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假如这个世界亏待了你
16134000000008

第8章 前面有阴影,背后一定有阳光

假如这个世界亏待了你,不要在阴影里哭泣,反过来想一想,前面有阴影,背后一定有阳光。在实际生活中,“阴影”对于我们,是伤心失落的心情,是无法消除的烦恼,是难以消解的孤独和寂寞,是情场上的失意,职场上的失利。其实,换个角度去想,“阴影”也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带着我们前行,发掘自身的潜力。也许一转身,就能获得温暖,收获明媚的心情。

走出自卑的泥潭我们时常被一种情绪所困扰,它仿佛是无形的,随时会闪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我们称之为自卑,或者称之为自卑情结。

自卑是一种主观的自我否定意识。一个自卑的人总是会武断地放低自己的形象、能力和优势,总是拿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人前自惭形秽,悲观失望,自我压抑,不思进取,委靡不振。一个人一旦走进自卑的旋涡,他的能力和创造力会被扼杀,最后真的变成一个无所作为的人。

所以说,自卑是美好人生的天敌。如果一个人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自卑中,那他将无暇体验生活的乐趣、没有时间去感受人生的风景、更没有机会去创造人生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初,某学院一名男生卧轨自杀了。一时间,这一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许多人都为之深深惋惜,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到底是怎么样难解的心结,让他选择了死亡呢?

听说这个男生考到某学院是很不容易的,他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父母含辛茹苦将他养大,供他上学,自然是对他有着无限的希望。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是众人羡慕的对象,这样一名天之骄子自杀了,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对他同学的调查和他的日记中,人们看到了事情的缘由:原来他的自杀缘于自卑。

而且,他自卑的根源,居然是自己不足一米六的身高。当时,男人的身高被视为择偶的主要条件,身高不足一米七的男子都被誉为“三级残废”。这名男生在这一标准的影响下,将它当作了衡量自己能力的唯一尺度,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废人,是社会的弃儿,于是便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

这件事情听上去似乎有些匪夷所思,感觉这件事实在是有些荒唐。但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在现实中发生了,这就是自卑带来的恶果。很明显,这名男生被自卑心理纠缠得失去了理智。

其实,自卑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是人类的天性,再至高无上的人都有被自卑心理困扰的时候。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学习成绩比自己好而自卑;当我们大的时候,发现别人比自己更有钱而自卑;当我们工作的时候,感觉别人比自己能干而自卑,这些情绪都会在我们心底里产生。

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很正常的心理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一个人不断进取的动力。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卑的弊端,而又无法实现自我改变的话,那么自卑对你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

自卑感的产生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加以改善的突破点。

应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给予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不要只看着自己的短处,更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放大自己的优势。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惧怕自卑感,不如面对自卑感。有人把自卑心理看做是一种不健康的不治之症,因而深感悲观失望,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心理学家认为自卑者比自负者要更可爱一些,自卑者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如:他们总是很谦和,善于理解人,不会斤斤计较,争名夺利;他们亲切平和,善于宽容,做事小心谨慎,不好高骛远,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极有人缘的。因此,自卑者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给予自己更多的勇气,去克服自卑感。

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当面临某件事情出现自卑心理时,不妨自己给自己鼓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成功!”“别人能干好,我也一定能干好!”如果怀着乐观必胜的心理去从事活动,就会产生信心,做好每一件事,削弱自己的自卑感。

自信地与人交往。自卑者一般都不喜欢交际,他们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孤立起来。心理学家认为,自卑者要想走出自卑的阴影,就必须让自己走到群体中。只要多与人交往,心情自然会变得自信而开朗,这样,才能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减少自卑感。

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其实,看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要看你有没有被需要的价值,你能为别人带来他们想要的东西,你就有价值,你能做成你能力范围内的事,你就有价值。因此,你可先选择一件适合自己的、并有把握做好的事情去做,成功之后,再奔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样,你可在不断收获的惊喜中感受不断飞跃的自己,而这每一次成功都将增强你的自信心,带走你的自卑感,一连串的成功会让你日益坚固自己的信心。当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时,你还有什么理由去自卑呢?

