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导弹科技知识(上)
16133700000044

第44章 欧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进展

远程战术导弹的作用及其威胁

现代战争中,导弹集陆、海、空、天和电子技术五维于一体。在战争进程中,能有效攻击战役-战术纵深目标,破坏机场、铁路枢纽、港口、桥梁、水坝、指挥通信中心、导弹基地、核武器发射场、装甲车辆集结地和后勤补给线等战略目标的武器有战略轰炸机和远程战术导弹(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极强,适合攻击设防的目标,在战役开始时,先于飞机实施首次打击,能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苏联尤其重视战术弹道导弹的作用,认为它是“现代战争的决定性的手段”。

战术弹道导弹还能改变敌纵深、远纵深的配置,削弱其攻防势头。70年代的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曾向以色列腹地发射了数十枚苏制蛙7和飞毛腿导弹,摧毁了以色列集结在纵深的一个装甲旅。当埃及的作战部队部署飞毛腿导弹后,以色列第二梯队集结的坦克、摩托化部队后撤了百余公里(飞毛腿的射程之外)。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52天)、发射数量最多、作战效果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的弹道导弹“袭城战”。期间,伊拉克、伊朗分别发射了189和77枚飞毛腿B导弹,伊朗亡1800人,伤8200人,最终实现了伊拉克“以炸求和”的目的,首次拉开了战术弹道导弹以常规武器的身份参加现代局部战争的帷幕。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受到狂轰滥炸的情况下,将战术弹道导弹作为唯一反击多国部队的火力,机动隐蔽地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了近百枚飞毛腿导弹,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威胁、破坏和制约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变,导致了导弹技术在全球迅速扩散,中东和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正在竭力地谋求和发展战术弹道导弹。远程战术导弹(包括携带核生化弹头的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的日益增长,使得各国防御思想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导弹防御武器越来越受到重视。

过去西欧国家比较推崇空军致胜论,强调空基防空为主,面基防空为辅的原则。随着空中目标的演变,空基防空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歼击机适宜于大范围的区域防空,拦截固定翼飞机,而对局部尤其是机动战场的防空,特别是拦截各种战术导弹则显得力不从心。

在地理环境上,西欧距战术弹道导弹威胁国更近,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部署的战术弹道导弹有能力攻击意大利、法国的南部地区和欧洲其它地区。尽管这些国家的战术弹道导弹简单粗糙,但空军的飞机对其无能为力,美国的爱国者和俄罗斯S-300等少数具有反导能力的防空导弹拦截效果也很有限。

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现有反导系统能力有限,即使对付不太先进的战术弹道导弹也很吃力,加之空中威胁的多样化,使得地区冲突和边界战争的作战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空袭与防空的斗争已成为决定整个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而强大的进攻力量并不能取代导弹防御,海湾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欧洲国家导弹防御思想与技术的调整

在防空思想上,苏联比较重视地面防空,强调空基防空与面基防空的互相补充、支援和协调。由于地域条件的特点,苏联一直以地空导弹系统为主要防空武器。

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国家就注意到新一代防空导弹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空中威胁目标已发生变化,单凭歼击机已很难对付战术导弹,特别是战术弹道导弹,必须依靠面空反导系统。与此同时,西欧开始研究防空导弹系统既反飞机又反导弹的技术可行性以及向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发展的可能性。80年代末,法、意、英、德等西欧发达国家合作研制未来面空导弹族,用于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该系列导弹能够提供局部区域机动点目标防御并配合陆军快速机动编队使用,2000年后将成为欧洲陆、海、空三军多用途防御系统,以替代现有陆基和海基防空导弹系统。

海湾战争后,西欧更加重视发展战术导弹防御系统,在研制新的面空导弹系统时,把拦截各种战术弹道导弹作为重要目标。而面空导弹从拦截飞机,发展到拦截有翼导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反辐射导弹等)和战术弹道导弹,是防空在对抗演变中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欧联盟1993年4月在罗马召开欧洲弹道导弹防御会议,首次公开了欧洲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基本构想:投资18亿美元研制两颗太阳神同步轨道侦察卫星和三部远程地面搜索雷达,研制工作由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负责;投资10亿美元改进法、意联合研制的阿斯特导弹,使之具有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投资65亿美元采购一种西欧的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该系统配备有新型拦截弹,能够拦截射程4000千米的弹道导弹,由法、英、意在阿斯特30导弹的基础上研制。

西欧担心中东国家的战术弹道导弹失去控制,对欧洲造成威胁,故在弹道导弹防御的国际合作上颇为积极。法、德、英、荷等国参与了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德、法、意与美在军级面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合作研制满足各国要求的中程扩展防空系统,用于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

