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由白变黑容易,由黑变白难。但是,现在我们要看一神奇的“魔术”,让一种东西由黑变白。
大家都知道,汽车轮胎的主要材料是来自天然橡胶或者人工合成橡胶,而在性能的比较上,天然橡胶的综合优势要比人工合成的橡胶大很多,因此,很多高级车辆配备的轮胎都是使用天然橡胶制作的。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橡胶作为轮胎的材料呢?这要从轮胎需要的性能说起。
轮胎是一辆汽车上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汽车行驶的时候跟地面接触产生摩擦力帮助汽车前行,它们良好的自身弹性还能够增加驾驶的平稳性。性能良好的轮胎能够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跟地面良好的附着力。在紧急情况下,好的轮胎能够让刹车的距离缩短,保障车辆的安全。因此,轮胎在整车性能中是十分重要的。
橡胶就正好满足了轮胎的这种需求。橡胶是具有高弹力的高分子材料,它的特点是具有绝缘性、不透水性和中空性,且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附着力,因此被作为轮胎的首选材料。
那么橡胶最初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它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史呢?
橡胶树的故乡据说是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马拉岳西部地区,印第安人把橡胶树称作“眼泪树”。其实橡胶树不是真的流眼泪,而是它的树身会流出液体,晶莹透亮,看起来特别像眼泪,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眼泪树”。并且,印第安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这种树木的树汁,他们生活中的盛水的器皿、皮球等都是最早期的橡胶制品。
后来,从欧洲远道而来的西班牙人在当地发现了这神奇的树种,并且他们从当地人那里学会了如何采胶和制作橡胶制品,这一发现让西班牙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看着西班牙人因为橡胶树发了财,美国人也不甘寂寞了,1839年,美国人查理·固特异在生产橡胶的实践中发现在橡胶加热时加入硫磺后,橡胶的弹性、耐用性等性能会大大提升。这就是橡胶的硫化法。这一伟大的发明让橡胶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此后不久,橡胶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大量出现让橡胶这种必备的原材料风靡世界。在当时,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是橡胶主要的产地,橡胶业的蓬勃发展也让当地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亚马逊河流域的几个小村镇在橡胶业的带动下迅速繁荣起来。现在巴西的玛闹斯及老艾朗市都是当年因为橡胶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橡胶这个现代汽车文明的重要代表产品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可见一斑。
橡胶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日渐重要,人们也在试图让橡胶树走出热带雨林,在世界各地更广泛地种植。
1876年,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克姆带着七万颗橡胶树种子回到英国,他想让橡胶树也能在英国本土生根发芽,但是让他失望的是,英国的环境并不对这些热带植物的“胃口”,他的引种计划失败了。后来,他又把橡胶树的种子带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希望能找到一块适合橡胶树生活的乐土。最终,在东南亚各国找到了适宜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橡胶种植业在那里迅速发展起来。
到了1913年,东南亚的橡胶产量已经超过了原产地巴西。而且,东南亚的橡胶树生产出来的橡胶产量更高、品质更加优良、价格更加低廉。因此,东南亚渐渐取代巴西成为了世界橡胶的生产基地。
受到东南亚橡胶的冲击,巴西原来很多依靠橡胶发家的人们纷纷破产,他们被迫放弃了橡胶种植,离开了亚马逊,人去楼空的老艾朗市如今已经变得非常凋敝,很多地方已经成了荒无人烟的废墟。
为什么橡胶种植被传到东南亚之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呢?难道东南亚有什么神奇之处吗?没错!东南亚有着非常好的气候环境,能让橡胶树舒舒服服地生长。
橡胶树是一种喜欢“桑拿”的植物,高温、潮湿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是它们疯长最好的环境。而且,终年的平均气温必须在20~30℃的范围内才能适合它们的生长和橡胶的生产,而且橡胶树特别怕冷,在5℃以下就会受到冻害。
橡胶真的很挑剔,它还对降水量有一定的要求,但同时又不喜欢在低湿度的地方生存,它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而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生长。东南亚的气候正好满足了橡胶树这些生长要求。
首先,东南亚地区马来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全年高温多雨,非常适合橡胶树生长。
其次,东南亚地形多为山地,地势较高,这满足了橡胶树喜高的特点。同时,该地区处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火山活动频繁,有大量火山灰堆积成的土地,这为橡胶树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最后,东南亚地区人工、资源各项成本都较其他橡胶产地低廉,价格较其他产区有巨大优势。因此,现在的东南亚地区成了全世界重要的橡胶产地。
橡胶不光可以制造轮胎,还是很多东西的原材料呢,大到飞机、军舰、汽车、拖拉机、收割机、医疗器械等大型机械,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桌椅板凳,牙具茶杯等等,都和橡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又是一个植物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