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7000000048

第48章 金、元的“春水”玉和“秋山”玉

在大量的传世古玉中,有两种纹饰题材颇为独特的玉雕作品。这两种玉雕的图案主题分别是鹘攫天鹅和山林虎鹿。它们的画面有特殊的意境和情趣,充满着浓郁的山林野趣和淳朴的北国风情。经学者联系山水壁画和传世卷轴画,并结合文献记载进行排比研究和深入考证,判断这两类玉器为表现我国东北地区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弋射田猎生活的玉雕,并将鹘攫天鹅和山林虎鹿题材的玉雕分别定名为“春水”玉和“秋山”玉,或“春水图”玉和“秋山图”玉。

北魏以来,契丹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以车马为家,逐水草迁徙。唐朝末年,契丹不断向外扩张,迭剌部首领耶律亿(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及邻近各部,并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家,公元947年建国号为辽。据《辽史·营卫志》记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契丹皇族随着寒暑的变化,一年四季到不同的地方去居住,进行渔猎活动,居住的“行在”或“行营”称为“捺钵”。

《辽史》所记的春捺钵为鸭子河泺,在长春东北35里,“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皇帝冠巾,衣时服,系玉束带,于上风望之,有鹅之处举旗,探骑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鹘”。这里所说的“鹅”,就是天鹅。海东青是一种猛禽。《文献通考》记载:“海东青者小而健,能擒天鹅,爪白者尤以为异,出于五国之东,契丹酷爱之,然不能自致。”契丹用于擒天鹅的海东青,是由“五坊”官署专门饲养的。

《辽史》所记的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人山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尝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伏草际,战傈不敢仰视,上舍之,一因号伏虎林。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鹿饮盐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

谓之舐碱鹿,又名呼鹿”。

《辽史·兴宗纪》记载,重熙三年(1034年)正月“辛卯,如春水”;秋七月“壬辰,如秋山”。

可见“春捺钵”和“秋捺钵”也可泛称“春水”和“秋山”。

女真族原居住在黑龙江流域,1115年建立国家,国号金,历史上称为金朝。金朝的皇族继承契丹的遗俗,春秋两季也有出外游猎的习惯。《金史》本纪中常有“如春水”“如秋山”的记载。

《金史·章宗纪》载,明昌六年(1195年)冬十月“丁巳,以岁幸春水、秋山,五日一进起居表,自今可十日一进”。金朝的皇帝每年去“春水”“秋山”游猎,可能已成定制。

金人常服中的盘领衣和束带(称为“吐鹘”),也有饰以“春水”。“秋山”特定图案的规定。

《金史·舆服志下》记载:“其衣色多白,三品以皂,窄袖,盘领,缝腋,下为襞积,而不缺挎。其胸臆肩袖,或饰以金绣,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吐鹘,玉为上,金次之,犀象骨角又次之。其刻琢多如春水秋山之饰。”以上记载说明,金代“春水”题材的纹饰主要是鹘捕天鹅和花卉;“秋山”题材的纹饰主要是熊鹿山林。“春水”“秋山”成为当时具有特定内容的纹饰题材。

以“春水”和“秋山”为纹饰题材的玉雕,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甚少,多数为传世的玉器。经学者研究后认为,现存的“春水”玉和“秋山”玉最早应是金代碾琢的,是女真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金代“春水”玉有白玉鹘攫天鹅饰、青玉鹘攫天鹅饰、青玉环托鹘攫天鹅饰、白玉鹘攫天鹅带环、青玉鹘攫天鹅铊尾等。从“春水”玉的造型和纹饰考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圆雕鹘攫天鹅,不加花卉;一类是镂雕的鹘攫天鹅,并点缀以荷、芦等“杂花卉之饰”。这两类又都有用环衬托和不用环衬托之分。“秋山”玉的数量较少,黑龙江绥滨奥里米古城金墓所出的一件“秋山”玉,由白玉透雕而成,略作三角形,两边各雕一树,树梢于上角相交,树下透雕雌雄双鹿,双鹿的上方有一只飞翔的大雁,描绘出一派秋天的景象。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玉双鹿钩蝶、白玉柞树双鹿蝶、青玉虎鹿鹰鹊双面雕等,也属金代“秋山”玉作品。其中青玉双鹿钩蝶和白玉柞树双鹿蝶是革带上的玉饰件。前者碾琢粗犷,纹饰简朴,具有民间艺术的格调,其制作年代可能较早,应属金代早期的制品,也不排除属于辽代的可能,是辽金时期难得的玉雕作品。后者镂雕二鹿游玩于柞树间,充满山林野趣,属金代中期作品。青玉虎鹿鹰鹊双面雕,镂雕树木、灵芝、鹰、鹊、奔鹿、蹲虎,虎、鹿同时出现在画面上,与契丹秋捺钵“入山射鹿及虎”的记载相符。这件玉雕可能也是金代中期碾琢的。“秋山”玉与“春水”玉相比,前者多表现山林野兽和平共处、宁静安闲的情景,和后者鹘鹅搏斗、紧张激烈的气氛迥然不同,表现了女真民族性格的另一面。

总之,“春水”玉和“秋山”玉是以汉族玉工为主体的金代玉匠吸取女真族生活养料而创造出来的玉雕艺术品,具有鲜明的女真族色彩,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所灭。蒙古族也是依靠狩猎畜牧为生的游牧民族,和女真族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所以在玉雕工艺上元代继承了金朝“春水”“秋山”玉的传统。在考古发掘和传世品中都曾发现属于元代的这类玉雕。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出土的“春水”玉饰,也是以鹘攫天鹅为题材,正面镂雕一只张口展翅的天鹅,潜入荷丛之中,荷上有一只飞翔的海东青鹘,正回头寻觅,伺机擒捕,周围点缀以荷花等杂花卉;背面以椭圆形环衬托。这件玉雕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与金代青玉环托鹘攫天鹅饰相类似,所不同者只是这件玉雕表现鹘飞荷上回首寻觅的瞬间,扩大了表现空间,更富有感染力,设计巧妙,碾琢精细,是金元时期“春水”玉的佳作。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古玉中,也有属于元代的“春水”“秋山”玉。如青玉圆雕鹘攫天鹅纽、青玉海东青攫天鹅纽、青玉群鹿纽等。“春水”玉中有鹘攫天鹅加荷芦等“杂花卉之饰”的,也有不加“杂花卉之饰”的。元代的“春水”“秋山”玉,使用地域更为广阔,达到江南地区;在形制上趋向复杂化和立体化,多被用作器纽;在碾琢技艺上也更加成熟。

“春水”“秋山”玉对明清玉器有较大的影响。明清两代,以鹘捕天鹅和山林群鹿为主题的玉器仍有发现,但因时代不同,在形神两方面的表现都不及金元同类玉器,明显地已走向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