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权力潜规则
16104600000049

第49章  齐威王与齐宣王

齐威王与齐宣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两位贤明君王。

齐威王之贤明在于他自觉地近君子而远小人,任由“小决”冲刷自己的过失,而且闻过则喜。不像其他君王,闻过则怒,寻衅杀人。齐威王对待君子与小人态度殊异:

(以下变字体)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竝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魏,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这段史实出自中国,实在匪夷所思。历来中国的君王与皇帝,哪一个不是争先往佞臣布下的谄谀口袋里钻,唯恐马屁拍得不够响,唯恐太平粉饰得不充分。哪有喜欢批评自己的?

(《史记·田敬仲世家第十六》)(变字体完了)

齐威王几乎是唯一的例外。即墨大夫是被谗言纠缠的众矢之的,齐威王却封他万户食邑;阿城大夫誉言满天飞,却被齐威王烹了,连同那些阿谀小人也一起烹了,一个不留。齐威王懂得,干好事的不用声张,故意声张的一定没干好事。

齐威王死后,齐宣王即位。齐宣王也有过人之处,那就是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量,他惜才如命,喜欢谈道论经,辩论问题,创建了彪炳史册的稷下学派。君王培育一个学派,而且这个学派不是以阿谀逢迎为己任,允许自由言说。这在中国,除去稷下学派,几乎无例可寻。聚集在稷下的有驺衍、田骈、慎到、接予环渊等七十六人。齐宣王供吃供喝,赐给府第,封为上大夫,要待遇有待遇,要地位有地位,让他们专心治学。稷下学派所聚拢的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不像信陵君等养的“食客”,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盗世欺名之辈。这种官学分立的作法,与中国传统相抵牾。中国在西周就已经确立了“官师不分”的模式。那时,只有“官学”,没有“私学”,个人无法讲授学问,只能以官的身份宣讲。虽然孔子开创了“私学”,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发展与普及,正统之外,基本没有生存空间。后来发展为“以吏为师”,学问更是定于最高统治者的金口,毫无竞争、辩论之余地。

然而齐宣王却能让学问独立于权力,实在了不起。

齐威王与齐宣王,一先一后,两代明君,垂于青史,成为中国人的骄傲。齐威王以其明察秋毫,让周围国家二十多年不敢向齐国发一兵一卒;齐宣王所建立的稷下学派,成为中国学苑中一枝怒放的奇葩,提到中国思想史、学术史,无法回避“稷下学派”这四个字。

君王做到齐威王、齐宣王的份上,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