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大漠厮杀
16144200000003

第3章 利比亚战役

意大利在东非发动战争的同时,其在北非的侵略也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序幕。意军在利比亚驻有2个集团军:第10集团军辖9个师部署在东部利埃边境,准备向埃及进攻;第5集团军部署在西部,掩护突尼斯方向。

1941年,德军“斯图卡”式轰炸机在利比亚执行任务。为加强北非的防御,英军将一些英联邦军队调往埃及,并将1/3来自敦刻尔克的坦克输往那里。在意军发起进攻时,英军驻北非的尼罗河集团军辖2个师又2个旅,其中1个师在埃利边境展开。

北非与东非,这块浩瀚无垠、气候恶劣的沙漠之地,几千年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古代的菲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近代的法兰西人、日耳曼人,无不对它垂涎三尺。西部,它与西班牙隔海相望,扼地中海通往大西洋之咽喉——直布罗陀海峡;东部是苏伊士运河,是欧洲通往中东、近东的必经之地;北面濒临蔚蓝的地中海,只需几十个小时,就可抵达对岸的巴尔干地区。

谁拥有北非,谁就拥有地中海、巴尔干,谁就拥有中东与远东地区。

1940年5月10日,法西斯德国向西欧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不久就占领了挪威、丹麦、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已对英国形成了环形包围圈。

在远东,中国的抗战已经进入艰难时期,日本正虎视眈眈着英国在远东的是力范围——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印度、缅甸。

更令人担忧的是地中海,东非与北非。

在地中海,意大利海军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英国驻亚历山大港的分舰队。樱国目前已无法加强那里的舰只。如果要往地中海调动舰只,势必要影响英国在大西洋与德国军舰的较量,一旦失去大西洋的海军优势,英国本土的补给线就有随时被切断的可能。

在北非,意大利巴尔博元帅指挥着4个统帅部预备师、2个法西斯警察师和2个殖民地师,约25万人。而英国只有5万人的兵力:第7装甲师、第4印度师、新西兰师等部队。

1940年8月19日,墨索里尼写信给利比亚总督、北非意军总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要求其尽快进攻埃及。

他在信中规定:“第一批德军士兵登上英国领土之日,便是你们发起进攻之时。”

9月7日,墨索里尼在一次部长会议上再次提到进攻埃及,但格拉齐亚尼元帅认为时机不够成熟,提出将进攻推迟1个月。对此,陆军参谋长巴多格利奥元帅也表示同意。但墨索里尼仍坚持对其决定负责。

他说,“格拉齐亚尼元帅,如果你没有能力在下星期一发起进攻,我将考虑起用其他将军。”言外之意就是要将其撤职。

在墨索里尼孤注一掷的压力下,9月13日,意军第10集团军以6个步兵师和8个装甲营越过利埃边界,向英军发起进攻。英军经短时间抵抗即全线撤退。当天,意军占领塞卢姆,3天后攻占西迪拜拉尼。然而,意军补给日益困难,被迫停止进攻。英军一直后撤到马特鲁港附近的预设阵地才稳住阵脚,重新布置防御工事。由此在两军之间形成了一个130公里宽的中间地带。

意军占领西迪拜拉尼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到希腊战场。10月28日,意军入侵希腊,同时在非洲继续作战。英军尼罗河集团军利用这一时机调整部署,并补充2个师,准备将意军逐出埃及。12月9日,英军以1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向意军第10集团军发起有限目标的反击。英军出敌不意地通过意军间隙地,向意军后方实施攻击。意军指挥失灵,大批意军不战而降。

12月11日,英军收复西迪拜拉尼,俘敌2万人。12月17日,进占塞卢姆。意军仓皇撤离埃及,向利比亚退却。英军乘胜追击,于1941年1月5日占领利比亚要塞拜尔迪耶,1月22日进占图卜鲁克。2月6日,英军占领意大利在东利比亚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班加西。2月10日,英军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占领了昔兰尼加全境。此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兵力,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在巴尔干半岛建立军事基地。于是,北非英军一部被调到希腊,而在北非停止进攻。英军的这次进攻史称“利比亚战役”。英军在两个月内向西推进800余公里,以亡475人、伤1225人、失踪43人的较小代价,取得重大战果:几乎全歼意军9个师,俘虏13万人,缴获坦克约400辆、火炮1万2901门。

意大利侵略希腊的失败,危及了希特勒征服欧洲的总计划,使希特勒非常恼火,他不得不把目光也投向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