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假如这个世界亏待了你
16134000000001

第1章 不公平是世界的分

假如这个世界亏待了你,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身的不公平。其实,不公平本来就是世界的一部分,这或许让人难以接受,但却是事实,是不容改变的。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只能追求相对的公平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所以,你大可不必为自己的点点得失而大喊不公,应该正视现实,承认不公平是世界的一部分。

世界就像一个六面体世界就像一个六面体,每一个面上都有不同的内容,你可以选择先看这一面,再看那一面,事情的先后并没有什么,但是看的先后顺序不同,你的心情也会不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打算先听哪个?”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内容不会改变,听的先后顺序不同也不会带来大的改观,但是对听的人的心情来说,却大为不同。

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关于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人迪·;恩·;帕金斯身上。一天,从幼儿园回来的儿子向他兴奋地汇报在学校里学到的新东西。

只见小孩子郑重其事地拿来一个苹果和一把水果刀,并且忽闪着两只大眼睛问爸爸说:“您知道苹果里面藏着什么吗?”“除了苹果核还能有什么?”爸爸很不以为然。

这个时候小孩子却横着把苹果一分为二,切成了两半。

我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都是从苹果顶部切到底部的凹处,看到儿子这样切苹果,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儿子。而这时儿子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爸爸,快看啊,里面有颗星星。”

果然,在苹果的横切面中清清楚楚地显示出了五角星的图案。爸爸沉默了,他一生吃过那么多的苹果,却从来不知道原来换一种切法会有这样的惊喜。更严重的是,自己差点就限制了小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和一些小孩子比较起来,大人反倒更缺乏发现和创造力。长久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做事情可能会更有条理,更有规划,更具有时效性,但往往也限制了发挥的余地,限制了另外一些可能。人的思维像计算机程序一样,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在处理问题时,什么在先什么在后,都是按照步骤一步步进行。有一天,工作和生活成为周而复始的循环,很难再发现生活的新鲜感,这样的状态带来的疲劳感会让人对生活产生厌倦,什么都不再具有吸引力,也不再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于是,枯燥、烦闷、抑郁、无聊成了常态,在不知所措的心里世界变得不可理喻。

转变一下思维方式,会不会好很多?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尝试着不再按照原来的规则和程序办事,而适当发挥一下自己的主动性,将那些条条框框的套路撇开,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尽量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也许惊喜就会发生,就像那个横着切开的苹果里藏着“星星”一样,你不经意的改变也许会出现更大的奇迹。

有一个更具体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有两位老太太,一位是美国老太太在临终前终于还清了自己所住寓所的全部贷款;而另一位中国老太太,也终于在临终前赚够了买房子的钱。

虽然这不能简单地用两种生活方式不同来概括,还包括具体的生存环境和国情所造成的不同的两种人生历程,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尤其是那位中国老太太所面对的情况,在我们身边很普遍,也许你现在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过程。先不说怎样的方式更合理,怎样的生活更有意义,这和上面那个选择如何吃葡萄的问题是一样的,你不能说怎么吃葡萄是正确的,也无法判断哪个老太太生活得更幸福。只是由于先后顺序不同,事情就产生了质的区别。

生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没必要人家怎么样你就去怎么样,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要对别人的话耿耿于怀,确定是自己喜欢的,在这方面发展会有成就,就要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去实现目标。世界是多样性的存在,每个人的不同造就了社会的万花筒,人云亦云只会湮没在茫茫人海中,甚至一辈子活得都没有自我。

我们往往被固有模式限制了手脚,无法施展,只知道人生应该是这样一步再那样一步的先后顺序,一条道路上走了千千万万个人,自己又是在朝着哪个方向前进?“一条道路上分出了两条路,而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来走。”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选择的是更多人都在走的那条路,另一条路上的风景从来也不为我们所知?固有的思维模式限制了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也造成了局限,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容易钻牛角尖。也许,答案就在背面,只是你没有翻过来看。

有句话说,在森林里捉迷藏,好藏难找,而如果你爬到一棵树的高处,看到哪棵树上有鸟飞走,人就藏在那棵树下。看问题时,要从高处出发,要全面,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事情时,也要考虑到事情的方方面面,综合各种情况后,拟订的方案才更具有可行性,而且由于对各个方面都了解,也才能更有针对性,一个方法无效,可以换另一个方法继续攻破。

