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历史书籍多谓西藏固有之民族系猴与罗刹鬼之后裔,这虽有神话色彩,然而与“上帝造人”说、“女娲造人”说比起来,更为朴实,而且反映古藏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经历了由猿到人的历史时期。藏文史料《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等关于西藏远古时期面貌的记载与现今的科学考察分析十分吻合。从远古时代西藏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来看,当时完全有生产人类的可能。从1956年开始发现古人类文化以来,不断证明西藏高原自古就有人类活动。据推算:林芝人的活动时期为8000年至5000年间;卡洛遗址为4700年左右。这些都证明西藏高原人类源远流长,他们就是现代藏族的祖先。尼罗河可以孕育古巴比伦民族,恒河可以孕育古印度民族,黄河可以孕育华夏民族,雅鲁藏布江为什么不能孕育古代藏族呢?
从今天藏族与古代藏族的联系上可进一步证实藏族祖先起源于西藏本土,而非外来。藏族在文化上、习惯上、生活上有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它具有自己的继承性和传统性。这一点也可以从某些考古材料中得到说明。
总之,藏族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有一定根据的。当然,世界上任何单一的民族是不存在的,民族乃是在人类各个团体的不断融合、不断改造中形成的。在现代藏族成分中,我们并不否认有古羌人及其他民族的成分,但绝不可因此而不承认它的主体是藏民族。正因为古代藏族文化高于西羌,所以在甘、青、川几省的西羌部落消失了,而藏族却不断壮大、充实,形成了今天藏族整体的雏型。藏族尽管融入了很多民族成分,但主体乃是雅鲁藏布江流域兴起的古藏族。
最近,北京儿科研究所与西藏医学研究所采用最新技术调查确认,藏族与我国北方人群有共同血缘渊源。
自1984年,北京儿科研究所与西藏医学研究所合作,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本系统具有高度的多态性,是人类重要的遗传标志)技术,对拉萨和日喀则两地随机抽样的200余名纯藏族血统的藏民进行检测,获得中国藏民居住腹地的第一手资料。经与内地18个地区及附近国家尼泊尔、印度人体HLA进行数据遗传距离分析,得出结论——藏民的白细胞抗原与中华民族北方人群的白细胞抗原相符合,而与尼泊尔、印度的人体白细胞抗原相去甚远。据此推断,藏民族与我国北方人群有共同血缘渊源,可能是中国北方人群西迁中,受喜马拉雅山阻挡而定居西藏高原的。
满、苗、瑶等族的先祖在远古,自从黄帝打败了炎帝的后裔之后,一部分人归附于黄帝,逐渐和黄帝的后裔融合,并和其他部族的后裔一道发展成为后来的华夏族。一部分人向四方迁移,迁东的成为日后的东夷,迁西的成为日后的羌戎,迁南的成为日后的苗蛮,迁北的成为日后的狄貊,也就是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现在南方的苗瑶等族就是炎帝的后裔。其他好些少数民族,如要追本溯源,也可以与炎黄二帝及其后裔联系上。如满族,据文献记载,他们的先祖可以追溯到禹时的“息慎”。据《集解》引郑玄曰:“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又据王献唐先生考证:“因其同为炎族,故总名日夷。”下引“《谷梁传序》:‘四夷交侵。’疏,‘四夷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总号也。’《左氏文十六年》传疏:‘夷为四方之总号’”为证,汉代以后,不同朝代的史书上分别记载的挹娄(汉、三国)、勿吉(北朝)、女真(辽、宋、元、明),均是息慎(肃慎)的后裔,也是满族的先人。至于满族这个名称,是明朝末年(17世纪初年)才出现的。
佩戴“族徽”的基诺族
在云南西双版纳境内的基诺族,有佩戴“族徽”的习惯。
他们的这种“族徽”,是绣在上衣上的一件装饰品。基诺人,不论男女,都穿一件小褂。小褂的胸部,是由红、蓝两种花条拼成的一组图案,绣工精细,图案古雅。这种图案,是基诺族图腾崇拜的产物,被称为“孔明印”
(也称花徽),是基诺族的标志!
