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7000000049

第49章 精雅繁多的明代玉器

明朝初年,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玉器制造业也逐渐得到恢复,明代中晚期进入了发展时期。当时碾琢玉器的地点,除京师北京外,还有苏州、南京、杭州、和阗等处,其中以苏州的碾玉手工业最为发达。北京和苏州成为南北两地的碾玉中心。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说:“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当时,朝廷虽然依靠政治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将许多和阗“良玉”运来北京,但碾玉的工艺水平之高,仍然首推苏州。

明代晚期,苏州的商业和手工业都十分繁荣,其中碾玉手工业不仅工艺水平很高,生产规模也很大,因而造就了许多能工巧匠。最负盛名的琢玉巨匠当推陆子刚。他生活在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其艺术实践主要在苏州。据文献记载,陆子刚碾玉,技压群工,很受皇帝赏识。明人张岱称赞陆子刚治玉是“吴中绝技”“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陶庵梦忆》)。在现存的传世品中,有陆子刚题款的玉器数量很多,仅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就有壶、杯、洗、盘、方盒、笔格、墨床、磬、佩、璜、脂、簪、带钩、花插等约30件,款式有阴刻的也有阳刻的,字体有篆隶也有楷体,纹饰题材多种多样。此外,国内许多文物、博物馆单位也有这种藏品,国外也不乏收藏。学者认为,这批具有子刚款的玉器,“风格杂陈,优劣悬殊,真赝混淆,有待鉴别”。

考古发掘出土的子刚款玉器为数不多。北京小西天清墓出土的玉卮为圆筒形,带盖。盖顶正中有一圆纽,周围饰3只昂首卧狮,盖面及外沿分别琢兽面纹、勾连云纹,卮身外壁在勾连谷纹上隐起螭虎纹和夔凤纹,一侧有环形把,把上凸雕一象首,象鼻内卷成一孔,可以穿系,平底,下有三兽足,卮把内有剔地阳文篆书“子刚”二字。从造型和纹饰观察,此卮是模仿汉代玉卮的仿古玉器。该墓墓主是年仅7岁的黑舍里氏,属满族正黄旗,父亲为清朝太子太傅、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祖父是康熙辅政大臣索尼。所以,这件玉卮应属清朝皇室贵族的用玉,可能是明代大师陆子刚碾琢的真品。

制作仿古玉器,在宋代就很流行,明代的制作技术更加成熟。据明人笔记所载,当时苏州一带的玉工,摹拟汉宋碾琢仿古玉器的风气十分盛行,能够采取许多技术措施,以达到以假乱真、卖得高价的目的。上述玉卮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碾琢而成的仿汉玉器。

明代的玉器比元代更为发达,从皇室贵族、大小官僚以至富商地主都广泛用玉。宦官王振死后被抄家。抄出的金银财宝中有玉盘100个;原为太监钱能家奴的钱宁被抄家时,抄出的玉带多达2500柬。当时玉器的数量之多、使用之广泛由此可见一斑。

明代初期玉器这时期的玉器可以南京北郊明初大将汪兴祖墓和山东邹县明鲁王朱檀墓所出的玉器为代表。主要的器类有玉带、玉佩等服饰用玉,玉砚、玉管笔、玉笔架、玉押、水晶镇纸、水晶砚滴等文房用玉,还有葵花形玉杯、玉圭等。

汪兴祖墓所出的金镶玉带,用羊脂白玉碾成,共14块,其中带挎12块,4块呈葵花形,雕镂云龙戏珠纹,另8块为莲瓣形,饰流云纹;宅尾2件,作长莲瓣形,镂雕云龙纹。玉带具纹饰流畅,玲珑剔透,以金片衬托背面并镶边,金玉相衬,更显得富丽华美。这副玉带碾琢于明洪武四年(1371)之前,带有宋元遗风。朱檀墓出土2副玉带。一副由25节组成,带头3节是用双层金片镶托宝石和珍珠,还有金带扣2个,玉带挎多作长方形,透雕灵芝纹,并用金片包镶,金片也镂雕花纹。另副系在死者身上,由23节素面玉带挎组成。这两副玉带反映了明代初期亲王所用玉带的形制和规格。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白玉,镂雕蟠龙纹带板,计有大长方形挎8块、小长方形挎4块、桃形挎6块、铊尾2块,共20块。纹饰为透雕的蟠龙、祥云、海水、山崖等图案,可能是明初皇帝所用的玉带。

成组玉佩都出自朱檀墓,共两副,其中一副饰描金云龙纹。每副2件,每件成组玉佩的组合是花形佩下系椭圆形珩,珩下系5串玉珠,中间缀以踽、琚,下垂玉璜、玉滴、玉花。成组玉佩的上部有一玉钩,用以悬挂在腰部两侧。

