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对联
16132300000009

第9章 文学家与对联(1)

苏东坡对联故事

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坐在一棵参天的古松树下对弈围棋。一阵风吹来,松枝摇曳,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东坡触景生情,信口吟出上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耳听上联,是以眼前景物取材,即兴而作,构思奇妙,遣词精巧。心想必须搜寻可作应对的景物才行。他看到对面河边有人在悠闲地垂钓,于是有了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东坡一听,连声叫好,真可谓珠联璧合。谁知一不留神碰乱了棋子。黄庭坚笑着说:“这一盘棋算我赢了。”苏东坡笑道:“苏黄下棋,松柳双胜。”

江西修水县境内,有个“来苏村”。传说一个叫张乐的秀才在该村设馆教书,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邻村的员外杨之才也设馆教书,由于收费太高,又待人刻薄,家长就纷纷把孩子转学到张乐的学馆。杨员外怀恨在心,于是请人去为难张乐。来者提着一串黄鳝、泥鳅和鳗鱼,扬言要和张乐对句,说是若能对得上来,便送手中礼物,否则让他闭馆离村。来者的上联是:

一串无鳞,鳝长鳅短鳗有耳;张乐见来者不善,心里很紧张,一时对答不上来,被来者嘲笑一顿,内心感到十分羞愧,竟卧床不起。恰逢苏东坡路过此地,听说此事,立即登门探望张乐,并作对句:

三盘有壳,鳖圆龟扁蟹无头。

张乐得高人指点,心病除了,病好了大半。他找来者对上下联,使对方心服口服,杨员外再也无话可说。村里人为感激和怀念苏东坡,于是将村名改为“来苏村”。

苏东坡有两个侍女,一个叫朝云,一个叫暮雨。一天,苏东坡吃完饭,拍着自己的肚皮戏言:“汝等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众人答:“装的是酒肉。”苏东坡摇摇头。暮雨说:“肚里装的是才华。”苏东坡仍说不对。朝云说:“我看装的是满腹不合时宜的牢骚。”苏东坡哈哈大笑:“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后来,朝云到了嫁人的年龄,当她离开苏家时,苏东坡既舍不得,又不能阻拦。于是撰作了一副对联以寄托自己的感情。联云: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

上下联分别嵌入两个侍女的名字。上联写苏东坡对朝云的评价,下联写苏东坡对朝云的怀念。用词精练含蓄,感情真挚充沛。

苏东坡的哑语对

苏东坡被贬谪黄州后,一日与好友佛印坐船在长江中饮酒。当酒过三巡时,佛印向苏东坡讨个对句。东坡用手向江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抬头望去,只见一条大黄狗正在啃骨头。佛印顿时大悟:

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心想:你在骂我!看我怎么回敬你。于是并不开口,眯着眼琢磨起来。忽然,他将手中题有东坡诗的大蒲扇在东坡面前晃了晃,狠狠地往江中一抛,任它随水漂去。东坡开始一愣,随后立刻明白过来:

水流东坡诗(尸)。

此时,两人心照不宣,只击掌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这样一副哑语联。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李调元任广东学政时,幕友陪着他郊游。见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半边上联: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有人介绍说,相传佛印考苏东坡,出了此上联,没想到苏东坡比划了半天,竟然一个字也没有对上来。只好刻碑在此,以求下联。说到此,话锋一转,矛头指向李调元,“学政才高思敏,定能代贵同乡对上下联来。”

李调元心里明白对方在捉弄自己。他沉思片刻,微微笑道:“这下联苏东坡早已对上,何须再对!”众人不知其故。李调元说,当年苏东坡比比划划,是对哑语联: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当年苏东坡是否对了这哑语联,无从考察。既是传说,也不必较真。无论是苏东坡,还是李调元,能对出这下联来,也可谓绝妙无比。

传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嫁给了“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二人完婚当日,秦少游入洞房时,苏小妹出对难为新郎。她的上联是:

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乍一听,认为下联不难对出。可仔细一琢磨,却觉得构思奇妙,应对难度很大。他左思右想,难觅佳句,直到三更时分,还在洞房外徘徊。恰好苏东坡尚未睡觉,他见妹夫转来转去,口中念念有词,双手还作推窗之势,知是小妹出对难住了新郎。于是走过去一问,秦少游如实说来。苏东坡不言不语,思忖片刻,捡起一块石头,投入堂前天井里。秦少游听到井中一声响,看看苏东坡,茅塞顿开,有了对句:

投石冲开水底天。

全联运笔新奇,用词绝妙。“月”被“推出”,“天”被“冲开”,想像丰富,构思精巧。

一日,苏东坡和秦少游同行,路过一座小桥,桥上有人又用三块石头垒了座小桥。苏东坡用脚一踢,垒在上面的那块石头被踢掉了。他对秦少游说,这是一句哑语联,请你对句。秦少游眼珠子一转,明白了苏东坡的联意:

踢破垒桥三块石;虽然明白了联意,可是要用哑语对上来也非易事。秦少游苦思冥想,终不得句。回家后,他向苏小妹诉说了这件事。苏小妹想了想说:“对上下联,这有何难?”说着,在纸上写了个“出”字,用剪刀剪成两半。秦少游猛然省悟:

剪断出字两座山。

苏东坡的龙蛇联

在十二生肖的联语中,嵌“蛇”联算是最少的,大概是“蛇”

“折”(she)同音的缘故。联语中嵌有“龙蛇”二字的就更少了,而苏东坡竟有两副“龙蛇”联。

广州真武庙有苏东坡撰作的一副楹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真武是道家信奉的神,相传为古净乐国王太子,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了四十二年,功成飞升,威镇北方,号为玄武君,因宋代讳“玄”字,改为真武君,俗称真武大帝。另有“北方之神,龟蛇合体”之说。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去海南澹州,路过广州,在真武庙看了道家所供奉的真武帝塑像,旁边塑有龟蛇,故有感而发。联语抓住真武塑像披头散发、挥舞宝剑的特点,形象地再现了其威风凛凛的威武雄姿及降龙伏虎的超凡神通。“焉耳矣”、“云乎哉”这些语气助词巧妙连用,文采斐然,令人更觉神奇。

苏东坡还有这样一个对联故事。一次,他在朋友某豪士家饮宴,有侍女十余人陪侍,其中一个名叫媚儿的能歌善舞,深得豪士的宠爱。此女容貌美丽,体格高大,声音洪亮,犹如鸡群之鹤。献毕歌舞,豪士令媚儿向苏东坡求词。苏东坡提笔书一联:

舞袖翩跹。影摇千尺龙蛇动;歌喉婉转,声掠半天风雨寒。

对联的前半部分是褒奖的意思,而后半部分褒中有贬,“影摇千尺”、“声撼半天”极言其个子高、嗓门大,诙谐滑稽,幽默风趣;“龙蛇动”与“风雨寒”表达作者看到的和听到的并非都是美的享受。难怪媚儿面露不悦之色。

李清照对联故事

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联为: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上联描述李清照故居的优美环境,下联突出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的传世之作以及李清照的文学风格。此联文字流畅,意义深长,寥寥数语,表达了郭沫若对一代女词家的怀念与崇敬之情。

南宋着名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是名副其实的“诗词夫妻”。

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一百五十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他们夫妇合作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明诚稍作谦逊,挥笔写出上联:

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每甲子是六十年,“花甲重逢”即一百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辰,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众人都看李清照如何续联,只见她毫不拘谨,下联也一挥而就:

古稀双庆,复添幼掌青春。

“古稀”是七十岁,“双庆”便是一百四十岁,“幼学”是十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上下联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众人惊叹不止。乌老欣喜异常,亲自铺开宣纸道:“二位雅兴正浓,请再为老朽赐书一副。”

赵明诚一心想难倒李清照,向乌老施一礼说:“这般拙联既得老人家错爱,那我夫妻就再献一联。”刷刷刷就是几个大字:

