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导弹科技知识(上)
16133700000006

第6章 美国三叉戟I潜射弹道导弹

“三叉戟I”型C-4导弹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用来替代“海神C-3”导弹的第三代潜射远程弹道导弹,编号UGM-96A。该弹1971年开始研制,1976年12月投产,1977年1月进行首次飞行试验,1979年正式装备美国海军,2005年全部退役。由于采用了高效能推进系统、额外的第三节推进火箭和更先进的制导技术,导弹最大射程达到了7400千米,命中精度也提高到230至500米。导弹采用8至10个分导式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威力为10万吨TNT当量,可分别攻击8至10个目标,从而大大增加了导弹毁伤目标的能力。

“三叉戟I”型C-4共生产630枚,其中150枚用于其服役期间的各种测试。英国政府原先计划将其所属的北极星A-3导弹换装为本型导弹,后来又决定改为换装性能更先进的“三叉戟II”型导弹。

技术性能

“三叉戟I”型C-4导弹,弹长:10.36米;弹径:1.88米;最大射程:7400公里;发射重量:29954公斤;投掷重量:1361公斤;发射方式:三节推进,固态燃料;导引系统:星光惯性;战斗部:8至10枚当量各为10万吨TNT的W-76四型分导式子弹头;命中精度230—500米。

发射平台

“三叉戟”I型C-4导弹主要用来装备部分经过改装的“拉菲特”级核潜艇和最新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在美国军方于70年代初期展开“三叉戟Ⅰ”型潜射弹道导弹计划的同时,就开始着手发展一种新型的弹道导弹潜艇以供三叉戟导弹使用。最初的计划是建造一种“拉菲特”级的改良型潜艇,并使用相同的西屋S5-ⅡW核子反应炉,而后为了降低新潜艇的噪音,决定采用自然循环核子反应炉。基于经济效益,导弹数量由16枚增至24枚。

由于这项计划的造价过于庞大,最初曾遭国会的反对,不过在苏联在“三角洲”级潜艇上配置了射程长达6935公里的SS-N-8潜射弹道导弹之后,国会终于批准了这项计划。虽然已获得国会的批准,不过这项计划在发展之初仍遭到不少困难,因此仍较预定进度落后许多。当困难一一被克服以后,终于产生了一种极为优秀的潜艇,即“俄亥俄”级核潜艇。

该级核潜艇的艇体属单壳型,在结构与布置等方面均与众不同。艇体艏艉部是非耐压壳体,中部为耐压壳体,整个耐压体仅分成四个大舱,从艏至艉依次是指挥舱,导弹舱,反应堆舱和主辅机舱。指挥舱分为三层:上层设有指挥室,无线电室和航海仪器室;中层前部为生活舱,后部为导弹指挥室;下层布置4具鱼雷发射管。导弹舱共装24枚“三叉戟”导弹,对称于中心线平行布置。反应堆舱的上部是通道,下部布置反应堆。主辅机舱布置动力装置。

第一艘“俄亥俄”号于1981年开始测试工作,1982年1月发射第一枚导弹,并在82年10月作首次战斗部署。截止1987年底,已有12艘经过改装的“拉菲特”级核潜艇和8艘“俄亥俄”级核潜艇装备“三叉戟I”C-4型导弹。其中“拉菲特”级每艇装备16枚,“俄亥俄”级每艇装备24枚,后者后来又进一步换装更新型的“三叉戟II”型D-5导弹。装载三叉戟1型导弹的潜艇群分别隶属于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两边的部署都得益于这型导弹的长射程,也都是以美国本土为基地。从大西洋可以攻击几乎所有俄方目标,少数处于较远区域的目标则由太平洋这边来加以攻击。

型号改进

“三叉戟II”D-5型潜射导弹“三叉戟I”C-4型导弹的改进型号,1990年服役,主要装备“俄亥俄”级核潜艇,每艇载弹24枚。该型导弹弹长13.42米,弹径2.1米,发射重量59吨,射程11000千米。可携带两种分导式多弹头,一种是8个爆炸威力各为10万吨TNT当量的子弹头,另一种是8个爆炸威力各为47.5万吨TNT当量的子弹头,命中精度为9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由于其打击诸如地下导弹发射井、加固的地下指挥所等坚固目标的能力要比“三叉戟I”导弹提高3至4倍,因而,该导弹被誉为美海军战略核力量的“骄子”。

作战使用

“三叉戟I”型导弹具有攻击硬性目标的能力,它可以攻击中等强度的强化工事军事基地。对于已输入之目标资料可在潜艇上加以更换重新输入,若要输入全新的目标资料则耗时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