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武道沧桑:宋代军事训练研究
16124600000016

第16章 基本技能训练

骑兵训练与步兵训练区别很大,骑兵之所以纵横古代世界,在于它的机动性,而这必须通过战马实现,所以如何控制马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常情况下,骑士对战马须保持亲近、和平的关系,尽可能增加人马之间情感,感化战马的抵触情绪。之后就必须训练战马的高难度动作,这离不开马具,特别是銜、镳、辔三者互相联系,组成灵敏传感器,如此长期调教,久而久之,骑士一旦作出某些动作,马就会相应给予反应,真正做到“人马合一”。正如吴子所言:“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韩世忠训练骑兵“及跳涧以习骑”,这一则训练战马的勇敢性,再则训练战马与骑士之间配合状况,以便在战时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韩世忠“持军严重,与士卒同甘苦,器仗规画,精绝过人,今克敌弓、连锁甲、狻猊鍪,及跳涧以习骑,洞贯以习射,皆其遗法也。”“跳涧以习骑”这种训练方式与下面将要谈到的崔与之训练骑兵大体相似。其子韩彦直乾道七年(1171)为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宋代甲胄大概重量都在四十斤至六十斤之间,披带如此重甲每日再长跑六十里,这样的身体训练强度是很大的。假如这样训练方式能够坚持并且推广,那宋军的身体素质就相当可观了。

崔与之训练骑兵,“遇冈、坡、沟、涧,径趋直前,不令迂绕取道。使人马相得,遇险不慑,缓急可恃为用。”训练骑兵勇往直前的胆略,这远难于步兵。因为步兵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激励胆气,但是骑兵则不同。要求马在任何作战环境下都能保持高效率,就必须在日常训练中使其熟悉这些内容,免得临阵退缩,“骑兵则以人骑轻捷、武技精熟为高下。”

孟元老描绘了北宋末年骑兵的情景,有“骗马”、“立马”、“跳马”、“献鞍”、“弃鬃背坐”等等,从姿势分析,都是表演性质,无法在实战中得到应用。

战士在马上,远不如在地上稳重,马一旦走动或者奔跑,“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为此,在马上需要掌握好平衡,而且还得活动自如,练习复杂动作,开弓射箭,挥砍劈刺,左右闪躲等,这都是“骑射”,及作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