基诺族人除在衣服上绣有花徽外,青年男女佩戴的挎包上、男子佩戴的弯刀把上、女子背挂的竹篮上,都绣编着这种花徽图案。
少数民族之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已识别出的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300多万人,人口最少的是赫哲族,只是1400多人。分布最广的是回族,散发全国各地。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那里居住着25个民族,其中自、傣、哈尼、佤、傈傈、纳西、拉祜、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独龙、崩龙、基诺族,是云南独有或只有极少数分散在其他省。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1646800平方公里。我国现在共有31个自治州,其中最南端的自治州是广东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在保亭县通什镇。
在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史册上,少数民族也写下了引人注目的篇章,创造了许多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面对法国传教士的蔑视,发愤写出了《割圆密率捷法》一书,独立研究出了具有世界水平的13个公式,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受到世界许多学者重视的《突厥语辞典》
的编纂者是维吾尔族的马合穆德·喀什噶里。我国第一个地球仪是元代回族着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扎马鲁丁创制的。我国最早的一部水利专着《河防通议》,是元代回族水利学家瞻思(沙克什)所着。我国第一部水利工具专着《河工器具图说》,是满族水利专家麟庆撰写的。元代维吾尔族忽思慧着的《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着。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所撰《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月令记述农事活动的农业专着。8世纪着名藏医宇陀·元丹贡布编写的《四部医典》,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蒙古族外科医生墨尔根是我国最早创造用冰冻麻醉法进行手术的人。赫赫有名的云南白药是彝族曲焕章发明的,彝族人民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葫芦飞雷”。明代云南昆阳回族人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他的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闻名世界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清朝的满族人。被称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的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散文部分不算,单诗就有100万至150万行。我国第一部民族舞谱《纳西族东巴舞谱》,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图画象形文字舞谱,它与唐代的《敦煌舞谱》和宋代的《德寿宫舞谱》同为国宝。
我国少数民族在农牧业方面的贡献更是突出。不少农作物是由少数民族传入的,养马术和驴、骡等家畜也是少数民族传人的。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在中西交通史上立下过不朽的功绩,但它也是西北少数民族首先培育的饲养的。据考证,远在周成王时代,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的贡品单上就有骆驼。
契丹:汉人之别名
称汉人为“契丹”,起于辽、金战争之际。之所以有此名号,首先是汉人的大量进入契丹地区,实行契丹化;其次是契丹人的大量南来汉人地区,实行汉化,久而久之,两者合而为一,汉人即“契丹”,“契丹”是汉人。或者,有一部分契丹人直接向汉人转化。而另一部分契丹人先向女真人转化,之后再向汉人转化。不管怎样,元朝广义的“汉人”之内包括了契丹人乃是千真万确的。大概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契丹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实体”,从前进的进程中失掉了,但它的“分子”——遗胤散布在广大的汉人之中。以致成了汉人的代词。“契丹”——汉人别名的出现,是汉人历史发展的胜利,也表现为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一个侧面,即民族间的融合。
古代的巨人部落
《史记·周本纪》中说,后稷的母亲姜嫘,在野外曾见到过巨人的足迹,她因践踏了巨人足迹而生后稷。同样的内容,首先见于《诗经大雅生民篇》,这大概是中国有关巨人的最早记载了。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吴国讨代越国,攻占会稽后,得到了“骨节专车”。吴国人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长的骨节,便派使节去请教学问渊博的孔子。使者见到孔子,并不直接说明来意,而是首先问孔子:
“什么(人或动物)的骨头最大?”孔子说:“当年大禹召集群神(各部落首领)在会稽山聚会,防风氏迟到。大禹一怒之下便杀了他。防风氏的大腿骨节正好与车一样长,这便是骨头中最大的了。”使者又问防风氏部落的历史,孔子告诉他:防风氏这个部落,在舜、夏、商时称为汪罔,在周时称为长翟,现时叫他们大人。使者又问:“人最多能有多么高?”孔子回答说:“僬侥氏高三尺,是人类中最矮的了。最高的人不过是他们的十倍,就算是人高的极限了。”吴使者听了孔子的这些话,无限敬佩地说:“您真是个了不起的圣人啊!”
