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四大发明古代科技(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6900000007

第7章 今纸与古“纸”的不同含义

简牍笨重不便,缣帛价格昂贵。与简帛等早期书写材料相比,纸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纸表面平滑,易受墨,幅面较大;其次,纸的分量轻,耐折而柔软,可随意舒卷,便于携带;再次,纸的原料价廉易得,随处可取,且优良的纸张寿命长久,甚至可保存千年而完好如初;最后,纸的用途广泛,不仅用于书写绘画,还可作印刷、包装等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品。纸的这些优点是以前的任何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在谈纸的产生时,首先应明确“纸”的真正含义。今天所说的纸,是指植物纤维构成的纸,而东汉以前文献中所提到的“纸”,却是指丝棉纸。这两种纸的含义不同,决不能混为一谈。真正的纸应满足下列条件:一是原料必须是植物纤维。二是纸的生产必须是植物纤维原料经漂洗、蒸煮、成浆、抄造及干燥成型等工序处理而成。三是纸应表面平滑,柔韧耐折,纤维分布较匀,整体一般应呈薄片状。四是适用于书写、印刷、包装等。具备上述条件的,才可称之为纸,其他则非真正意义上的纸。

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一位叫许慎的学者完成了条理分明、体系完备的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在“系部”中有“纸”字,许慎解释道:“纸,絮——箔也,从系氏声。”“箔”

字下又写道:“澈絮箦也。”“澈”字下写道:

“于水中击絮也。”“絮”字下解说“澈绵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制丝的国家。最早的纸被许慎认为与丝有密切的关系,“系”成为构成“纸”字的一部份。东汉的服虔,在他的《通俗文》中也认为“方絮曰纸”。因此在理解这些纸时应注意,那时人们所说的纸是指丝棉纸,与现在人所理解的纸是不同的。潘吉星先生在给纸下定义时写道:“纸是植物纤维原料经人工的机械、化学作用而得到提纯的分散纤维与水制成浆液,经漏水的模子滤水,使纤维素在模子上交织成为湿纸膜,再经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由纤维素靠氢键缔合交结成的薄片,作为书写、印刷、包裹等用途的物质。”而《后汉书》作者范晔“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的观点”,今天看来当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