欧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进展

在战略导弹防御方面,苏联60年代建立了以橡皮套鞋远程战略导弹为拦截器的莫斯科反导系统。1980年,开始对其进行重大改进,包括研制两种新的携带核弹头的拦截弹和一部作战管理雷达,改进工作于1988年完成。莫斯科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可实施两层拦截,由部署在莫斯科周围12个地下井内的36枚三级固体拦截弹(射程500千米,用于在大气层外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64枚两级固体拦截弹(射程80千米,用于在大气层内拦截上层漏防的弹道导弹)和几部远程监视雷达及作战指挥管理系统组成。它是世界上唯一实际部署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

在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方面,俄罗斯的S-300面空导弹系统能够拦截像巡航导弹这样的低空机动目标和射程小于500千米、速度(3.8马赫)较低的战术弹道导弹。S-300V地空导弹系统则是针对美国的潘兴-2中近程弹道导弹而研制的。它既能拦截飞机又能拦截高速战术弹道导弹,其高速拦截弹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携带150千克重的近炸引信战斗部,筒式垂直发射,射程150千米。拦截弹道导弹的作战距离增加到40千米,能拦截射程1000千米以下、弹头再入速度约3000米/秒的弹道导弹。

S-300V的作战指挥系统配有新型的地基远程相控阵雷达,可跟踪和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并同其它地面防空导弹系统的雷达及A-50预警机组网。全套作战系统由履带式装甲车运输机动,可以灵活、快速部署,战术机动性更强。1993年,俄罗斯进行了拦截战术弹道导弹试验,用9枚S-300V拦截弹成功地拦截了8枚飞毛腿导弹。就拦截战术弹道导弹而言,S-300V在性能、作战空域、导弹飞行速度、对付多目标、导弹战斗部杀伤威力等技术方面均超过美国的PAC-2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

S-300V系统目前还在进行改进,以适应非战略弹道导弹防御的要求,从原对付1000千米射程的弹道导弹,向对付3000千米射程的弹道导弹改进,同时增大雷达的威力,将保卫区的面积扩大至数千平方公里。另外,俄罗斯还在SA-5的基础上研制类似美国战区高空区防系统(THAAD)的SA-X-20.

1997年8月在莫斯科国际航展上,俄罗斯展出了防空导弹系统的最新改进型S-300PMU。该系统装备了48N6E新型导弹,筒式垂直发射,可同时制导12枚导弹攻击6个目标,抗有源、无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袭击,射程200千米,拦截目标的飞行速度为8千米/s,可全天候作战。从战术技术指标上看,它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

英国国防部认为,今后8年内,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北非和中东国家将掌握能打到英国本土的弹道导弹技术。英国应该利用美国的导弹防御技术,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网(包括预警卫星、舰载和机载拦截弹)。该计划将耗资数十亿英镑,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英国研制的一个机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采用英国设计的远程相控阵雷达)拟安装在英、法、德正在研制的地平线护卫舰上,与美国的THAAD系统配合使用。

英国还正在研究把国产轻型外大气层射弹(LEAP)安装在云雀探空火箭上用以拦截弹道导弹。该系统的第一级装有4个横向机动推力器和4个姿态控制喷气舵,第二级为动能杀伤拦截器(KKV)。当KKV到达作战位置时,通过红外探测器截获目标,其最大拦截距离300千米。

在欧共体内,法国宇航公司、汤姆逊-CSF公司和塞列尼亚公司联合组成“欧洲面空导弹财团”,合作研制面空导弹。法意两国政府已同该集团签订了100亿法郎的合同,用于FSAF的第一阶段计划。英国的GEC-马可尼公司、英国宇航公司和西班牙的伊比米西公司也参加了FSAF计划。该计划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供海军使用的舰空反导系统(SAAM),能拦截全方位、超音速、掠海低空来袭的导弹。它计划部署在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号和意大利新一代护卫舰上,具有在8千米外拦截来袭反舰导弹、15千米外拦截亚音速反舰导弹的能力;

第二,供海军使用的中程舰空防御系统(SAMP/N),用于局部海域防御,防御半径70千米,拦截高度20千米,能同时防御多个目标,具备拦截防区外飞机、反舰导弹和远距离攻击导弹的能力;