自卑并不可怕,它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经历的心路历程。如果你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的自卑,不让它左右了你的心境,又能不断地将自卑转化为自我激励自我升华的能量,那么你就会变成一个超越了自卑王者。

耐得住寂寞,方可等得到曙光没有人愿意与寂寞为伴,但是,人生在世,难免会陷在寂寞的纠缠中。寂寞是一种人生的常态,是不能被任何人的主观情绪所左右的天然状态,也是一种舒缓压力的思考意识。

人的一生都会有寂寞相伴的时候,那种心灵上的寂寞有时就像一座没有阳光的空屋子,期待拨云见日的灿烂。所以人的一生总在寻寻觅觅,患得患失。

当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后,就注定了寂寞的开始。若想做好手边的事情,就要耐得住寂寞,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够在浮世繁华、诱惑重重的生活中镇定自若,走出浮躁难耐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真正地沉淀下来,认真踏实地走好眼前的路,坦然真实地做好该做的事情。

很多名人都曾有这样的座右铭:耐得寂寞,宽容一切。人生的寂寞在每个人面前都是平等的,不论你是高官富户,还是凡夫俗子,谁都无法逃离寂寞的控制,没有寂寞的人生是狭隘局限的人生,能战胜寂寞的人生才是完满无缺的。

耐得寂寞,才能为自己寻找到不寂寞的生活;耐不住寂寞,偏偏会寂寞常伴。耐得寂寞的人拿得起放得下,不甘沉沦,在静默中酝酿更大的进步,最终赢得别人的认可。相反,耐不住寂寞的人,就会急躁不安,哗众取宠,不能让自己沉静下来,不去思考自己,自然难以取得最后的成功。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些小孩每人一块包装精美的饼干,并且告诉孩子们饼干可以吃,但是如果经不住诱惑马上吃,那就只能吃到一块;如果可以等十分钟再吃,则能吃到三块。有些孩子耐不住性子,很快就把饼干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可以等待那漫长的十分钟,为了使自己耐得住性子,他们开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读书、或唱歌,有的干脆就睡觉,十分钟后他们终于吃到了三块饼干。

后来,那些能耐得住等待的孩子,长大后可以耐心处事,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躁不安的孩子,长大后都极其固执、狭隘,他们不仅优柔寡断,而且还表现出很强的不宽容。

尤其是这些孩子在上学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差异更明显。那些能耐得住寂寞和性情的孩子,他们可以适应任何环境,不抱怨不自负,平和从容,自信独立,比较受人喜欢;而那些禁不住诱惑的孩子则大部分都成为乖僻恣意、软弱胆小的少年,他们往往不甘寂寞并缺乏自信。

心理学家在20年以后再考察那些孩子们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耐得住寂寞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忍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人生乐观程度也要相对高一些。在更长期的跟踪观察中,发现耐得住寂寞的孩子在生活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

耐得住寂寞,就是能守住自己该守的,不会被外界所迷惑。《圣经》中曾记载,亚当和夏娃生活在上帝为他们创造的伊甸园中,极其快活,最后却禁不住毒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不允许他们吃的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后来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从此便把罪恶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人的心大抵最易失衡,更需要我们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寂寞的时候不去追忆太多过往的忧思,不去把悔恨的旧梦重拾,而是冷静思考未来,在寂寞中储备力量。

走出烦恼的控制区每个人都说自己活得很累,烦恼不断。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为什么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唱得人们如痴如醉。因为它道出了人们的心声,道出了人们对潇洒的渴望。人生,就像是天平两端的砝码,平衡的时候很少,失衡的时候总是太多。

人世间的烦恼如果处理不当,是比地狱还要难挨的。一旦让烦恼主宰了生命,人的心灵就会投入到烦恼中,随之就会与烦恼“纠缠不清”,总是与烦恼形影相随,总是被一个又一个叠加的烦恼所控制。

所以,不如学会放弃烦恼,一切就有了重新开始的理由。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存在的方式,不会以个人的喜好为转移,那么不如抱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心态来看待烦恼,即使碰到了非常痛苦的事情,也要试着看开,多想那些快乐的事,好让自己整装待发,轻松上路。

普希金在《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中写道:“一切都是瞬间的,一切都会过去的,让失去的变为今天的美好,才是智慧的心态。”

有一个年轻人,总是感叹生活太烦恼。

他衣食无忧,工作稳定,父母也很宠爱他,可以说是一无所缺。然而,他总觉得自己内心有着无尽的烦恼,挣脱不掉。

自己为什么会有烦恼呢?年轻人很迷茫。

一天,他遇到了上帝,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上帝,希望上帝能给予他指引和点拨,将他带出心灵的迷宫。

上帝听后,微微一笑,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欲望浮沉,这一切,都在迷惑着人的心,也搅乱了人的心。欲望多,则心累;心随欲动,自然烦恼丛生,荣辱得失、金钱名利,这些东西,你越是在乎,越会烦恼;你越是淡然,越会清静。缘起缘灭,所以,放下一切,才是消除烦恼的根源。”