乌龟方姓乌,众人一愣,乌老脸上顿时也乌云密布。李清照不慌不忙,在赵明诚的墨迹后续写道:

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乌老看罢,手捻长髯连声叫好。赵明诚万没想到如此致命之词,李清照竟能巧对,但他还不服输,续写下联:

老鼠亦称老,李清照嫣然一笑,将赵明诚轻推一旁,提笔而书:

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

“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众人为李清照夫妇的巧对喝彩,乌老见此联中巧嵌“乌老”二字,更是欣喜若狂,拉着明诚夫妻,连连干杯。至此,明诚也不得不服清照锦心秀口,机敏过人。

李清照还有一联云:

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这副对联有几个特点:一是有用人名对人名之妙,“柳三变”即柳永,是宋代着名词人,“张九成”字子韶,宋高宗时人:二是有在人名中以数字对数字之妙,以“三”对“九”;三是上联中的“露花倒影”,是柳永的词句,而下联中的“桂子飘香”是张九成的文句;四是“成”和“变”也可对,两者皆为我国古代乐理名词,可知此联对仗是十分工整的,每一个词都是有讲究的。

楹联大家李笠翁

明末清初着名的戏曲理论家李笠翁(即李渔),对楹联创作作出的巨大贡献,就是其编撰的《笠翁对韵》,成为从清代至今最为流行的声律启蒙教材。李笠翁所撰对联颇丰且有情趣,从《笠翁一家言》收入其部分作品可见一斑。

宋建三是李笠翁的好友,生于七月七日乞巧节,所居之地名日百花巷。李笠翁据此为宋建三撰作祝寿联,天然妙语,切入传神。联云:

七夕是生辰,喜事业功名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百花为寿域,袅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

联语颂友事业功名有成,儿女聪颖孝顺,家和万事兴,都因尽占天时(出生乞巧节)、地利(居住百花巷),可谓匠心独运,意象鲜明,工稳妥帖,落笔生辉。

李笠翁一生踪迹遍布皖鲁闽赣豫陕晋冀湖广京都等地,遍历名胜,留下了不少名胜楹联。他为十八滩金龙四天王庙题联:

过险滩而祀神者无不极诚,推此念以明心,何难格天格地?

遇顺流而防患者于兹仅见,广此心以履泰,自能常富常荣。

作者从过滩者祀神佑安之事生发感慨,再由情入理,以行舟喻人生,借题发挥,劝诫世人以诚心格天地,遇顺流而防患于未然。

此联句工辞朴,言简意丰,深蕴哲理意味,时人评价为“滩头绝对,即是座右格言”。

李笠翁还有一组题芥子园别墅联,这类自题联亦庄亦谐,显示其率真诙谐本性。如其题署门联:

到门唯有竹;入室似无兰。

此联刻画出主人闲适脱俗、淡泊如水的雅逸品性。

谐联大师纪晓岚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晓岚曾说,京城店铺招牌,无一不可作对。所制甚多,举其一:

去风柳木牙杖;滴露桂花头油。

上联集木梳、牙签店铺招牌,下联集梳头油店铺招牌。此联不奇于招牌雅致,而奇于属对工稳。招牌路人皆见,唯纪晓岚能为巧对,似易实难。

京师某达官为儿婚事宴客,出一上联:

太极两仪生四象;上联语出《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主人说,对上了下联即开席。众宾客正在沉吟时,纪晓岚来了,问何事沉吟,大家告知。纪晓岚说:“可以赏饭矣。”遂对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

下联为苏东坡《春宵》诗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纪晓岚以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合之即成巧对,对仗尤其工稳,信手拈来,皆成妙对,足见其人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尤其是在婚宴上巧对出句,还寓含别意,妙趣横生。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清高宗八十大寿。纪晓岚的祝寿联是: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十八公”,隐“松”字,为寿征:“介寿”,助寿:“九重”,指帝王的居所:“重九节”,即寿日正逢重九节;“称觞”,举杯祝酒。此联典雅堂皇,极符天子之寿。特别是巧用“八十”和“九重”的词位互换,堪称奇巧绝妙。

