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关爱生命的探索
16162300000035

第35章 能歌唱的鸟之谜

鸣禽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可能是种类十分繁多。全世界的鸟类几乎有一半(约4000种),因有特殊的发声构造而列为鸣禽。不是每种鸣禽的歌喉都动听的,有些甚至完全不会唱歌。例如,乌鸦最多也只能发出低沉而嘶哑的哇哇声。

鸣禽种类繁多:有身长达24英寸的渡鸦,也有仅长3英寸的啄花鸟;有十分艳丽的莺、斑斓如彩虹的太阳鸟等等。但不管怎样:只有河鸟善水性,其余的都是陆鸟;除鍖等在树洞内营巢外,大多数鸣禽的巢均呈杯状或篮状,筑在树林或灌木丛中,有时也筑在地面隐蔽的地方:鸣禽都是模范父母,整天不辞劳苦衔着食物放入雏鸟张开的口内,直至雏鸟能自己觅食为止。

鸣禽栖息之处视食物而定。鸣禽多半吃昆虫(如树虫)或果实(如黄鹂),哪里缺乏这些食物,鸣禽就不多。山顶和沙漠的鸣禽稀少,冰封的南极洲更一只也没有。

鸣禽能用足爪抓住树枝不跌,所以又称为栖木鸟,其秘诀在于足趾的构造。知更鸟和别的鸣禽有四趾,三趾向前伸,最有力的第四趾向后伸出。从半空落到枝上时,后趾自下向上抓握树枝,同时足腱自动拉紧全部足趾,这样就可避免从栖枝跌下。

除在树上外,鸣禽也能在其他地方栖息。足部纤细的燕子偏爱栖于高架电线上,野云雀在篱笆上唱歌,沼泽鹪鹩在摇晃不定的芦苇上平衡身体。在地上行走的鸟如鍖和角百灵,足趾比典型栖木鸟长,足爪也较直,攀附树皮的鸟如鹂和旋木雀,爪结实而弯曲。河鸟的足爪善于抓物,能在水下光滑的礁石上行走。

人们一向认为夜莺的歌声是鸟类中最悦耳的。夜莺背褐腹白,是欧洲鸫科的一种,这一科的鸟都是著名的鸣禽。

夜莺不分日夜引吭高歌,歌声圆润流畅,有时也有点刺耳。险居鸫的歌声响遍北方森林,婉转如长笛,可媲美夜莺。

夜莺和云雀备受诗人的赞美。雪莱称云雀为“快活精灵”,渥茨华斯则誉之为“天上歌手”。云雀以悦耳的旋律传至大地,垂直飞升时不停地歌唱,振翼盘旋时歌唱,降落时又歌唱。

在英国,旷野和草原的上空有时满布云雀,全在同一时间发出悦耳的歌声。北美洲野云雀与云雀的亲缘关系,比鸟鸫与云雀更近,它们嘹亮而哀怨的歌声十分动人。

金丝雀在16世纪从加那利群岛引进欧洲。这种野鸟背部羽色浅绿,有暗绿色条纹,腹部则为黄绿色,不大像今天家庭饲养的金丝雀。这是因为经过人工配种后,金丝雀增添了多种颜色(包括常见的鲜黄羽毛)及各种漂亮的羽冠和颈羽。

人类用笼养的鸟中,有多种来自非洲、亚洲及澳洲的燕雀,足可与金丝雀媲美,羽毛颜色和花样,极其繁多。

斑纹雀的羽色暗淡,红尾鸲、双点雀和梅花雀有灿烂的红羽,而草丛燕雀身上则兼有红、黄、蓝三色。这些鸟永远不会变得很驯服,而且吱吱地唱的歌声微弱得几乎听不见,但其生性活泼,还算逗人喜爱。

性喜群居的鸟如果单独关在笼中不会有利,但和同类在一起时就很容易繁殖。反舌鸟又称模仿鸟,因其仿声能力而得名。在鸟类之中,它的模仿本领可算首屈一指。

根据鸟类学家的记录,模仿鸟至少能模仿30种鸟鸣声、其他动物的叫声和机器声。模仿鸟本身也有咕噜咕噜的歌声,像夜莺一样,不分昼夜地唱歌,通常每句歌声重复三四次,才转到下一句。澳洲的斑点造图鸟也善于模仿,歌调同样多变。

对大多数人来说,鸣禽有悦耳的歌喉、美丽的羽毛和有趣的习性,已经非常引人入胜,但鸣禽还有其他更实际的好处。

美洲热带地区吃花蜜的蜜鸟、澳洲的吸蜜鸟和非洲的太阳鸟,在花间穿插时传授花粉,还有太平鸟之类吃过浆果后散播种子,可以帮助植物繁殖。蓝背鍼鸟爱埋藏橡实,无形中种植了橡树。

鸣禽虽偶尔侵害果实和其他农作物,但其消灭害虫的贡献足以抵销过失。家燕和岩倍吃掉大量蚊、蝇,野云雀和食米鸟以蚱蜢果腹,树莺在叶丛中搜索嚼叶的昆虫,美洲山雀在树皮中寻找虫卵。

毛虫是山雀吃的食物,黄鹂甚至吃舞毒蛾的毛茸茸幼虫。欧椋鸟不整洁的巢为人所诟病,但它常常在草地上搜索日本小甲虫及其他害虫的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