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法绘画(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6800000053

第53章 王文治

清代中期,书法领域里出现四位着名的书法家。他们是王文治、翁方纲、刘墉、梁同书,合称为“清前四家”,其一的王文治,人称为“淡墨探花”。

王文治(1730~1802年),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嗜学工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参加殿试中了探花,提升为翰林侍读,四年后在云南省任临安府知府。

王文治精通书法,文才出众,但对为官之道却不得要领。任职三年,因督运公粮不力,被易地任职。这对王文治是个很大的打击。他从此厌倦再步仕途,决定远离官场,回到自己山清水秀的老家,从事自己的笔墨生涯。

回归家乡,王文治如鱼得水,精神为之一爽。

他开始进行大量的书法创作,尤其是为江浙一带题写招牌匾额,名气大振。乾隆皇帝南巡,见江浙一带多有王文治的手笔,十分赞赏,一打听,才知道是当年的探花所为。皇帝有意请王文治回京任职,但王文治已无意再步仕途,他谢绝邀请,心甘情愿在镇江一带度过自己的一生。

王文治所处的时代正是帖学从时兴走向衰微的时候,但这一时期的文人,仍较多地临写王羲之、赵孟兆页、董其昌等先贤的帖本,王文治也不例外。

他在帖学的继承上,堪称是清代的书法大师,对王、赵、董诸位大师的作品,他无一不临,无一不写,像王羲之《兰亭序》的几种版本,他一件一件临摹,并从《兰亭序》中挑出单个字,组成《集兰亭诗》五律十二首,用这样的办法锻炼自己的组合和运用能力。王文治把董其昌的墨迹奉为至宝,进行十分细微的研究,尤其对董书的章法和施墨法加以学习和继承,在创作上讲求结体清雅俊秀,用墨素雅可人。

在清代书坛上,用墨的深浅出现两个极端,宰相刘墉擅用浓墨写字,探花王文治常用淡墨作书,人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一浓一淡,别有一番情趣。两位书法家各自拥有一大群崇拜者,老师为之,学生仿之,上行下效,不亦乐乎。由于王文治淡墨极有特色,人们以收藏他的作品为乐事,因此流传“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三梁指梁同书、梁国治、梁献),可见人们对王文治书法厚爱的程度。

1802年4月,王文治在镇江寓所悄然离世,享年七十二岁。他所创作酌《梦楼诗集》二十四卷和大量墨宝,为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