年轻人点点头,觉得上帝说得有道理。

又一天,他遇上了一个富翁。富翁富甲天下,可是他将自己的钱财全部捐献给了别人,自己没留下一分钱,却依旧很快乐。

他像上次问上帝一样,也问了富翁同样的问题。

富翁说:“我也曾经和你一样充满烦恼,但是,自从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之后,我就没有烦恼了。爱,实在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将爱分散,就可以收获很多幸福。”

“一个只在乎自己的人,是不会摆脱烦恼的。只有心底宽容有爱的人,才会在爱的滋润中寻找到快乐的真谛。消除别人的痛苦,可以减轻自己的痛苦;施舍自己的爱心,可以得到别人的回馈。这就是爱的力量。”

富翁的一番话,让年轻人获益匪浅,那一刻,年轻人心里豁然开朗:原来,这个世界,一个心底没有爱、什么都放不下的人,烦恼会如影随形。

生活到底是愉快的还是烦恼的,这在于你看待它的态度。生活遇到烦恼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总是沉浸在其中走不出来,那它就会不离左右地伴随在你身边,生活就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所以,把烦恼留在昨天吧,在每个清晨睁开双眼时,不妨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就应该有崭新的心情,放下烦恼和忧愁,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很多时候,烦恼并没有来找我们,是我们自己不放过自己。所以要想从烦恼的苦海中泅渡,首先要“心无杂念”,放下一切可能引起烦恼的念头,让自己难得糊涂地活着,你就不会再有烦恼。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临的问题,无论你是否愿意面对。要想不被烦恼纠缠,就要学会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使自己愉快。比如,你可以对自己大声说:“一切都会过去的,也许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我真的可以很快乐地去面对的。”这样一来,你就能带领自己走出烦恼的心理,重获快乐的心境。

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不要总是等待别人的帮助。因为你自己的问题,你自己最为了解。冷静地想一想,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采取合适的解决办法,使自己历练得更加成熟。

有不顺心的事时,与其自我压抑,闷在肚子里,不如找自己要好的朋友去倾诉一下,说一说心里话,甚至抱怨一通,也是好的。在你们互相劝慰、互相帮助、互相建议的时候,心里就会亮堂很多,也能切磋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心情也就舒畅了。

遇到烦心事时,不要钻牛角尖,不妨先离开这个环境,换一种心情。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可以通过做别的事让自己的烦恼和注意力得到转移。

所以,不要再问是谁炮制了你一生的烦恼,一切的情绪都来源于你自己的心灵,唯有做好自己心灵的导师,才能走出烦恼的控制区。

顺其自然,求个潇洒达观在这个世界上,烦恼和忧愁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不离左右。当不顺心的事在我们心中纠结的时候,我们应“随缘而安,烦恼即逝”。何为随?随,不是盲从,是顺其自然,不抱怨,不焦躁,不苛责,不强求;随,懂得把握机缘,不失意,不刻板,不勉强,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潇洒,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种世事的历练。

随缘不是随便、不积极进取、坐以待毙、守株待兔;也不是无所谓、逃避现实、无所事事;更不是得过且过、苟且偷生。而是要在做出努力后却无法如愿的时候能放宽心,积极地运用自己能动的智慧与经验,在可改变的范围内,给予最合理的方式积极地面对。虽然不强求,但运用智慧的努力是应当的,如果能改变自然是好的,不能改变就要学会顺其自然,这样才可以避免无谓的纠结与勉强。

随缘是没有任何放不下,虽有必要的努力与执著,但却没有斤斤计较的不安。事成了,淡淡的欢喜在心间,没有兴奋不安与得势的傲慢;事不成,也可以欣然接受,没有痛苦不堪的追悔。

三伏天,院子里落了一地黄叶,很难看。

儿子看着很不舒服,对父亲说:“父亲,快撒点种子吧!”

父亲说:“不要着急,随时。”

到了播种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去播种吧。”可就在儿子撒种之际,一阵风吹来,将一部分撒下去的种子吹走了。

儿子生气地对父亲说:“父亲,我白忙了半天,有一半的种子都被吹飞了。”

父亲说:“没关系,吹走的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就是撒下去也活不了,随性。”

刚撒完种子,来了很多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儿子急着将小鸟轰走,然后沮丧地对父亲说:“糟了,鸟都把种子吃了。”

父亲说:“别难过,有生命力的种子是吃不掉的,随遇。”

半夜,下起了大雨。儿子哭着跑到父亲的房间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要被雨淋死了。”

父亲答:“雨来了,该发芽的自会发芽,随缘。”