纪晓岚的祝寿联制得颇见功夫,挽联制得也颇具功力。朱筠与纪晓岚同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晋侍读学士,在仕途或文苑,两人齐名,同年至交。纪晓岚挽朱筠联: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交情同骨肉,俾予死后独伤悲。

上联说,你我治学之路不同(朱筠擅金石、书法,纪晓岚治经),二人平生没有什么学术上的交往;下联说,门庭虽异,交情则深,使我在得到你去世的消息后独自感到悲伤。

纪晓岚善于戏谑。一次他去访友,见友人二子,一高一矮,相差悬殊。纪晓岚拍手狂笑,友人问故,他说,我有一难对苦苦求不得下联,今可对出:

难监北监,久坐方知监似监;兄长昂长,乍见都说长者长。

上联第一、第四个“监”字,声调读阴平,第二、第三个“监”字,声调读去声:下联第一、第四个“长”字,读音“长辈”晶“长”,第二、第三个“长”字,读音“长度”的“长”。此联多音诙谑,妙趣横生。

纪晓岚对联辑录

据《纪晓岚外传》载,乾隆游泰山,至玉皇顶,见东岳庙北有弥高岩,出对要纪晓岚对: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纪晓岚对道: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坚”,深也。上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道,语出《论语,子罕》,此处言泰山;下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伟大,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此亦言泰山。上下联首二句为自对,“之弥”与“乎其”为重言。

《巧对录》载,清乾隆年间,有两位生员同访纪晓岚。一额有黑斑,一左目瞽。纪见面而大笑不止。两生惊讶,询问其故。纪曰吾偶从杜句得一联。联云:

片云头上黑;孤舟浪中翻。

此联为集句。上联自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伎纳凉晚际遇雨》诗,下联出自杜甫《宿江边阁》诗。“片云”、“孤舟”皆为比喻。

纪晓岚有一副长对,此联如下:

二帝生三王净五伯七雄丑末耳,汉祖唐宗也称一时名角,其余拜相封侯不过扛旗打伞跑龙套;四书自六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李白杜甫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思是沿街乞讨耍猴儿。

将古来帝王将相及文豪与戏曲舞台角色等相提并论,调侃嘲弄,颇显这位历经四十年宦海生涯的智者对功名霸业的参悟。

还有一个纪晓岚江南寻访才子的故事。乾隆皇帝为了修订编纂《四库全书》,传旨命大学士纪晓岚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接旨后,觉得任务繁重,深感朝中人员不足,缺乏几个得力助手辑定总目纲要。

他得知浙东有四位才子,均住桐庐富春山中,于是便去寻访。一天,纪晓岚在一个山腰的凉亭歇脚,见中间石桌围坐四人,谈吐不凡,猜想可能就是寻访之人,便凑了过去自报姓名,聊了起来。姓高的才子拱手道:“久闻纪大人才华横溢,在下有一上联,请纪大人续对。”说罢吟出上联:

水上结冰冰上雪,雪上加霜;纪晓岚沉思片刻,即对道;空中起雾雾中云,云中见日。

高秀才听罢连连点头说:“果然妙对。”这时姓周的才子在一旁道:“晚生也有一联请纪先生赐教。”便念道:

龟浮水面分开绿;纪晓岚应声对道:

鹤立松梢点破青。

这时下起雨来。只见姓施的才子站起身来,对纪晓岚说道:“纪学士才华出众,名不虚传。在下以此雨景作一上联,还请大人赐对。”

接着他吟道:

春雨连绵,檐前如奏九霄音,丁丁当当,惊回幽闺淑女梦,梦不成,夫戍边关;纪晓岚见他以雨为题,又暗指夫妻分离忧怨苦愁之情,题意丝丝入扣。于是手捋长须,抬头望天,暗自沉吟。只见此时山雨渐停,天上乌云渐散,他灵机一动,立即朗声吟道:

彩云缥缈,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来来,动起京都游子思,思无穷,友留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