在清醒的世界里装糊涂走出校门,我们总是在畅想着自己新的生活,幻想着被周围的人崇拜、效仿,以为前途一片光明。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不允许自己犯错,将你的原则时时挂在嘴边,可是你却渐渐地发现自己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于是,你会慢慢明白,在真实的世界里,难得糊涂才是福,这才是我们的世界,一个真实的世界。你以为“坚守原则”便是自己的个性,才能够让自己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然而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有时候难得糊涂才是福。

记得有位著名的设计师说过:“设计师只有在学校的作品是最有创意的,因为那时候你不需要考虑太多,不需要考虑成本、利润等等一切跟设计无关的事,那时候的你只是一个设计师,但当你走出校园再看看你的工作,你觉得庸俗不堪的东西你仍要用,那些真正的创意,那些纯粹艺术性的观点,却只能藏匿在心。”尽管如此,也不要觉得无望,这才是我们所处的世界。

有一个叫乔治的年轻人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个还算大的快递公司当会计,跟他一同应聘上的还有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叫汤姆,但是学校没有乔治的好。两人被分在同一组。有一天上司交给乔治一个文件说:“快递员不够了,你帮忙把这个给送到公司。”乔治接过文件看了看,抱怨道:“我当初应聘的是会计,不是快递员。”这时刚从洗手间出来的汤姆听到了,说:“先生,反正我也没事,我去送好了。”汤姆接过文件便出去了。一个月后乔治被辞退了,他找到上司问道:“我哪里做得不好?为什么汤姆可以留下我不能,我学历比他高。”上司摇了摇头说道:“你只知道你的学历高,但这个社会除了学历、实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办事能力,而你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原则,忘记了外围的环境。”

读了这个故事,或许你开始疑惑,难道人不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吗?要知道这个世界凡事没有绝对,对错只在一念之间,不要只考虑眼前的利益,不要揪住自己所谓的原则不放,我们应该明确一点,既然有人订了原则,就一定有人要去打破。

曾经有个人对他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去买水果,看到一个买水果的年轻人跟卖水果的老人争吵,于是走过去询问,得知那个年轻人原本要买三块钱的橘子,捡了七个一称三块五,取下一个一称是两块九毛八,年轻人不乐意,觉得自己吃亏。于是老人放上一个圣女果一称正好三块,结果年轻人还是不乐意,问老人自己买的是橘子凭什么要添上一个圣女果。老人无奈地取下圣女果换了个大点的橘子一称是三块零一毛,说道:“算你三块好了。”年轻人仍然不依不饶,边拿钱边说:“我是有原则的人,该多少就是多少。”

年轻人拿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老人,老人无奈问:“不是有零钱吗?给零的吧。”

年轻人看了看零钱,说:“只有三块,少一毛。”

老人有点哭笑不得地说:“你这年轻人怎么这么拗,收你三块不就好了吗?”

朋友有些看不下去,于是拿出自己包里的一毛钱悄悄扔到年轻人的脚下,说:“你脚下不是有一毛吗?”

年轻人一看,捡起来说道:“什么时候掉的,我怎么都不知道。”就这样,作为旁观者的朋友不得已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这场争论。

你或许在想这个故事和我们要说的话题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其中大有道理。试想,如果当时称一称是两块九毛八的时候,年轻人提着就走,虽说这次他暂时吃了点小亏,但下次再来买的时候或许就是三块两毛九,老人也不会再收他两毛九,最终还是年轻人占了便宜。老人放上一个圣女果的时候,如果他想到的是自己已经得到什么,而不是想要得到什么,或许他会很开心。我们都看得到他得到了两种不同口味的水果。但他坚持不接受,最后用捡起别人扔的钱来表明自己所谓的原则,风度尽失的同时,还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个既爱面子,又不愿吃亏、贪图小利、顽固不化的人。我们无法接受和理解他以这样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原则底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坚持原则”的人却并不少见。

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来事,要知道不会来事的人一般都有很强的原则性,他们一味守在原地,不愿去看远方的得失,或者说不管谁陪他们游戏都只能用他们世界里的游戏规则。他们的世界只有黑白之分,没有灰色地带,因为在他们看来糊涂就等于犯错误。

如果,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所谓的“原则”,那么就不要奇怪为什么别人不重视或者总是针对我们。要知道象牙塔里的游戏规则不一定就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如鱼得水,要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一定要追究得黑白分明,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如果你明白偶尔的糊涂其实是一种福,那么你或许会对郑板桥几百年前的“难得糊涂”多一层敬意了。

做人就得有点“厚脸皮”精神所谓“厚脸皮”在很多时候反而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它表现出了我们自信而坚韧的一面,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让我们拥有永不服输的坚强个性,即使失败了也能够拥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很多时候,面对这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我们要有一点“厚脸皮”的精神,不怕丢面子,勇敢地迎面而上。要知道,脸皮厚才会无所顾忌,才能够大胆地去尝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厚脸皮”呢?