文房用玉、葵花形玉杯、玉圭等也都是朱檀墓所出。其中葵花形玉杯杯身作盛开的5瓣花形,杯内浮雕5瓣小花蕊,杯外镂雕折枝花叶构成杯柄和杯托,雕琢精细,构图巧妙,是该墓所出玉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明代中期玉器这时期的玉器,比较集中地出在上海、江苏、江西等省、市。其中以江苏南京魏国公徐俑墓、江西南城益端王朱祜槟墓、上海陆氏墓等所出的玉器最具代表性。此外,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等单位的藏品中也有不少。这时期的玉器主要有玉带、玉首饰、玉佩饰、玉器皿和陈设用玉等。

玉带多由20块玉带挎组成。徐捕墓出土两副玉带,一副为白玉雕花玉带,玉带挎有长方形和桃形两种;另一副为碧玉镶金玉带,玉带铸为素面,以金片镶边,带扣和铊尾用金托,其他带镑用铜托,形状则与白玉雕花玉带相同。两副玉带的带挎都是20块。朱祜槟的一副玉带为白玉雕成,带挎也是20块。甘肃兰州明兵部尚书彭泽夫人的一副玉带,现存18块玉带挎,其中大长方形挎8块,小长方形挎4块,桃形铸4块,铊尾2块,纹饰为透雕花鸟纹。

上海陆氏墓出土的玉首饰,有白玉束发冠:白玉簪、白玉观音插扦、白玉戒指等。其中玉簪共2件,为一对。簪的上端镂雕一站立在方座上的立兽,簪体四面阴刻螭龙纹,并分别刻双勾楷书铭文“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该墓还出土一些玉佩饰,如白玉童子佩、白玉鱼形佩、白玉镂空佩饰等。白玉童子天真活泼,左足独立,右足抬起作登跳状,腿上伏一螭虎,左肩上有一鸟,衣襟飘扬,脑后有一孔,可穿系佩挂。鱼形佩作鱼衔荷叶漫游水中的形象。镂空佩饰上半部呈圆形,透雕连续绦环,下半部呈长方形,框内透雕曲折纹,中心镂空开光,状似窗棂。

玉器皿和陈设用玉多为传世品,数量不少。玉器皿有青玉花卉纹灵芝耳杯、青玉螭耳杯、碧玉螭耳杯、青玉乳丁纹双耳杯、青玉竹节形壶等。其中竹节形壶的壶身、壶柄、壶嘴都雕成竹节形;壶盖当中雕琢一坐式老人,一手扶膝,一手执灵芝,背靠山石。这件玉壶宜茶宜酒,其制作与明代中期文人崇尚清高生活和绘画中流行松、竹、梅主题等有密切关系。陈设用玉有鼎、簋、觚、匝、卮等,多仿自青铜彝器,属仿古玉器。

此外,还有一些肖生玉器,如青玉狗、青玉马、青玉骆驼、青玉蟹、青玉龙首龟、青玉角端香薰等。其中有现实动物,也有神话中的祥瑞动物。

明代晚期的玉器主要出在北京、上海、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的明代陵墓中,特别是北京昌平明万历皇帝定陵、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引夫妇合葬墓、益定王朱由木夫妇合葬墓、江苏南京沐睿墓等所出的玉器尤为重要。这些陵墓出土的玉器多属宫廷用玉,代表了明代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还有一些商人、地主的墓葬也出土不少玉器,多数为小型的日常用玉和玉装饰品,属于民间玉器。这些玉器可能是民间玉器手工业作坊碾琢的,然后作为商品在“骨董行”等玉器店铺中出售。

明代晚期玉器的种类与中期的差不多,有服饰和礼仪用玉、玉首饰、玉器皿和陈设用玉等。

服饰和礼仪用玉主要有玉带、玉佩和玉圭。玉带的带挎多数仍是20块。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玉带共10条,玉带挎由羊脂玉、碧玉制成,都完好无损。每条玉带的带铕多少不等,最多为20块,最少为9块。具有20块带挎的玉带占多数,共6条。带挎的形状有长条形、长方形、桃形等。有的带挎还衬以鎏金银托,即所谓“金镶玉带”。益宣王朱翊引的玉带为羊脂玉制成,素面,原当为20块,已缺1块,现存19块。王妃李英姑的玉带保存完好,玉带铸有心形、长方形和圭形,共20块,背面都有3对或4对斜穿孔。王妃孙氏的玉带有两副,一副为素面,由20块带挎组成,形制与李妃玉带相同,出土时围在死者腰部;另一副由青玉制成,共16块,有长方形、桃形、瓜形等不同形状,表面浮雕牡丹并描金,形制较特殊,出土时包在绢内。益定王朱由木的玉带有两副,一副由墨玉制成,玉带挎现存9块,有长方形、长条形和桃形,均无纹饰;另一副由白玉制成,现存玉带铕6块,透雕花卉图案,长方形和桃形带铕在花卉图案中还透雕一“喜”

