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医生全书(成功励志经典)
16160300000096

第96章 过渡期的思想变化

青少年过渡期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出现了少年期的“反抗期”、“危机期”、“飞跃期”、“烦恼期”、“孤独期”、“闭锁期”和“心理上的断乳期”等等特征。

少年时期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即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从不定型向定型过渡的时期,因而过渡性是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特征。而且,与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较,少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充满着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少年过渡期这一根本特点,并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心理调适,促使其迅速、健康地完成这一过渡。

进入少年期,孩子在思想上的发展,是由少年向青少年的思维过渡,其过渡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的过渡、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的过渡与心理闭塞与求得理解的过渡。下面我们来细看一下这三个过渡期具体过程。

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少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充满着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由情境性向稳定性过渡。

由于自我评价的内在性和抽象性程度的提高,少年期孩子的自我评价不再轻易地因一时一事而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例如,在初中生中进行两次同样的有关自我意识的问卷调查,时间间隔为一周,结果显示初中生对问题的两次回答一致性很高。但是,与之相应的问题是,初中生的自我评价有较大的主观片面性,特别是自我评价偏高。

由依从性向独立性过渡。

少年期的孩子已不再像幼年和童年那样依从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了,他们已能独立地评价自己了。

同样,他们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看重或认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了,而是认为老师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确,特别当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偏低时,他们会觉得老师把他们看扁了,甚至认为老师有偏见。这一时期,少年虽然不盲从于成人的权威,但由于与同伴交往增多,希望归属于某一同伴团体,因而比较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到了少年期,由于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和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孩子的心理活动也逐渐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从好奇性向探究性发展。

孩子年龄小时对各种事物总是好奇的,总是向成年人或父母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比如:电视机里的人物为什么和真的一样?留声机和录音机里面是不是有许多的小叔叔、小阿姨在里面唱歌、唱戏?等等。进入少年期后,由于独立性的增强,这种好奇好问的特性就逐渐升华为对事物的深入探究了。这种探究特点表现为钻研性(积极方面)和冒险性(消极方面)两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少年儿童把家里的收音机拆开来研究一番。

行为由模仿性向创造性发展。

处于幼年、童年期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模仿性是很强的。他们常常喜爱模仿父母的说话、走路和一些习惯的动作。比如,模仿爸爸背着手走路的样子,模仿妈妈说话的腔调。

进入少年期以后,由于思想活跃、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就不满足重复别人的动作而喜欢新异刺激,好标新立异,不愿墨守成规。这就是少年孩子创造性的开端。

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过渡

思维无论从个体发展还是从种族发展来看,大致上经历四个阶段:即动作思维(或叫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思维——辩证思维。前两个阶段属于具体思维,后两个阶段属于抽象思维。少年期的孩子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此时少年的大脑发育处于第二个加速时期(第一个加速期在5~6岁)。由于大脑皮层细胞的机能与结构的发展,联络神经纤维在数量上的增多,联络神经元的联络也在形成着,这就为抽象逻辑思维创造了物质基础;此时数学内容的深化,物理、化学课程的设置,更加促使少年期要用抽象思维来思考问题了。

例如,对父母的批评与责备,不管正确与否,都表现出愈来愈强烈的反抗情绪;故意与父母或成人“唱反调”,提出相反的主张或按相反的方式行事;不理会父母或成人的劝导,自作主张,“不撞南墙不回头”。当然,他们的反抗,更多的是以潜在的形式出现,如对父母在生活和教育上的安排,采取不关心、不表态、无所谓的态度等。

追求自我独立的实现。少年期的孩子还会碰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随着自我意识迅猛增长,少年期的孩子对未来充满着理想,他们幻想着将来成名成家,为此,他们中的不少人给自己订下了宏伟的个人发展计划,并付诸实践;还有许多人经常聚在一起针砭时弊,畅谈自己将来的事业等等。

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过渡

孩子进入少年期后,尽管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富多彩了,但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露却开始失去了儿童的直爽、天真、单纯。他们不再像儿童那样经常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而开始变得内向、闭锁起来。这里说的闭锁性,就是对不理解他内心的人,不透露自己的秘密。这种闭锁性是少年最显著的心理变化之一。

虽然他们在生活上还依赖父母,但是他们倾吐知心话的对象已经不再是父母,也不是老师,而是同伴或朋友了。而且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朋友比父母更知心。因此孩子进入少年期以后(特别是上了中学),就希望有自己单独住的房间,希望有自己单独用的写字台、书橱或箱子,并且不愿意父母随便挪动自己的东西,还把自己的抽屉、箱子上加锁。

这种闭锁性给少年带来了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与父母、老师之间“话不投机”,觉得他们都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使少年期孩子心理上常有一种孤独感,时间一长就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渴求倾吐心声的强烈要求。这种希望被人理解、渴求倾吐心声的需要,常常通过写日记、书信和选择最知心朋友的方式来满足。

少年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从不定型向定型过渡的时期,因而过渡性是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特征。与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较。少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充满着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少年过渡期这一根本特点,并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心理调适,促使其迅速、健康地完成这一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