几天之后,地里竟然长出了许多小嫩芽,很多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了小苗。儿子高兴地说:“爸爸,快来看呐,种子发芽了。”

爸爸平静地微笑着说:“该来的自然会来,随喜。”

人生,缘起缘灭,缘来缘去,又何必太纠结。生活中,经常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我总是遇人不淑?”“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降临到我头上?”若从随缘的角度看,喜欢还是不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遇人不淑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缘就是顺其自然,不需要任何理由。

随缘,是心灵深处的一种自信和坦然。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变幻无常、缘起缘灭的生活中,宽容洒脱、游刃有余。随缘,是对现实理智、清醒的态度,是对人生羁绊之后的心灵自由,是“聚散离合皆自然”的达观,是“采菊东篱下”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宽容。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生活无论是阴霾不断,还是阳光灿烂,心中总是会时时伴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计较得太多,人生就成了一种羁绊;放下的太少,人生便成了一种负担。不宽容的人生只会将生活的乐趣减半,看开了,一切也就多了一种轻松的释然。有缘无分,或有分无缘,都不过是生命中最自然的事情,它不应成为你心灵中走不出的困惑和茫然。只是世间总有那么多的人深陷缘分的飘忽不定中,缘来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珍惜,缘去的时候又开始惋惜和追悔,以至于心被没有止境的愁情烦事所累,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在自我折磨的深渊里无力游弋,日子过得索然无味。怀揣一份轻松和坦然,生活便会以更多美好的情愫回报你,该珍惜时就好好珍惜,该放手时就干脆放手,万事随缘就是为了培养一种宽容博大的淡泊情怀,如果拥有了一份难得的宽容,即便我们的人生不能尽如人意,也依然会有一方美丽的心灵家园。

随缘是人生宽容的另一种境界,不是消极的等待,也绝非无能的放弃。随缘是无为中的有为,是无欲中的有欲。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能在原则下坚持自己,在小细节处随缘而行,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幸福。

那些不属于你的爱情,放手吧人们都说大学时代的爱情是最美好的,无忧无虑,没有生活的压力和束缚,天天可以在一起,但是真正走到一起的并不多,临近毕业之时就是一个分手的高潮时期,因为很多问题会逼到眼前,就业在两地,工作有好坏,或者一个工作了另一个选择继续上学,这些都是分离的原因。即使还在一起的恋人,如果毕业之后发现生活一下子紧张起来,让你经常处于警惕状态,比如看电视的减肥广告,你可能就会怀疑自己最近是不是胖了;领导找你谈话,你也会怀疑他是不是对你有意见了;男朋友一对你生气,你也疑神疑鬼,想着你的爱情是不是也到了危险的边缘。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你给自己强加的压力而已。比如对于爱情,你大可不必那么草木皆兵,不要因为身边朋友或者同事的悲欢离合,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感情,开始焦虑,如果你真的相信对方,那么是不必如此的。学会区分工作中的压力和生活中的压力,与他或者她一起分担,让你们的爱情成为工作或者生活的一个解压剂,共同经历过一些事情可能会让你们走得更近。

现在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也极为普遍,至于怎么评价这种现象,一直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大学生一般都已经成人了,他们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爱情也确实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好的结果,帮助他们早早地找到人生的幸福。比如那些因为在大学相识相爱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奋斗,最终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而拥有了美满的婚姻和事业。但是也不排除仍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在感情上患得患失,因为一时的失恋而悲观消极一蹶不振,甚至对人生绝望,最后的结果很让人失望、痛心,这样的例子也是常见的。

记得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女大学生小杨发现已经和自己同居四年的男朋友经常以各种理由晚归,当她只是想让他做出解释的时候,她的男朋友却提出了分手。小杨一时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为了逃避痛苦,她开始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后来还严重到出现幻视幻听。她总是在半夜跟自己的母亲说看见有人从自己的窗户外面闪过,怀疑是小偷要偷东西。她的母亲担心女儿,便一直守候在外面抓小偷,却始终不见小偷的踪影,这时,小杨的家人才发现她最近精神不太对劲,于是带她到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为精神分裂症,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处理失恋的压力。

其实生活中的压力无处不在,学生有学业的压力,职场中的人有工作的压力,老年人有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压力,中年人有养家糊口的压力。所以,恋爱中的人有一些感情方面的压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或许你也是刚毕业就面临失恋状态,你觉得生活也因为失去了他(她)而变得完全没有了意义,甚至你开始觉得人活着也失去了乐趣,如果这样,希望你在这个时候多想一想你的过去,那些美好的青春年华不能白白流逝;多想一想你的现在,为了你的成长一直含辛茹苦的父母,以及你的明天,你即将拥有的事业和一定遇到的合适的人生伴侣。这些都是你真正值得去关注的,值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准备去迎接的。

