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医生全书(成功励志经典)
16160300000097

第97章 叛逆与焦虑心理

不少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有羁咎狂放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大都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自以为是,你说东我就偏向西。常会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叛逆的心理。

星期五这天,班长说:“李明,今天该你值日,你怎么没把教室的卫生搞啊?”

“为什么要我做好?”李明反问。

“该你值日,你不做好怎么行。”班长说。

“怎么不行?今天我就不做好你能把我咋的?”李明说。

“你?你怎么这样?”班长生气了。

“我怎么了我?有能耐你告我去。哆里哆嗉的,不就是一个小班长吗,摆什么臭架子?”李明嚣张地说。

最后俩人吵得不可开交,差点大动干戈。

叛逆心理的成因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时期,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

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的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因此,人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呈上升状态。

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社会角色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青少年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这些具体表现:

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大惊小怪,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阻止也不会改变主意,会对课堂上出现一些老师没有意料到的情况而感到开心,对伤害自己自尊心的人。想要给他添些麻烦。让他感到自己是不好惹的,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要想方设法得到。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应对方式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也是问题心理;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形态。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是青少年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

教育者要了解、顺应青少年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有了爱心的同时更应具有童心,对于他们的好奇心,应适当给他们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不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他们而阻止其好奇心。青少年在实践中虽然走了弯路,但其成长经验远比家长的说教强上百倍。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家长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幼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留给他们一定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利。

成人要与青少年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管教他们,要真诚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当他们提出的一些要求、见解时,不要搪塞了事,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丧失信赖度,阻塞心灵交流的通道。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特别是家长和教师要看到青少年的长处,要多体谅他们的难处,应该理解他们,不要给它们施加过分的压力,让青少年有愉快轻松的心境,这样他们才能正常健康成长。

田田今年15岁了,可是妈妈发现她最近好像有些特别。待在家里总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好像有什么急事要马上出去。问她,她又说没什么事。吃饭时,也总是狼吞虎咽地大吃几口就完事,并说有好多事情等着她去做,不一能再吃下去。可是她也说不出来具体有什么要紧的事要做。就是晚上睡觉时也睡不踏实,一晚上起来好几次,说睡觉太浪费时间了,妈妈感觉事情不妙,询问了心理医生才知道,田田可能是青春焦虑症。

青春期焦虑症成因

青春期是焦虑症的易发期,这个时期个体的发育加快,身心变化处于一个转折点。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个体对自己在体态、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一种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诸如女孩由于乳房发育而不敢挺胸、月经初潮而紧张不安;男孩出现性冲动、遗精、手淫后的追悔自责等,这些都将对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及行为带来很大影响。往往由于好奇和不理解会出现恐惧、紧张、羞涩、孤独、自卑和烦恼,还可能伴发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眩晕乏力、口干厌食、心慌气促、神经过敏、情绪不稳、体重下降和焦虑不安等症状。患者经常因此而长期辗转于内科、神经科求诊,经反复检查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类病症在心理门诊会被诊断为青春期焦虑症。

青春期焦虑症的心理调适

青春期焦虑症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还会诱发神经衰弱症。因此必须及时予以合理治疗。

自信是治愈青春期焦虑症的必要前提。焦虑症患者应暗示自己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有处理突发事件和完成各种工作的能力,坚信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消除焦虑疾患。通过暗示,患者每多一点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些,同时又反过来使自己变得更自信,这个良性循环将帮助他们摆脱焦虑症的纠缠。

如果患者能够学会自我深度松弛,就会出现与焦虑中所见相反的反应,这时其身体是放松的而不是为某些朦胧意识所控制。自我深度松弛对焦虑症有显著疗效。患者在深度松弛的情况下去想象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患者慢慢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情境或整个事件过程中,都不再体验到焦虑。

有些焦虑是由于患者将经历过的情绪体验和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的结果。因为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体验并未在头脑中消失,仍潜伏在无意识中导致病症。患者成天忧心忡忡、惶惶犹如大难将至,痛苦焦虑,不知其所以然。此时,患者应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或通过心理医生的协助,把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病根”挖掘出来。必要时可进行发泄,这样,症状一般可消失。

焦虑症患者发病时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痛苦不堪,此时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转移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或进行紧张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忘却其苦。

大多数患者有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梦中惊醒,此时病人可进行自我催眠。闭上双眼,进行催眠:“我躺在床上,非常舒服……我现在开始做腹式呼吸……呼吸很轻松……杂念开始消失了……心情也平静了……眼皮也睁不开了……手臂也很重,不想抬了,也抬不起来了……我困了……马上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