的天下。”刘邦再三推让后,就表示同意说:“你们既然认为我当皇帝对国家有利,我就接受尊号吧!”

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都洛阳,定国号为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刘邦当皇帝后,在已成事实的基础上,大封功臣为诸侯王。韩信原来是齐王,改封为楚王,建都下邳;彭越被封为梁王,建都定陶;韩王信仍为韩王,建都阳翟(后迁都太原);吴芮原为衡山王,改封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英布原为九江王,改封为淮南王,建都于六;赵王张敖封地不变,建都襄(今河南邢台西南);臧荼的燕王封地不变,建都亟。此外,闽粤王无诸、南粤王赵佗,他们在反秦斗争中都自立为王,刘邦也承认了他们的地位。

即位的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刘邦让大家总结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经验和教训。高起和王陵认为:“刘邦与项羽相比,刘邦作风粗暴,爱骂人,而项羽对人和蔼尊重,这是刘邦不如项羽的地方;但是刘邦对部下宽宏大量,攻下的地方都封给有功的将领,而项羽却嫉妒部下的功劳,对有功的人常常疑神疑鬼,不予重用,所以大家都逐渐离开了他。”刘邦认为他们的看法不全面,他自己总结了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总结的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显然,刘邦的看法比高起和王陵要深刻得多。

(二)定都长安

称帝之后,摆在刘邦面前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哪里定都。这时,齐人娄敬从山东赶回洛阳,向刘邦建议迁都关中。刘邦让大家讨论建都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很多人因为已经在洛阳安下家来,都主张建都洛阳不动。只有张良支持娄敬的迁都意见。他认为关中地区比洛阳一带富饶,而且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建都关中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利。所以刘邦接受了娄敬的意见,迁都关中的长安。

因为关中的秦宫室,都已经毁于战火,所以迁都长安以后,刘邦让萧何负责营建未央宫。萧何将未央宫设计得很壮丽,刘邦看了很不高兴。他认为,经过秦末的大战乱,老百姓都很困难,政局也没有完全稳定下来,造那么豪华的宫室有点过分了。但萧何认为,正因为天下的政局尚未定下来,所以皇帝住的宫室才需要建得很壮丽,它能起到提高皇帝的威望,稳定天下的作用。

刘邦刚当皇帝的时候,因为群臣的出身多为布衣小吏,所以大家不懂也不习惯那些繁琐的宫廷礼仪。有时候在正式的宫廷宴会上,大家常常喝醉了酒,互相乱叫打斗,无法体现皇帝的尊严,刘邦对此十分恼火,但苦于无法制止。叔孙通在秦朝当过博士,懂得宫廷礼仪,向刘邦建议,要制定一套宫廷礼节,以提高皇帝在群臣中的威严。刘邦同意了叔孙通的建议,要他制定一套不太繁琐的礼仪,以约束群臣。后来长乐宫建成,刘邦再摆宴席庆祝的时候,事先叔孙通根据自己制定的礼仪,先训练了大臣们一番,所以在宴会上,大家都遵守规定的礼仪,在刘邦面前谁也不敢再吵闹打斗了。刘邦对叔孙通制定的礼仪很满意,对大家说:“今天我才体验到当皇帝的威风和尊贵!”

(三)白登之围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朝灭亡之后,中原又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进军。

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汉高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汉高祖治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汉高祖亲自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天空下着大雪,气候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掉了手指。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赢了几阵。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

汉高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瘦弱的。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汉高祖害怕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刘敬回来报告汉高祖说匈奴有伏兵,汉高祖不信,便率领一队人马赶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突然四下里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汉高祖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山。

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无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无法脱身。高祖身边的谋士陈平打发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阏氏一见这么多的礼物,很高兴。当天晚上,阏氏便劝说冒顿退兵。冒顿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将包围网撤开一角,放汉兵出去。