字。王妃黄氏的玉带仅存1块,也是透雕花卉图案。王妃王氏的玉带保存完好,玉带挎共17块,方形的7块、长条形的3块、桃形的5块、长方形的2块,除长条形的透雕花卉图案外,其他均透雕带翼麒麟、山石、树木、花卉图案,雕镂精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晚期玉带,有镂雕锦纹地子及仙人、婴戏图案的。

玉佩主要也是出在定陵和亲王及王妃的墓中。

定陵出土的玉佩共7副,每副2件,为14件。其中一类玉佩上有金钩,钩下为玉珩,珩下系5串玉珠,中间连缀4排玉饰。第一排和第三排为璃、琚,第二排为玉花,第四排为玉滴、玉冲牙和珩形饰;在玉珩、玉花和珩形饰上有描金龙纹,其他玉饰上有描金花朵及卷云纹。整套玉佩共用玉珠236颗。另一类玉佩,顶端为璜形鎏金铜提一头,下面系4串叶形玉饰,并缀以不同质料的饰件,其中有玉花、水晶花、玉桃、绿松石慈姑叶、玉蝉、玉鱼、玉蟾蜍、玉鸳鸯等。益宣王朱翊引的玉佩,由珩、踽、琚、璜、滴、珠等组成。王妃孙氏的玉佩,由珩、踽、琚、璜、冲牙、鱼、滴、珠等组成,上有金钩,钩内刻铭文“银作局嘉靖元年六月内造金五钱”。益宣王朱翊引和王妃的玉佩,在风格上和万历皇帝的玉佩基本相同,但组合比较简单,体现了亲王与皇帝之间的等级差别。

玉圭都出在帝王墓中。定陵出土8件玉圭,其中4件饰谷纹,1件刻四山纹,1件中间起脊,2件为素面。益宣王妃李氏和孙氏,益定王妃王氏,以及明中期益端王妃彭氏等棺内都发现谷纹玉圭。这些玉圭为礼仪用玉。

玉首饰主要出自定陵,如孝端皇后的镶珠宝玉龙戏珠金簪、白玉花托寿字镶宝石金簪;孝靖皇后的镶玉花珠宝鎏金银簪、白玉立佛镶宝石鎏金银簪、白玉兔捣药金镶宝石耳坠等,都是工艺水平极高的装饰品。这些首饰的特点是金玉宝石巧妙结合,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富丽华贵。其中白玉寿字金簪,在簪的背面刻铭文“万历戊午年造”,说明这件金簪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制造的。

玉器皿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不多。定陵所出的有玉执壶、玉爵、玉盂、玉碗、双耳玉杯等。玉壶底部有一椭圆形金托。玉爵下有一镶嵌宝石的金托盘。玉盂下有木托,盂和托都放置在镂空金盒内。

玉碗上有镂空金盖,下有金托盘。双耳玉杯下有镶宝石的鎏金银托盘。这些金玉结合的器皿,都出自万历皇帝棺内,是皇家玉器的杰出代表。北京小西天出土的玉壶,壶盖顶部雕一鸳鸯形纽,壶的肩部浮雕两个对称的螭虎头,其间琢饰仙鹤,壶的腹部饰水波鲤鱼纹。壶把为透雕龙形,壶底有三矮足。

传世的玉器皿较多,其中以玉壶和玉杯最具特色,数量多,造型和纹饰也较多样化,这可能和当时饮茶喝酒之风盛行有关系。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玉莲瓣壶、青玉菱花式执壶、青玉婴戏图执壶、青玉八仙图执壶等,都是明代中晚期玉执壶中的佳品。其中婴戏图执壶壶盖狮纽的下方刻有“子刚”

二字款,当为一代名师陆子刚的作品。玉杯的形制更是异彩纷呈,花样繁多。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玉双螭耳杯、青玉镂空葵式杯、青玉连枝桃式杯、青玉“子冈”款桃式杯、青玉菱花双耳环、青玉芝竹寿字单耳杯、青玉竹节杯、青玉松阴策杖斗式杯等,在造型设计和纹饰图案上各有特点,都是工艺水平较高的佳品。

陈设用玉多为仿古玉器,如传世品中的青玉兽面纹方觚、青玉龙把手、青玉荷叶形洗、青玉灵芝花插、“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等。茶晶梅花花插是水晶俏色作品,在花枝之间雕琢阳文“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下刻“子”“冈”一圆一方印,是明代难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