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植物—人与植物
16142700000017

第17章 漫长的车马时代

说到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那还真是很密切呢!比如我们的“行”,就离不开植物。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马车,就以植物木材为原料的。

马车,你一定不陌生吧?在影视剧和博物馆里,我们都能看见古代马车。马车大多数都是由木材制成的,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上,马车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的远古时候,木棒是最早的运输工具。也许你很奇怪,木棒怎么能作为交通工具呢?古人利用了滑动的原理,把许多木棒捆绑到一起,然后把要运输的东西放到这些木棒上,滑动木棒就能把东西运走。可是,这样运输效率很低,而且运输速度很慢,同时也很费力。后来随着人们生活资料的增多,另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橇就出现了。人们在橇的木板底下安放圆木,以滚动代替滑动,大大地促进了运输效率。传说在古埃及时,人们建造金字塔就是用这种方式运送大石块的,看来各国人们的智慧都是相通的。

那么,在我国,车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呢?也许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就是从橇这种运输工具逐渐演变出来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大约在4600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车。在夏朝末期商汤讨伐暴君夏桀的战斗中,战车和运输车已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汤建立商朝之后,马车有了进一步发展,此时的商人已经开始使用四匹马驾车了,战车的使用也十分普遍。车辆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已经能够制造相当精美的两轮车了。

在河南安阳,考古人员曾发掘出了商代的马车坑,还有好几个不同种类的马车呢!有一车四马二人的,有一车二马三人的,还有一车二马一人的。由此可见,在遥远的商代,我国人民的造车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

后来周武王灭商,他接受了周公的建议,在全国广泛开辟道路,制造车辆,用以发展交通。周公不负他哥哥——周武王的厚望,励精图治,努力改造造车技术和修建道路的技术,从此西周的交通有了明显的改观。这对于后来古代马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到了先秦时代,马车种类渐渐地趋于两大类,总体上春秋时期的车分为小车、大车两大类。驾马并且车箱小的叫小车;驾牛并且车箱大的叫大车。小车的用途除了贵族出行乘坐以外,主要用于战争,因为小车比较灵活,速度又快,这些优点使其在战斗中处于上风。在战国时代,由于战车的发展,战车的数量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所谓“千乘之国”和“万乘之国”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的制度,所谓“车同轨”,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所有车辆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当自己的车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坏了需要修理之时,就可以在当地找到相同的配件来修理。同时,这对车辆制造的技术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也促进了车的发展。

我们知道,秦始皇曾经有五次大规模的巡游,乘坐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车,秦始皇最终死于一次出游过程中,他的尸体就是用马车偷偷运回秦朝首都咸阳的。

当时的秦朝人对马车似乎有着特殊的感情,至今我们还可以从秦朝留下的兵马俑中,看到当时的战车实物,还有与真人真物几乎等高的人物与马匹形象呢!

到了汉朝,车的构造就日渐成熟了,原来简单粗糙的单辕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双辕车得到了很大普及。

什么是单辕车和双辕车呢?辕就是车前驾牲畜的直木,用来连接牲畜和车的。所以单辕车就是只有一根直木连接牲畜和车,双辕车就是有两根直木连接牲畜和车。

车的种类增加的同时,用途也开始变化了,已主要用于载人装货,而不是战争。汉朝时还出现了贵族妇女乘坐的辎车。辎车的车箱很奇特,就像一间小屋子,这为后来带车厢马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此外,一些高官达人制作了一些专用的车辆,很像现代的“专车”。

独轮车是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出现的,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交通史上算得上是一项很重要的发明呢!但是这种独轮车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驾驶它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的人和牲畜是不能驾驶的。

如果,你读过《三国演义》,你肯定知道诸葛亮北伐时使用的“木牛流马”,这种工具专门为军队运送粮草。现在许多学者认为当时的“木牛流马”,就是一种特殊的独轮车。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汉朝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记里鼓车,三国时期的马钧发明了指示方向的指南车。

张衡发明的记里鼓车非常神奇,它能告诉你走了多少路程。也许你会问:车子怎么会知道走了多少路程呢?原来每当车行1里或10里时,车上的一个小木人就会自动击鼓一下,你只要数一下击鼓的次数就可以知道已经行走了多少路程。是不是很神奇?

说完了张衡,再说说马钧的指南车。说起指南车,远古时有不少传说。一个是关于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上古时期有两个部落,一个姓姜,首领是炎帝;一个姓姬,首领是黄帝。另又有一个九黎部落,首领叫蚩尤。蚩尤是个大坏蛋,经常侵袭姜姓和姬姓部落。于是这两个部落就联合起来共同抵御蚩尤,因为黄帝的军队中有指南车指示方向,终于打败了九黎部落,生擒了蚩尤。

另一个故事是发生在西周时。居住在东南亚的越裳氏派使者晋见周成王,为了回国时不致迷路,周公便造了一辆指南车送给他们,帮助他们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但这些毕竟是传说,到底指南车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最先发明的呢?现在还无法确切得知。

传说有一次马钧听到有人议论,说指南车只是虚构的神话,根本就不可能造出来,也没有存在过,他听后很不以为然。马钧认为古时曾经有过指南车,只是现在失传了,只要肯下功夫研究,一定会把指南车造出来的。于是他不怕讥笑,排除万难,经过长期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研制出了新的指南车。

有趣的是,马钧造的指南车上也有一个小木人,这个小木人是不是和张衡造的记里鼓车上的一样,也是击鼓的呢?马钧造的车上小木人是用来指示方向的,车中装有可以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向前方。不管车辆朝什么方向行走,在自动离合齿轮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

唐宋以后,车辆的制造技术又有了很大的进步。

南北朝时出现了12头牛拉的大型车辆,12头牛拉的,那车辆该有多大啊!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卓越智慧。

到了宋代,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逐渐形成起来,很多人已经不再喜欢坐马车了。比如宋朝的大车叫“太平车”,用五至七头牛拖拉。这时的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旁边两人扶拐,前用驴拉,叫作“串车”。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还陆续出现了许多具有奇特功能和造型的车辆。也许你对这些古老的车辆比较陌生,那就给你举一个例子吧,比如清代的时候出现的帆车,也就是在车上加一张帆,车辆能够借助风力的推动行进,很省力很神奇吧?古时候的人们就会驾驭这些捉摸不定的风力为人类所用了,而且这样的车辆环保意识真的是很强呢!

到清朝时又出现了铁甲车和轿车。也许你会问:铁甲车就是现在军用的装甲车吗?轿车就是在城市里穿梭的轿车吗?当然不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呢!其实铁甲车有四个轮子,轮子的直径一尺左右。车厢用铁皮包起来,确保安全。轿车,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动力驱动的轿车,而是马车与轿子这两种交通工具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的外形像轿子,然后用马或骡子拉着,跑起来还很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