(1)自信地面对一切。

自信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树立自己的职业自信心与自豪感,这样你就会敢于去面对职场中的各类人群了。其实,“厚脸皮”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想达到真正“厚脸皮”的地步,那么,就必须让自己树立起足够的自信。也就是说,自信是变得“厚脸皮”的动力。自信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指“要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拥有能够克服生活和工作中困难的能力,是对自己可以战胜困难的能力的一种信任;也就是,相信我们会比对方更胜一筹,相信我们可以打消对方的戒备和疑虑,取得对方的信任。当这种信任通过我们的言语、态度、行动体现出来时,就是以“厚脸皮”的形态表现出来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想要变得真正的“厚脸皮”,就一定要对自己有某种信任,这种信任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并且让这种信任对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如果,在不相信自己的前提下,让自己变得“厚脸皮”的话,那不过是让自己变成无赖而已,只不过是自卑感的另一种体现。

(2)勇于去尝试。

威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想象中的恐怖,要比现实中的恐怖更大。”如果我们将这句话反过来理解的话,就是说“实际情况其实要比想象中简单得多”。因此,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畏惧的时候,都应该让自己鼓起勇气去尝试,尝试之后就会发现你所畏惧的事情其实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难以做到。而那些总是不敢去尝试的人,整天只会想象,想象的越多,事情只会变得越来越艰难;想的越仔细,完成这件的事情的各个要素也会被放大百倍,最终只会制约我们的行动力。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员,就不要让自己想象太多,顾虑太多,先大胆去尝试,勇敢去挑战,让自己“厚脸皮”地站出来吧!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只要我们勇敢地去尝试,就一定会有收获。

(3)不妨让自己大声说话。

与人交往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我们的声音、行为、思想和观念来影响他人,使他们相信我们,信任我们,欣赏我们,其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过我们的语言交流来传达的,因此,在与他人交谈时,不妨让自己的声音更大一点,脸皮变得更厚一点,胆子变得更大一点,尽可能地克服一些羞涩和胆怯,利用我们嘹亮的声音和声音所能传达的信息来影响他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你面前有一百朵花,你都很喜欢,你会去折几折?“花开百朵,我折一枝,芳香满襟袖。”表述的就是一种知足的心态。可是,在现实的世界中,因为种种诱惑,所以知足总是很难。

很多时候,人心总是比天高,因此我们总是在抱怨工作的不顺,生活的压力,情感的淡漠,也常常在为房子、车子、票子犯愁。可是,你知道吗?当你在为工作不够顺心烦恼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面临着事业的危机;当你在为生活不够如意而悲伤的时候,还有很多孩子面临着失学的困境……想一想你有的而别人没有的,你就会懂得知足惜福的意义了。

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不感恩。粗茶淡饭不一定不好,布衣茅屋也不一定就是贫瘠。只要明白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能用快乐的心态,去享受平淡生活中每一个平常日子中的点点滴滴。心存知足,才会活得自由自在,这也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那些永不知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追名逐利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逾越的,也有很多东西不是想要就能得到的,这种失去理智的作为,只能让他们离幸福越来越远。

有一家从事小本生意的老板,干得一直不错。这家店从小做大,已长达三十年之久,但是这个老板却不太擅长管钱,从不记账。只是将一些开支放在一个大大的包里,把钱放在腰包里,把到期的账单放在抽屉上。

一天,做会计的儿子回到家里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账单,不高兴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应该做一个有规则有条理的记账系统,你这样很难精确地计算出成本和利润啊!”父亲不以为然地说:“我心里什么都知道,你放心吧!想当年,你爷爷什么都没有,他离世时只给我留下一张床和一张破桌子。后来我来到现在生活的地方,慢慢奋斗,终于开了这家店,后来还结了婚,生了你们。如今你们三个都有了不错的工作,我和你妈住在宽敞的房子里,开着汽车,我现在生活得很知足。你想想,扣去那一张床和一张破桌子,剩下的不都是我的利润吗?”

