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布衣天子——刘邦
16103000000007

第7章 建立汉朝(2)

和陈豨联合叛乱的韩王信,是已故韩襄王的孙子,在刘邦还定三秦的斗争中,他平定韩地有功,被刘邦封为韩王,在今山西北部守边以防匈奴。他在与匈奴的斗争中,贪生怕死,屡次求和。刘邦怀疑他与匈奴有勾结,派人去责备他,韩王信很害怕,就公开投降了匈奴,反过来攻打太原。刘邦又一次率兵亲征,斩其大将王喜,韩王信逃入匈奴。后来他又领匈奴兵入扰参合(今山西阳高东北),刘邦派柴武征讨时,柴武在政治上争取韩王信投降无效,就用武力击败了他的军队,斩杀了韩王信。

卢绾与刘邦是同乡,刘邦起兵后他一直作为亲信追随在刘邦的左右。在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乱中,他被封为燕王。刘邦在平定陈豨的叛乱中,他奉命去作战。当时陈豨正派人向匈奴求兵,而卢绾也派使者张胜去匈奴,劝说匈奴不要派兵支持陈豨。张胜在匈奴碰见了原燕王臧荼逃亡在那里的儿子藏衍,他劝张胜不要支持刘邦平陈豨的战斗,陈豨如果失败了,刘邦下一个就会收拾燕王卢绾。卢绾听了张胜的话,就暗中派张胜去联络匈奴,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又派范齐去告诉陈豨,表示支持他反叛到底。刘邦平定了陈豨的叛乱后,陈豨的部下揭发了卢绾的这一活动。刘邦派人召卢绾进京对质,他装病不去。刘邦又派审食其和赵尧去接卢绾,他避而不见。审食其、赵尧从卢绾的左右,了解到卢绾确有反意,并回京报告给刘邦。这时正好有匈奴的降者也揭发了张胜在匈奴的活动,刘邦便派樊哙去讨伐卢绾,他自知不敌,就带着家人和几千部下逃到了匈奴,一年多后死在了那里。

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他的相贯高对刘邦的傲慢专横不满,曾想在刘邦路过赵国,夜宿柏人县(今河北内丘县东北)馆舍时,刺杀刘邦。但那天刘邦未宿柏人县,所以刺杀未成。这一密谋后来被人告发。刘邦下令逮捕了张敖、贯高等人,贯高一口咬定刺杀事件完全是他个人的密谋、张敖并不知情,结果贯高自杀,张敖因吕后的援救,被贬为宣平侯。

彭越是起义比较早的一个将领,他在楚汉斗争中,曾是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刘邦把他争取过来击败项羽后,封他为梁王。刘邦征讨陈豨时,要他领兵参战,彭越装病,只派部将领兵前往。刘邦派人责问,他的部将劝其反叛,彭越犹豫不决。这时彭越的太仆向刘邦告发他与部将谋反,刘邦派人逮捕了彭越,审讯的结果认为他反形已具,就把他废为庶人,发配去西蜀。

彭越走到郑(今陕西华县)时,正好碰到由长安去洛阳的吕后,就向她哭诉自己无罪,要求不去西蜀而回老家昌邑。吕后认为留下彭越是一个后患,就假意同情他,将他带回洛阳后,建议刘邦把他杀了。

英布也是参加秦末起义比较早的一个将领,他一开始追随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屡立战功。在楚汉战争中他被刘邦争取过来,因参加击败项羽的战斗有功,刘邦称帝后被封为淮南王。

刘邦在诛灭彭越后,把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酱,分赐诸侯,以警告他们不要谋反。英布看到和自己同样有战功和地位的将领先后被杀,心里已经很恐惧,又看到彭越的肉酱,就更加惶恐。于是,他秘密让部下集中兵马,以等待时机进行反抗。他的动向被人告发,刘邦派人调查,也抓住一些证据,英布因而起兵反叛。刘邦决定带兵亲征。两军在蕲县(今安徽宿县南)相遇。刘邦在军前当面质问英布为什么要反叛,英布的回答很直截了当,就是他也想当皇帝。

在战斗中英布被击败,渡过淮河逃难。英布是长沙王吴臣的姐夫,刘邦让吴臣利用亲戚关系,将战败走投无路的英布骗到番阳(今江西波阳县东)的兹乡杀了。这样,在刘邦称帝以后,用了七年的时间,寻找各种借口,除了远处南方力量较小的长沙王吴芮外,陆续将异姓诸侯王都消灭了。

对于其他将领,刘邦也颇费心机。

开始,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官职,但众将领因为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官。

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他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自己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担心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

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将他们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关于丞相的过大权力,刘邦通过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在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没有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硬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现在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收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五)强化皇权

在巩固强化皇权方面,刘邦也是想尽了办法,一是通过尊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二是通过对季布和丁公的处理。这两件事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

1.尊父亲为太上皇

在经历了春秋和战国长期的混乱之后,又经历了短期的秦朝统治,再加上秦末战争,这使得人们心中没有忠君的观念,还保持着战国以来形成的“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思想,这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刘邦通过尊重父亲来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礼法,尊重长辈,效忠君主。

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为了向大家表示他孝顺,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的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2.处理季布和丁公

第二件事是对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处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他们俩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为郎中。丁公听说了,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他却被刘邦抓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六)与民休息

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

1.行政法律方面

刘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同时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刘邦攻入咸阳之时,便立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在平定天下后,刘邦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这是在战国时期李悝所制订的《法经》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基础上补充了户律(户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一般所说的汉律就是指《九章律》。

刘邦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叔孙通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

2.经济方面

要恢复农业生产首先解决的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战争的原因,当时人民在战乱中死的死、逃的逃,政府实际掌握的户口数只有过去的十分之三。

刘邦废除秦朝的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发布了“复故爵田宅”的命令,号召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回到故乡,恢复他们原来的爵位,归还原有的土地和房屋,当地的官吏对他们要好好安置,不得歧视和刁难他们。

“兵皆罢归家”,对于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士兵,根据他们不同的战功,赐给爵位和土地,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回到生产中去。解放生产力,同时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规定生儿子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两年。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通过这些努力后,开始有一大批的劳动力回到了生产的第一线。

在当时生产和生活都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刘邦还尽量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秦以来人民最头疼的徭役制度,刘邦适当给以减轻了。在楚汉战争期间,他就规定关中从军的免除全家徭役一年。他称帝后,又宣布追随他战争的士卒,可以免除本人或全家的徭役。对于赋税,他根据政府的各项总开支,制订了赋税的总额,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对于遭受战乱比较重或临时受灾地区,他还经常免除其租税。刘邦实行的这种轻徭薄役的制度,相对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尽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刘邦还接受刘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十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3.文化事业方面

刘邦建立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等。“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模弘远矣。”

刘邦采取的宽松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人心,也奠定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地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聚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到高祖刘邦末年时,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并奠定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及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人也令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和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