第三,供陆军使用的中程地空防御系统(SAMP/T),用于拦截战术飞机、战术导弹、巡航导弹和射程1000千米以下的战术弹道导弹。

FSAF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系列化,采用模块化设计并能根据发展要求不断改进,系统中包括4种不同的专门系列,且轻便、机动性好(可整机空运);二是通用化,4种不同的专门系列基本上采用相同的设备,以满足不同军种不同作战任务的要求。导弹拦截器是系列化武器系统的主要部分,4个专门系列的拦截器均为采用快速燃气推力矢量控制的高速阿斯特导弹。阿斯特导弹有多种型号用于舰空、地空及中远程反导系统,其中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阿斯特导弹,射程为70千米。

阿斯特15导弹长1.6m,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在1995年进行的一次试验中,阿斯特15作为反导拦截弹,成功拦截了一枚高超音速导弹,拦截导弹的射程为8~10千米。1997年4月8日,在法国的朗德飞行试验中心,阿斯特15拦截了一枚模拟反舰导弹以0.9马赫速度机动飞行的C22靶标,拦截距离7千米,高度1000m,导弹飞行速度800m/s;1997年5月23日又拦截了一枚MM38飞鱼反舰导弹,拦截距离9千米。阿斯特30导弹长2.2m,拦截导弹的射程为10~20千米。

荷兰是欧洲地区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最积极的国家,已部署美PAC-2型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还计划装备美在研的海军低层导弹防御系统,1996年又对美国的霍克改导弹防御系统发生兴趣,准备用霍克和爱国者两种型号进行分层防御。

欧洲目前在研的还有法、意、英联合研制的主防空导弹系统(PAAMS),英国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用于局部海域导弹防御的舰载近程支援导弹系统,德国计划研制的用于拦截战区弹道导弹的中程地空导弹系统。

另外,法国马特拉公司正在考虑把米卡中程空空导弹作为一种机载助推段拦截弹,以便同美国先进中程空空导弹或哈姆导弹的助推段拦截弹方案竞争。英国宇航公司也将考虑研究空射助推段拦截弹方案,作为其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一部分。

西欧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特点和动向

在当今核战略武器受到普遍限制的国际形势下,各种常规精确制导的战术弹道导弹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在未来的局部战争中,战术弹道导弹将成为防空的主要威胁,导弹攻防战可能会成为战争的主要模式之一,这对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未来防御技术的重点是战区导弹防御,它体现着未来常规战争的防御模式。西方国家把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考虑。西欧等国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方向是多层防御拦截体系。

在部署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优先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重点发展高、低两层防御系统来对付战术弹道导弹的威胁,尽早部署能力有限的系统,然后逐步加以扩充。整个防御系统可空运或海运到世界上的热点地区。

第二,导弹拦截趋向精确制导直接碰撞杀伤。具有对付常规、生化及核弹头和机动目标的能力,在大气层外多采用导弹直接碰撞杀伤技术,大气层内则用脱靶量小的大破片战斗部杀伤弹头。

第三,通过向轻、小型化方向发展,提高机动作战与快速部署能力。目前动能武器技术及其轻小型化已取得重要进展,使得地基KKV的重量由1000多公斤降为140kg,从而为研制同性能、轻小型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四,向一弹多用、系统兼容、技术共享方向发展,提高系统综合作战能力。像S-300V一样,主要用来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又兼具拦截飞机和巡航导弹等喷气式目标的功能。其发射架可与其它型号相兼容,拦截化学弹头时的拦截率可达80%以上。

第五,重点发展目标探测和识别技术。

战术弹道导弹主要以反雷达、反红外探测、反识别和低空机动技术为进攻模式。因此,雷达和红外复合探测与识别技术是未来防御能力的前提条件,必须在发展拦截技术的同时注重发展多种探测和识别技术。未来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拦截弹的导引头要有识别能力,能够过滤出战术弹道导弹携带的诱饵式假目标,探测技术向着多波段、多方位的多种主动、被动的探测、识别和跟踪的方向发展,地基雷达向着地面机动、模块化结构和成像识别、跟踪方向发展。

西方国家研究战区导弹防御技术时,已注意到未来战术弹道导弹的反拦截技术,即探测和识别技术的对抗体系。未来战区导弹防御技术将向着多种手段的主动防御和多层次的立体防御方向发展。

目前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和部署出现了多国联合的趋势,并且广泛采用仿真技术和设备。1997年,德国、荷兰和美国在西欧联合进行了一次名为“97联合风车计划”的防空演习,利用现有的陆、海、空、天和有关反导作战系统,进行纵深主动防御,以检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评估北约国家战区联合导弹防御的体制、技战术和C3I系统。演习中,三国的反导系统拦截了从德国和丹麦发射的模拟SS-21、飞毛腿B、飞毛腿C和侯赛因(伊拉克的改型飞毛腿)战术弹道导弹,以保卫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战略目标。除检验主动和被动防御系统的实战能力外,还对战区作战管理/C3I系统、模拟战术弹道导弹机动发射攻击战术进行评估。空中巡逻的战斗机,在E-3A型AWACS预警机导引下和美军欧洲司令部战区导弹防御协调中心的指挥下,直接对准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射坐标。战区导弹防御协调中心作为作战管理/C3I的组成部分,与地基、天基及机载情报中心、北约联合司令部、联合C3I系统、美海军宙斯盾及美陆军和北约盟国的爱国者等现役导弹防御系统实施联网。

