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权力潜规则
16104600000073

第73章  伟大的孤独者

屈原,伟大的孤独者。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喷薄处可以感受到人格的伟力,鸣咽处可以体会到人性的脆弱。

屈原从被贬谪到沉石自杀,都是冤枉的。司马迁开门见山,道出了屈原“倒霉”的缘由:上官大夫官职与屈原等同,心有不甘,想独享君宠,加之本来就嫉贤妒能,于是无端地在楚怀王面前造谣生事,恶人先告状,说屈原对楚怀王大不敬。楚怀王居然深信不疑。屈原的倒霉就不可避免了。“先下手为强”,用在此场合是再合适不过了。

谚语云:祸患常积于忽微。然而屈原并无“忽微”的过错,完全是小人构陷。即使屈原没有接受制定法令的任务,上官大夫也不愁找不到借口。人情恶薄,世路艰险。与小人为伍,祸端必生,早晚而已。

血性正直之人必遭遇小人,犹如鲜花必招引蜂蝶。屈原是血性诗人、正直文人,这本身注定了悲剧性结局。正如法国作家沃夫拿格所说:“文人在世受讥讽,死后受赞扬”。屈原注定是活给后人的,他的才华也注定是为恩泽后人的。

兹不论屈原的诗祖地位。作为孤独者的先驱,屈原的人格、人品也会永昭日月。

屈原被驱逐流放,行吟泽畔,举目无亲,只能以文墨自慰。他放荡不羁,一吐胸臆之所积: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与释迦牟尼出生后说的第一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庶几近之。

当他闻听国土沦陷的消息,再也无法忍受了,决定以死抗争。这一段是精彩中的精彩。渔夫劝他“随波逐流”: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酉离(左边二字为一个字)?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屈原回答: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多少文人欲脱世网而不能,屈原能!屈原投江,留下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一人之死而成千古习俗,上下五千年,独屈原一人。我们说到诗歌,说到民俗,说到人品,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屈原。

上官大夫“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上官大夫像一条小虫,蜷缩在历史舞台的一隅,而屈原则是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的主角。井蛙谤海,何毁于海哉!

屈原之诗,奥舒宏深,随物赋形,开创了“遗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楚辞,词章变化,侔于鬼神。“其影响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其人,行歌笑傲,愤世嫉俗,高洁磊落,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代表了中国士大夫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