人这一辈子,我们不能确定它会有多长时间,所以千万不要浪费现在的时光。即便是失恋,也要当成是人生的一个台阶,只要勇敢地抬起你的脚踏过去,就会发现你的美好生活其实刚刚开始。

人生就是这样,等你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你一定会得到另外一些,所以,风物长宜放远量,万事万物都看得远一些,生活可能就会轻松很多。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因为这样那样的情感而受伤的人,但是明天并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伤心而不再降临,即便因为爱情受了伤,也不要一直沉浸在悲愤之中,顺其自然,自然随缘。有句听起来有点老掉牙的话叫“天涯何处无芳草”,还有一句话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虽然不够新鲜,但是还有一定的道理。不要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觉得你的生活中再也看不到完整的天空,放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腾出手来接纳未来。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中的一捧沙,你抓得越紧,它就消失得越快。”所以,正确地面对爱情,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等它来的时候,好好把握、好好拥有,等它要走的时候,也请微笑着挥挥手送它离开。

心态互换:体会对方的感受生活中,我们都有被“冒犯”、被“误解”的经历,如果因此而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小疙瘩”,而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体察对方的苦衷,或许就很容易达成谅解。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没有触犯原则性问题,没有不可以宽容谅解的。

心态互换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体验,将心比心,深入对方的内心,从心理感受对方的感受,它主要是要求我们用心灵来参与,感知彼此的心灵状态,如情感需求、思维方式等,让自己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对方的问题,从而与对方产生心灵的沟通,为增进彼此的了解做基础。它既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人性的关爱。

想要更好地知己知彼,了解他人,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当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时,你就会以自己的想法来主观地评价某件事情,因此不能达到宽容地理解他人。只有先抛开自己的想法,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才能体会对方的感受。

学会心态互换,学会以宽容的态度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物,才能彼此尊重和体谅。

女人是南方人,男人是北方人,两人婚后感情很好,但总是因为吃饭口味的问题而闹矛盾。女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因为南方人习惯吃淡;男人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也是因为习惯。他们经常为此争吵,后来居然因此而导致离异。

第二年,女人再婚,婚后女人犯难了:这第二任丈夫居然又是一个喜欢重口味的北方人。女人不想再次经历失败的婚姻,经过一番细思量,女人终于想出一招妙计。

新婚后的一天,女人在做饭时,每样菜的口味都比较重,丈夫吃得很开心,可是,丈夫发现妻子吃饭时眉头紧锁,难以下咽,于是就问:“你既然不爱吃口味重的食物,为什么不做得清淡一些呢?”女人听后,微笑着说:“因为你爱吃啊!”丈夫很感动。

第二天,丈夫做了一桌子菜,每样菜都很清淡,女人一吃,很开心,就问丈夫:“你不爱吃清淡的食物,为什么要做呢?”丈夫诡秘地一笑:“你做饭时能站在我的立场,处处替我着想,我也应该替你着想啊!”女人听了,不禁泪流,她想,如果当年和前夫也能这样心态互换,就不至于彼此伤害了。

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同样的情况不同的心态下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这即是心态互换的作用。心态互换在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沟通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我们才能正确地思考与回应对方的需求。

人们常说,世界最美的语言就是心与心的沟通,其实心态互换就是最好的心与心的沟通方式。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那些善解人意的人总是很受欢迎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做到站在别人的立场,用别人的眼光来想问题,以别人的心灵来体会一切,这样就很容易将彼此的距离拉近。

心态互换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正确地进行心态互换,还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可以这样具体操作。找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地方,放两把空椅子,你先选择一个椅子坐下来,想象着对方就坐在对面的椅子上,然后你可以冲着对面的椅子将你的各种不满和情绪畅所欲言地表达出来;当你发泄完了之后,你再坐在另一张椅子上,让自己成为对方,而想象着对面椅子上坐着自己,你再从对方的立场来一一考虑你刚才的不满情绪。这种角色互换游戏,能指引你心态互换。不仅能认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而且能理解到别人的情绪和思维方式。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就会少些,隔膜也会慢慢解除,交流也就会更顺畅了。

其次,还要懂得尊重对方,求同存异。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站在别人的立场,理解别人的心态,尊重别人的兴趣爱好,承认别人与自己的不一样,并积极接受和面对别人的某些特性。凡事不要依据自己的好恶而定,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要求他人。

很多时候,换一个立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时,你就会发现,宽容原来是我们彼此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