第二天清早,天正下着浓雾,汉高祖悄悄地撤离了白登。陈平还不放心,叫弓箭手朝着左右两旁拉满了弓,保护汉高祖下山。汉高祖提心吊胆地走出了匈奴的包围圈,快马加鞭,一口气逃到广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刘敬放出来,说:“我没听你的话,弄得在白登被匈奴围了起来,差点儿不能和你见面了。”

汉高祖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此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令汉高祖大伤脑筋。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过日子。”汉高祖同意刘敬的意见,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称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冒顿就把她立为阏氏。

(四)诛杀功臣

刘邦在楚汉战争和西汉立国之初,因为斗争的需要,被迫封了一些异姓诸侯王,这批诸侯王中,有一些拥兵割地有相当大的力量。他们的存在成为西汉王朝初年威胁中央集权的潜在力量。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没敢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他在设盛宴招待英布等大臣时,曾经对在场的父亲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个不干活、不读书的无赖,不及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现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不过在享乐的同时,他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

第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他们都有兵将,有的还三心二意。第二个问题就是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共有八年时间,基本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上。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刚刚当上了皇帝,原来项羽分封的临江王欢就举兵反叛,刘邦派刘贾围攻其数月而降,刘邦将他杀于洛阳。燕王臧荼也是项羽分封的王,后来刘邦予以承认,不久他也举行反叛,并且取得了代地,刘邦亲自带兵击败了臧荼。

对刘邦威胁最大的是楚王韩信。韩信原来是项羽的部下,因为不被重用而改投在刘邦的军中,他在萧何的支持下,逐步受到刘邦的重用,迫使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称帝后,因为韩信与项羽的一些部下有关系,改封韩信为楚王。项羽的部下钟离昧与韩信是老朋友,失败后躲在韩信那里,刘邦让韩信交出来,韩信对此不理不睬。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陈平却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现在河南淮阳),到时韩信一定会来,然后再抓他问罪。刘邦依计行事,韩信带着钟离昧的头颅去见刘邦,想表明自己并无反叛之意,但刘邦还是将韩信逮捕了。

韩信听到对他的指控,大声喊冤:“古人说得果然不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刘邦将韩信押到洛阳,但又没有明确的证据,便释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阴侯。这时韩信住在洛阳,心情十分苦恼。

第二年,陈豨被任命为赵相国兼监赵、代边兵,赴任前与韩信告别,韩信对他说:“你那个地方是战略要地,你的一言一行都容易受到刘邦的猜疑,假如有人诬告你三次,说你要叛乱,刘邦一定会亲自去征讨,你要多多注意保重。”

后来有人向刘邦告发陈豨要反叛,刘邦果然亲自前去平叛。刘邦要韩信随行,韩信托病不去。他暗中派人告诉陈豨:“你在边外起兵,我在京城协助你。”韩信与家臣密谋,想在夜里假传诏书“赦诸官徒奴”,把那些奴隶发动和组织起来,去袭击太子和吕后。不料他的阴谋被门客的一个弟弟告发,萧何和吕后就假称刘邦征讨陈豨已经大获全胜,要文武百官都去庆贺,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在长乐宫斩首,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陈豨曾带兵五百人参加刘邦入关中的战斗,后因在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乱中有功,被封为阳夏侯。他在任巨鹿郡守时,有一次请假回家路经赵国,随从宾客有一千多辆车子,赵相周昌怀疑他要造反,密报给刘邦。刘邦派人核查,发现陈豨有贪赃枉法的事情。陈豨很害怕,就暗中与投降了匈奴的韩王信及其部将王黄、丘曼臣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后来刘邦的父亲去世时,派人送讣告给陈豨,他假装病重不去吊丧。这时他便与王黄等人勾结起来,自立为代王,举兵反对刘邦。刘邦立即亲自带兵讨伐,他采取了争取大多数,只集中打击陈豨、王黄、丘曼臣等少数罪魁的正确策略,充分依靠燕、赵等地的将领,接连打败陈豨的军队,活捉了王黄和丘曼臣。刘邦返回长安,继续让周勃、樊哙领兵追击,不久就在当城(今河北尉县东)斩杀了陈豨,平定了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