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就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温暖而依托的港湾。
家在每个人的概念里,有所不同,也许有的人居住在钢筋水泥的大厦里,有的人却还住在土坯房或窑洞里。但是,让我们一起遥想在人类之初,人类的祖先是如何营造自己的“家”呢?
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最初是居住在山洞里的,后来随着人类在求生过程中的不断进步,到了新石器时代,逐渐出现了穴居和巢居。所谓穴居,是指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用木架和草泥建造房屋;所谓巢居,是指架空式的结构,以密集的树桩作为支架建造房屋,然后在上边盖上茅草作为顶,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篷”。
由此可见,从远古时期开始,植物就和我们居住的房屋有了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后来,随着古代劳动人民建造技艺的不断提升,到了夏商时期,已经可以建造大规模的木质宫殿房屋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以宫殿为中心,夯土围城的城市了,这是我国古代最初的城市雏形。
这里就又引申出一个常识:古代欧洲建筑多数是石头垒的,往高处发展,从而形成一座座高高的城堡,而中国建筑则多是木质的,往广发展,从而形成了一处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可以这样说,木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区别与其他国家建筑的一大特征,从房梁到门窗,从床榻到桌椅,没有一样不是木头做成的,可以说,木材在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的是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影响到今天也没有消失。
在我国,这种全木质结构的房屋已经不多见了,仅存的一些都作为文物保存了起来。但是,在日本这种木质结构的房屋仍然是十分容易找到的,并且逐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日本特色。木门,木榻,席地而坐的习俗,已经像和服一样成为日本的象征。当我们看到这些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但这些风俗习惯,千百年前却曾是中国的传统。
自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人就与木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无论是早期居住在树上,还是后来用草木搭建棚屋,都给我们祖先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安稳的家。如果说没有这些木材,也许族人可以像其他种族那样,用石头等建筑房屋,但这也归于假想,毕竟我们曾经使用了木材安家。也可以说,从远古到现在,木材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