1998年4~5月,英国、德国、丹麦、荷兰和美国在西欧举行战区导弹防御演习(代号JPOW-3),中心设在荷兰的一个空军基地。演习包括了战区导弹防御的所有方面,如战场情报准备、防御设计、被动和主动防御、攻击作战和战场作战管理C3I系统以及攻防对抗的电子战,而且还首次包括空中综合作战中心和进攻性防空作战系统,以评估战区导弹防御与总作战活动的一体化效果。

演习作战的攻击重点是仿真的两个战术弹道导弹发射区,分别在丹麦的特拉纳姆和英格兰的斯巴迪达姆。发射区设有射程500千米的战区弹道导弹营,配有指挥控制和支援设备,并有一体化的防空系统加以保护。在特拉纳姆,由德国提供爱国者导弹发射车和飞毛腿导弹发射车模型代替战术弹道导弹发射车,其雷达和红外特征信号与战术弹道导弹发射车逼真相似;在斯巴迪达姆,由荷兰提供爱国者导弹发射车代替战术弹道导弹发射车。另外,在英格兰和挪威之间的北海以北地区,设置了一个人工威胁区,针对从这里仿真发射的1000千米的战术弹道导弹,进行助推段拦截,防御武器是配置在前沿的机载激光武器系统。

JPOW-3演习在攻击战术弹道导弹发射车的战术方面有所创新。攻击机出动后的空中巡逻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若未发现发射车,将会被命令去攻击战术弹道导弹的地下设施或被怀疑是发射车掩蔽区等其它目标。若此时接到可能有发射车发射导弹的报告,攻击机将立即改变任务,飞向发射车坐标位置,在发射车驶离前将其截获。

攻击机将被要求直接盯住战术弹道导弹发射车可能经过的路线,并要攻击道路岔口之类的咽喉要道。演习中在丹麦的目标区,两架F-16并未发现两辆伪装战术弹道导弹发射车,而这两辆发射车却躲进了道路岔口,地面作战人员根据弹药的痕迹判断出发射车的位置。

演习的成果已引起要修改截获飞毛腿导弹发射车战术的设想,新战术将重点放在打击发射车活动能力和支撑它的地下掩体上,而不是单纯寻找发射车。这样一来,战术弹道导弹发射车的作战自由度将受到限制,甚至无处可藏,这正好给飞机搜索提供机会,极有可能在某个要塞点将其发现。考虑到单纯寻找发射车很费时间,而且会有防空导弹武器的保护,新的截获战术显然是比较优越的。

结束语

以海湾战争为新起点的扩展的防空系统,特别是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它们将不断发展和引进战术导弹防御技术来加强在未来战争中对战术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关键技术有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标预警技术,包括:预警卫星;大气层外目标特性及识别;卫星、预警机与地面雷达构成立体防空预警网;预警网与反导武器之间的通讯等。

其次,导弹高速高加速技术,包括:高比冲、高强度的固体发动机;轻小型导弹设计、集成与能量优化;防热处理;推力矢量、气动与直接侧向力控;高速导弹试验等。

第三,远程固态相控阵雷达技术,包括:地基大功率固态相控阵阵元;分站组网;宽带雷达成像;真假弹头识别;天线波束控制及信息的传输处理等。

第四,实现导弹直接碰撞杀伤技术,包括:普通、子母和生化弹头反导破坏机理;直接碰撞的高精度制导与控制(多模红外成像导引头、侧窗探测制导与控制、毫米波导引头等);辅助杀伤方法与装置(拦截器的保护罩等)。

西方国家的战区导弹防御“竞赛”,不断给弹道导弹防御增添新的势头。国外导弹防御技术的重点是反战术弹道导弹,其研究设施包括国家试验室、陆海空军的研究中心、试验基地、靶场、承包商的试验设施等,并且均通过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卫星联成一个整体,以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

反战术弹道导弹已成为防御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反战术弹道导弹逐渐形成拦截体系的同时,已开始向巡航导弹、空地导弹以及防空导弹防御领域扩展,这将会带动相关以及诸多前沿技术的发展,进而带动一批技术进步,从而推动整体防御技术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