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权力潜规则
16104600000036

第36章  挨打与打人

春秋战国,五光十色,其实就是两个东西:挨打与打人。说挨打与打人的悖论瓦解了中国封建制,八九不离十。

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其衰也速,其盛也疾。衰则挨打,盛则打人,难得和平共处。打人是绝对的,共处不仅是相对的,简直是罕见的。在“打”中求生存成为一种特殊的求生方略,也成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方法。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皇权专制之后,没有了诸侯国之间的争斗,转为朝廷内部的争斗,形异而质同,还是一脉相承的。

燕国的由衰而盛,由挨打而打人,就是绝妙的例证。

燕昭王执政之后礼贤下士,他对郭隈说:

(变换字体)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燕召公世家第四》)

郭隈说:

(变换字体)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燕召公世家第四》)(变换字体完了)

燕昭王照郭隈的话去做了,待以上宾,赐给住宅,引来了能人乐毅。在乐毅的治理下,燕国很快就富庶了起来,由弱国变为了强国。强大了,手就痒痒,连士兵都思战心切。盛则打人,刻不容缓。公元前284年,燕王命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魏、韩等联合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王逃跑。燕军单独攻入齐都临淄,将齐国宝物劫掠一空。齐国只剩下聊、莒、即墨三座城池,其余尽归燕国所有,长达六年之久。

燕国好了伤疤忘了痛,由挨打的角色变为打人的角色,来去何其疾也,让历史的看客也不免眼花缭乱,来不及细细地品滋咂味。挨打化为了打人的动机与勇气。其实燕国并非特例,类似的故事不知凡几,有的比燕国表现得更离奇。

既然是以打人为目的,用贤等就不过是一种手段。即使像乐毅这样的大贤也会被罢黜。乐毅灰溜溜地逃离燕国是对争权夺利游戏规则的绝妙嘲讽。

燕国的挨打与打人,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处世哲学:生命不息,争斗不止。权力,不仅是最高的图腾,也是最高的真实。对权力的极端崇拜与对生命的极端轻蔑,构成一幅极不谐调的画图。老百姓注定成为权势们的牺牲。除了杨朱(提出了为无谓的争权夺利虽一毛而不拔)、墨子(提出了兼爱)等个别人,很少有人想到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问题。可惜,杨朱、墨子的思想都没有成为中国思想史的主流,充其量不过是那些论证杀人有理思想的陪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