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法绘画(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6800000055

第55章 邓石如

清代着名书法理论家包世臣曾说:“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之有孟子,禅宗之有大鉴禅师。”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更字顽伯,号冗白山人,安徽怀宁人。邓石如年轻时在穷乡僻壤以写字刻印为生,后经书法家梁献的介绍到江宁举人梅谬处学习。梅看重邓石如的才气和勤学,尽其秦汉金石善本供其观摩,邓客居梅府八年,篆隶书艺大进。后来他遍游名山,北上京师拜访书道同行,为大学士刘墉所赏识。

邓石如早期师承唐代李阳冰,走的是“玉箸”“铁线”一路篆法。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于是以《国山石刻》《天发神谶碑》《三公山碑》作其气;《开母石阙》致其朴;《芝罘》廿八字端其神;《石鼓文》以畅其致,彝器款识以尽其变,汉人碑额以博其体,举秦汉之际零碑断碣,靡不悉究,闭户数年不敢是也”,广泛涉猎、取众家之长合而成之,邓石如篆书达到很高的成就。他还率先以柔毫作篆,用笔更加得势,提按起倒变化丰富,开创了以隶法作篆字的新法门,“上掩千古、下开百祀”,变一千多年的玉筋篆纤秀为雄壮豪迈书风,这是邓石如篆书创变中的重大贡献,隶书是邓石如的强项,他自以为隶胜篆。他的隶书吸收了《华山碑》《张迁碑》《孔羡碑》

等碑刻的精华,以结体严整、浑融无迹的面目出现。早期的隶书笔意圆润,雅洁匀称、有《曹全碑》《华山碑》的意趣。中年以后功力渐深,笔画日益苍劲洒脱,有《衡方碑》《夏承碑》的体势。到了晚年,隶书已达到“平和简静、道丽天成”的境界,有“神品”之称。

邓石如的隶书在清代是一座高峰,卓然立于众多隶书名家之中。后人观其作品,有回味无穷之感。邓石如精通篆法,以篆入隶,气息高古,又由于他诸体皆擅,作隶时融合了六朝碑版的气息和行草书的笔势,更开拓了隶书的深度和广度。

在治印方面,邓石如也是开宗立派的领袖人物。他讲究“分朱布白”,在章法布局上提出“常计白以当黑”的见解以及“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极大。

邓石如的四体书法被誉为“国朝第一”。在振兴碑学的大潮中,他以强有力的实践,开一代新风,对清代乃至现代书坛的影响十分广泛。考察邓石如成功的秘诀,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法古溯源,舍近求远;二是重视向民间书法学习,珍视无名氏佳作,从善如流。

邓石如以隶法作篆字,对后来学者深有启发:

赵之谦以魏碑的方笔结合秦沼版的意趣入篆,绰约多姿、别开生面;吴昌硕以《石鼓文》、金文入小篆,奇崛妩媚,韵味无穷。

邓石如的传世佳作有《四体书帖册》《庚信四赞屏》《草书五言联》《赠仲甫先生六条屏》《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