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关爱生命的探索
16162300000058

第58章 解读动物的生命活动

蚂蚁是怎样沟通的?

科学家好不容易才弄清蚂蚁的通讯方式,因为蚂蚁与人类不同,不靠视觉与听觉信号沟通。

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蚂蚁以身体接触来传讯,例如轻拍、轻抚。有时以前脚轻摸同伴的上唇,同伴就会吐出流质食物供应。

蚂蚁也能以声音传讯,只不过是从腹部表面的发声板发出的摩擦声,频率很高,我们的耳朵听不见。蚂蚁也不“听”,它们是以脚上的侦测器接收声波引起的土壤震动。蚁巢崩塌后,深陷地底的蚂蚁就会“尖叫”,让同伴来救援。

蚂蚁主要以化学信号传讯。它们全身有许多腺体,分泌费洛蒙——费洛蒙就是通讯的体外荷尔蒙。例如找到食物的工蚁,回巢时一路上腹部末端都会分泌费洛蒙,好引导同类。

蚂蚁分泌的费洛蒙不下20种,作“单字”时各有意义,又可组成“片语”,传递复杂信息。

蚂蚁的社会秩序基本上由蚁后的费洛蒙维持与控制。它分泌的费洛蒙中有些用来吸引子女在巢内生活,有些用来压抑子女性腺的发育。

兵蚁也会分泌抑制弟妹发育成兵蚁的费洛蒙,因为巢里各种“职业”的“蚁口”,维持一定比例才有利于整个蚂蚁群落的生活、发展。

梅花鹿古时竟是宠物

5000年前,梅花鹿是上海先民的宠物,根据上海考古专家新近在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的发掘成果推测:当时的上海人丁兴旺、稻米飘香、果树成林,而且鹿群徜徉。

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广富林遗址是上海地区最大的良渚文化遗址。2001年11月20日至2002年1月底,上海市文管会考古部门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连续第3个年度的发掘,在新出土的文物和遗迹中,梅花鹿频频亮相。

此次考古的最大发现是一件腹部刻着梅花鹿和带柄钺的陶尊。在陶尊上,梅花鹿头上长着大角,体形优雅大方,先民把它和带柄钺——一种权杖刻在一处,显示它与权力有着密切关系。

在另外一项重大发现中,梅花鹿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墓葬中发现了“用牲”的祭祀方法:先民在坟前埋下了鹿头和全猪。相比之下,梅花鹿作为祭品要比猪高贵,因为鹿只用头而猪用全身。

破解“猫有九命”之谜

猫在休息时,喉咙中常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是猫在打呼,但美国科学家却发现这是猫自疗的方式之一。人们之所以称猫有9条命,与猫休息时打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科学家指出,无论是家猫或野猫,在受伤后都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种由喉头发出的呼噜声有助于它们疗治骨伤及器官损伤。

科学家从人类实验中也发现,将人体暴露于如同猫打呼声的声波下,有助于改善人类的骨质。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区系动物沟通研究所所长马金瑟纳尔表示,由于猫科动物可借自己发出的声波疗伤,因此“九命怪猫”的传说并非荒诞不经。

猫从高楼坠下不死,且迅速复原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调查了132起猫自平均六层楼高的高度坠下的案例后发现,其中90%都存活了下来。其中更有一例,猫自45层高楼坠下仍然存活。

大熊猫属于哪一科?

众所周知,人们把所有的动物分成纲、目、科、属、种,大熊猫属于兽纲食肉目,但它到底是食肉目下的哪一科呢?

实际上,大熊猫到底是哪一科动物,就连动物专家都说不清楚。

大熊猫专家余建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1869年以来,对于大熊猫的分类地位,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并形成了浣熊学派、熊学派和大熊猫独立学派等三大主流学派。

浣熊学派认为大熊猫只是一种大型的浣熊,它们在形态和行为生态上与浣熊科的小熊猫很相似,两种熊猫的染色体数目也差不多。

熊学派认为大熊猫属熊科,是一种高度进化了的熊类。大熊猫从体型大小、外形特征、尾的长短到脑颅结构、神经系统、脚型等均与熊类相似,特别是血清学、神经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大熊猫与熊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

大熊猫独立学派则指出了消化道长短、交配方式、生活领域、食性及大脑新皮质进化指数等一系列有别于浣熊和熊科动物的特征,主张将大熊猫独立为一科。

上述三种观点,各持证据,互不相让,争论跨越了三个世纪。在争论中,参加的科学家人数之多,利用的研究方法之新以及争论的热烈和持久,在世界野生动物研究中是空前的,这一切足见大熊猫的特别之处。

余建秋说,认为大熊猫独立成科的中外学者很多,目前国内的学术界一般将大熊猫当作独立成科看待。

幼象为何体味如蜜?

对于幼年雄象而言,在未找到合适的伴侣时,它考虑的不是如何找到伴侣,而是首先在竞争中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皮肤不受损害。

最近,研究者发现幼年亚洲雄象能向外界释放出类似蜂蜜的气味,意在向前辈们传达信息,希望它们避免因卷入求偶竞争的激烈斗争中而受到伤害。

结果表明,雄象释放于空气中的生化信息素,在大象的社会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要远比我们以前认识的更为重要。

一般而言,成年雄象一年中会出现几次发情期,其间常常是性欲大大增强,爱对同性发出袭击行为。为了警示同类,从雄象眼睛和耳朵间的腺体中会释放出气体和有味的棕色液体。

对人类而言,这些厚皮肤的“唐璜”们(西班牙传说中的淫荡人物)发出的气味,闻起来确实不爽。

来自美国俄勒冈州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生化专家Bets Rasmussen,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举例说,这种剧烈的难闻气味,就像一千个色鬼一起发出的恶臭一样令人恶心。相比而言,幼年雄象发出的气味则很甜,就像蜂蜜一样。

为了弄明白这些气味对于大象的意义,Bets Rasmussen和两个合作者,将捕获的大象放养于临时加有两种腺体分泌剂的空间中,这两种物质包括幼年雄象分泌的甜味物质和成年雄象分泌的恶臭物质。

结果发现,所有年龄段的雄象都没有对甜味腺体分泌剂发出挑衅行为,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可是,成年雄象发情期发出的恶臭分泌剂,则传达了完全不同的信息。小于13岁的幼年雄象不愿意闻恶臭分泌剂发出的气味。幼年雄象经过青春期的发育,分泌物中会增加不安、暴躁的气味。

研究者的这些发现,表明这些幼年雄象发出友好的甜味,是为了在成年雄象争夺性伙伴时不被惊吓。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John Hildebrand认为,目前科学界尽管都承认信息素在昆虫群体中的重要性,“但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气味对于哺乳动物的重要意义”,对于脊椎动物体外化学信息研究来说,此项研究评价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