知足者不做非分之想。对于他们来说,无病无灾即是福泽,不痛不痒便是幸事。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过什么样的日子,才能知足常乐。如果整天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那么烦恼就会像病毒一样,深深地刺入你的心灵,让你惶惶不可终日。

要知道,我们的幸福不是因为我们拥有很多,而是在于我们懂得知足。

学会知足不是不思进取,也不是自我放弃,更不是无所事事。学会知足不是满足现状,它是怀着感恩的心接受现在的自己,然后更加努力地向着未来奋斗;学会知足也不是自以为是,而是在给予自己充分的肯定后吸取更多的养分,让自己在未来开放得更加饱满,更加灿烂。学会知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下一场飞跃前的一次心理调整,是一次加油的过程;是一场旅途中的小憩,为的是养精蓄锐后的勃发。学会知足,才会真正理解幸福的含义。

学会知足,可以让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宽容心态,不被世俗名利所左右、不贪婪,保持一种坦然的生活境界。学会知足,才能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不做功利的奴仆,也不为人世的烦恼所纠缠,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不断收获快乐的心境。知足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看淡无谓的名利角逐,放弃毫无意义的坚持,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梦,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把握适合自己的人生,追求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学会知足,可以使生活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不为眼前的失意而懊恼。放眼望去,其实我们拥有的并不少,我们没有美貌的外表,却可以拥有睿智的思维和充满激情的活力;我们没有高贵显赫的财富,却可以拥有温暖的爱情、亲情、友情。虽没有动人心弦的传奇,却不乏踏实真诚的努力;虽少有掌声和鲜花的簇拥,却不乏平凡简单的喜悦。

只有“知足”和“惜福”的人,才能笑对万事,而且可以免去生活中的没有意义的忧愁和悲伤,让愉悦的心情长久占据自己心灵的空间,从而尽享生命的乐趣。

无休止、无意义的唠叨,停止吧唠叨,这种行为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反感。当别人正处于工作的紧张状态时,如果有人在旁边不停地唠叨,那么别人就会不胜其烦地筑起一堵围墙,将唠叨者的话语隔离在外。生活中,那些喜欢唠叨的人往往是一些“太没有个性”的人,他们没有个性、能力和手段来改变自己的现状,无法解决那些自己不如意的事情,于是只能够用不停的唠叨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然而,你越念叨,他人给你的围墙就竖立的越高,最后弄得你抓狂,而别人除了反感之外,却吝啬于向你付出同情、同仇敌忾等情感。于是,他们开始看报纸、玩电脑、做家务,一脸木讷、装聋作哑地不甚理会你。

每个人都不喜欢有人在自己耳边唠叨,于是便把你一人孤零零地放在一边,而你会渐渐心生不忿的情绪,觉得自己被人束缚和孤立。一个人越是唠叨,就越会变得孤独、寂寞,无人理会。

其实,很多时候,唠叨只是一种没有重点的念叨,比如,同事借用你的笔却忘了告诉你,你用的时候找了很久,于是就很愤怒,认为对方耽误了你的时间。你为什么不在找不到的第一时间就放弃,直接借别人的笔,然后等有时间的时候再找你的笔呢?如果你只是为了此事而不停地念叨,这样只会弄巧成拙,造成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别人会觉得你吝啬,而且喜欢啰唆。怀着这种心态总是对大事、小事都唠叨一番,不仅会影响工作心情,久而久之,还会让你养成一种坏习惯,甚至还会引发你与他人对立、怨恨甚至拳脚相向的情形。

当我们面对自己上司的时候,更应该知道唠叨的危害。当我们发现老板有些事没有做时,就会提醒他,或是干脆自己帮他做好,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而有些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没有什么会对自己的职位造成威胁,盲目地认为自己不可取代,他也许会开始叨念老板:为什么什么事都要他做?老板不可以自己去做?而这样的行为,不但于事无补,很可能会导致和上司关系的僵化,甚至可能会丢掉自己的工作。

要知道那些工作充实且愉快的人是很少唠叨的。聪明人通常会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心里总是在想自己怎么做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得到赞美。如果搭档没有把该做的事做好,他也会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完成工作。

而喜欢唠叨的人总会为大事、小事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到处唠叨、抱怨,他们也总是喜欢揪住别人的一点小错误不放手。