从孔子的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1.自虞舜至春秋时期,我国一直有一个巨人部落或巨人种族存在着,但到了孔子时代,已经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件事了。可见这个种族的发展越来越不兴旺。2.根据孔子的推测,防风氏的身高最多是僬侥氏的10倍,樵侥氏是3尺,防风氏最高是3丈。春秋时期的尺较小,又很不固定,大体相当于16厘米左右。我们就以一尺为16厘米计算,三丈就是4.8米。这样的身高,在今天看来,确乎是超巨人了。
春秋之后,这种巨人虽然仍有踪迹,但似乎已远离人口较多的地区,只在深山密林中出没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下令收集全国的兵器,集中到成阳销毁,并用这些青铜重铸了各重达3-4万斤的12个铜人,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但是,秦始皇为什么忽然想起来要铸12个铜人呢?据《汉书·五行志》解释:这是因为秦始皇二十六年,曾有12个“大人”出现在临洮。这些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秦始皇就是从这突然出现的12个“大人”得到启示,所以才想到要铸12个巨大的铜人以威示四方的。至于新莽时期的那位“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以铁着食”的巨毋霸,虽可称为巨人,但与巨人群体无关,我们可以暂且不论,只把他当作一个特例来看待。
另据《新唐书·东夷传·新罗条》载:唐朝时与新罗国境相接处有一个巨人部落,被称为“长人国”。“长人者,人类长三丈,锯牙钩爪,黑毛覆身,不火食,噬禽兽,或搏人以食;得妇人,以治衣服。其国连山数十里,有峡,固以铁阖,号关门。新罗常屯弩士数千守之。”
国外古代也存在过巨人部落。十分有趣的是,墨西哥加尔温。塞维利亚博士根据墨西哥巨人遗址的巨人化石作出的巨人身高的判断,竟然意外地与2400多年前孔子对巨人身高的论述基本一致。这难道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古代中国境内的黑种人
古代中国境内生活着许多黑种人,这在古书中有记载。
《古本竹书纪年》载:夏“后劳”三年、“后泄”二十年,先后有“九夷’、“六夷”来朝,这“九夷”和“六夷”中都有“玄夷”。玄者,黑也。
“玄夷”即黑色之夷。
《山海经》列举了若干黑人部落的名称,如不死民、枭阳国、雨师妾、厌火国、劳民国等等。
古代中国境内的黑种人,卷发,口阔,身材短小,皮肤暗褐。周秦以后,把他们统称为“僬侥”或“僬侥氏”。僬侥或作周侥,都是朱儒的音转。
僬侥者,矮黑人也。《国语·鲁语》:“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矣’。”
《列子·汤问》:“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显然言过其实,但体形短小却是真的。
古代中国境内的黑种人,并非土生土长,他们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从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印度次大陆逐渐迁移过来的。直至如今,与我国山水相连的越南和印度,以及我们的近邻菲律宾、马来西亚、安达曼群岛、巴布亚一新几内亚以及日本,还有为数不少的黑种人在那里劳动生息。黑种人迁移中国境内的活动可以从《后汉书》的记载中看出点蛛丝马迹来。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永初元年(107),徼外(国境外)僬侥种陆类等3000余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这就是说,东汉前期,尚有黑种僬侥人从中国以南的地区内迁。
中国境内的黑种人,由于不断同其他民族融合,人数渐渐减少。但是直到三国和唐,在皖南的黄山和湖南的道州还有他们的遗类,他们分别被称为“短人”和“矮民”。当时朝廷常常将他们征贡来充当奴隶或梨园小丑。
我国的黑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了,但是他们的种族特征却顽强地留给了后代子孙,特别是在南部中国居民身上更为明显。
中国的吉普赛人
杨志玖撰文说,在甘肃省永登县薛家湾还有以算卦为业、流浪为生的被称为中国“吉普赛人”的居民。据考证,他们是在元代从波斯来的吉普赛人,当时叫罗哩。吉普赛是英语国家对他们的称呼,罗哩是波斯人对他们的称呼,是最早见于记载的名称。
吉普赛人原住印度北部,本名多姆人,是一个能歌善舞但社会地位很低的民族。公元10世纪后。由于突厥人的入侵,他们被迫离开印度,迁入波斯。13世纪蒙古西征后,又先后迁西亚、俄国、东欧、埃及和西欧等地,一部分迁徙到中国。
《元史·成宗纪》载:“大德六年(1302)九月,中节省臣言:‘罗哩等扰民,宣依例决遣置屯田所。”说他们“扰民”,因为他们爱流浪,生活习惯和谋生手段与定居居民不同,又因为他们属于“色目人”,地位较汉人高,难免仗势扰民,因此元政府强迫他们务农定居。吉普赛人在欧洲多遭歧视和迫害,元代只是禁止他们“扰民”、“为民害”,这同元代对色目人的优容政策有关。
明代秦宏为秦州(今甘肃天水市)知州,他说:“秦州有罗哩户,汉人不与通婚姻,自相嫁娶……予访得清水、秦安等县,亦有罗哩,乃移文各县,令其共为婚姻。”(《池北偶谈》卷八)这和永登县吉普赛人婚俗相同,连其算卦的职业,也和世界各地的吉普赛人一样。足证他们是元代罗哩的后裔,是真正的吉普赛人。
唐代长安的西域人
唐都长安住居了大量西域人。其中有不数民族政权遣送的人质、代表、逐利通商的商人,传道说教的异教僧侣以及北朝西域人的后裔。北朝西域人的后裔基本汉化,可以不论。其他几类理应留念本土,不恋客居。但事实上,在唐代,这些西域人竟有许多不愿归者。
最典型的是尉迟胜父子。尉迟胜本是于阗王硅的长子,年少继承了王位。他曾作为人质到长安朝见玄宗,后娶李姓宗室女归。天宝十四载,唐朝爆发安史之乱,胜命弟弟尉迟曜行国事,自己率兵5000赴难。于阗国人担心他一去不复返,不愿他走。于是他将自己的小女儿留下作为人质,然后率兵东进。安史之乱平息后,肃宗封他为骠骑大将军、毗沙府都督、于阗王,令其还国。但胜坚决要求留守宿卫,并请以本国王位授予弟弟曜。肃宗从之。胜逐定居长安,大兴林亭,乐不自胜。
20年后,曜遣使上疏,称“自有国以来,历代都是嫡子继承王位,兄胜既让国,请传胜之子锐。”德宗即令尉迟胜之子尉迟锐还国袭位。但锐也坚决拒绝,说:“曜久行国事,人皆悦服。锐生于京华,不习国俗,不可遣往。”尉迟胜、锐父子,宁可放弃统治权,也要留居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