林枫在一个文化公司上班,一天她正在看厚重的文案时,同事好心地给她倒了杯咖啡,希望可以帮她提神,舒缓一下工作压力。可是,她不仅没有说谢谢,还在尝了一口之后发脾气,认为同事是故意的,明明知道她不喜欢喝这么苦的咖啡,还在她埋头工作时惹她生气。她越想越气,拿着咖啡准备倒掉,却碰到了另一个同事,把咖啡洒了自己一身,这更加激起了她心中的委屈和愤怒。

于是她这一天的心情变得极差,开始不停地念叨。她先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但在她朋友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反而觉得她太无理取闹。于是,林枫又愤愤地找到另外一个朋友,继续唠叨,而且把唠叨的主题又换成了自己的好友竟然说自己无理取闹,然后又说了今天的遭遇,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委屈了。她的这个朋友在听完林枫反反复复说了三遍之后,说道:“你要是还这么说下去的话,我也会认为你是无理取闹。”

林枫愤然地挂了电话,坐在公交车上,旁边的人碰了她一下,这使她心中的愤怒愈难平息。她看着窗外那该死的红灯,觉得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在跟自己作对,回到家她继续不停地向家人念叨自己的不顺心,直到睡去心里依然带着愤怒。

不要无休止地抱怨、唠叨,直到你身边所有人都跟你隔了一层厚厚屏障。人与人的关系很微妙,你给了别人理解,别人就会多给你一份包容。

在利益的世界,描画你的人性脸谱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看到别人事业蒸蒸日上时就巴结奉承,即使对方表现得再冷淡、冷眼相对,他们仍然能够陪着笑脸,不生气,不愤怒。而当别人事业失败,无法再给予他们任何帮助时,他们就把其当成瘟神一样远远避开。我们觉得这些人的脸变化得像变色龙一般,只知道欺软怕硬、阿谀奉承,所有的喜好和厌恶也不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活得虚伪而毫无个性可言。对于刚毕业的我们而言,这种人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厌恶、反感、不知所措,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乏随着利益起舞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利益得失中的人性脸谱”,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我们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不想让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变得忘记自我,迷失自己,毫无个性可言,就必须真正地修炼自己的个性和内心,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强大到可以用自己真正的才华和能力为自己谋取一片生存的空间,强大到不用“摧残自己的个性”、“迎合、巴结他人”也能够生活得很好。

在我们刚走进社会时,以为这个世界就像校园里的生活一样有情有义,我们热血澎湃地憧憬着即将面临的世界。然而,当我们真正地进入了,才会明白太多人都是庸庸碌碌、身不由己,而我们,也要慢慢学会收起自己的“个性”,和所有的“人性脸谱”和谐相处。

张伟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但是,小的时候他家里也很穷,一家人只能住在一间租来的小房子里。他的父母生性胆小懦弱,也不喜欢招惹是非,街坊邻居从一开始就看不起他们,也总有些爱嚼舌根的人说三道四,那些爱找麻烦的人也总是找他们的茬儿。有一天,一个邻居把吃剩下的饭倒在了他们家门前,这一举动终于惹怒了张伟,他气愤地要出去跟邻居讲理,却被母亲拉住了,母亲有些窘迫地说道:“别这样,孩子,他们家有钱,我们别去招惹他们。”从那以后,张伟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有钱人,一定要回来让他们后悔。后来,他白手起家,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个身价不菲的成功商人。

而张伟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给自己父母买栋别墅,让当年那些人看看。等他回去的时候,所有的街坊邻居拉着自己的孩子,对他笑脸相迎,说道:“快叫叔叔,看你叔叔多有成就,现在都开这么好的车了。”

很多成功人士也都有过在成功之前到处遭人的嘲笑,成功后又被那些嘲笑他们的人巴结的经历。

或许,现在的你觉得这个世界太冷漠,以至于让你无法融入;或许,现在的你面对这个利益的社会感到无法适从;又或许,现在的你仍对身边那些勾心斗角、以势力为伴的人痛恶欲绝,但是,在各种“人性脸谱”中,我们不能够做那种“势利小人”,那种人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你奉承的对象境遇一直没有改变,如果对方不喜欢被人奉承,那么你很可能会枉做小人,只会招来别人的鄙视和厌恶,如果对方同样是一个势利之人,那么对于地位和处境比他低下的你来说,他也很难会真心帮助你;另一种是曾经被你鄙视、嘲弄的人最后成功了,你最后不但会落得被人鄙视、嘲笑的境地,还会为自己招来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