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10种优质性格
16169500000030

第30章 不显喜怒,深藏不露

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而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换句话说,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用以控制对手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对手就难以钻空子了,否则就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

唐代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惯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城府极深,具有笼络驾驭部下的过人本领。

唐玄宗宠信重用番将安禄山,此人大奸似忠,貌似粗犷,内有计谋。表面上给人一种憨厚忠直的印象,骨子里却狡诈多端。安禄山想方设法讨取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权位日高,架子也大了起来,渐渐不把朝臣们放在眼里。除了在玄宗面前假装恭顺以外,对其他人却傲慢无礼,这种情况早被李林甫看在眼里。

一天,李林甫召见安禄山。安禄山到李宅之后,长揖拜见,端坐在客位上,显露出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势。李林甫也不动声色,只是用两只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一句话也没说。安禄山见李林甫目光深邃,咄咄逼人,感到有些不自然,盛气顿时减了一半。这时,李林甫转身告诉下人,有事去宣召王珙大夫进见。王珙进屋之后,刷刷刷地迈着小碎步走上前,规规矩矩地向李林甫大礼参拜,十分谨慎小心,诚惶诚恐,好像很怕说错一个字、迈错一条腿似的。当时王珙在朝廷中的实际地位是仅次于李林甫的第二号人物,从来都和安禄山平起平坐。安禄山见王珙对李林甫如此敬重畏惧,不由自主地感到有些窘迫,虽然没去补拜大礼,也立刻恭谨起来,不敢出大气。王珙走后,李林甫才和安禄山说话。他把安禄山所作所为的意图和心理活动都说得十分透辟,全说到安禄山的心里去了,安禄山大吃一惊,想不到自己心灵深处的隐私也让李林甫含而不露地点了出来,立时汗流浃背,衬衣湿得粘在身上。这时,李林甫脱下自己穿着的袍子给安禄山披上,用好话安慰他一番。从此,安禄山虽然经常侮慢别的朝廷大臣,却非常惧怕李林甫。每次来京城,他都要小心谨慎地拜谒李林甫,每次交谈,李林甫都能洞察他的心扉,使他面容改色,汗流浃背。在范阳时,每当有使者从京城归来,安禄山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李林甫说他什么了,如果有褒扬他的话就满心欢喜,如果有警告他的话就用手摸着额头说:“哦,我可得多加小心,不然,大祸就要临头了。”安禄山怕李林甫竟怕到这种程度。李林甫也看出安禄山已蓄反心,但觉得自己死前可保无忧,反正安禄山不能取代自己的相位。只要生前能享受荣华富贵,至于唐朝江山如何,哪还顾得上管它呢?所以安禄山在李林甫死前始终未敢做乱。

李林甫晚年与杨国忠争权,杨国忠背后有杨贵妃撑腰略占上风。当时李林甫年老病重,已成风中之烛。听说李林甫已经生命垂危,杨国忠心中暗喜。为了探听虚实,就亲自去李林甫家中问候。不知为何,李林甫虽然病容憔悴,但目光还是那么尖锐,杨国忠不由自主地腿就软了,“扑通”一声跪倒在病床前。李林甫见状,流下两颗泪珠,说:“林甫就要死了,我死后你必当宰相,以后我的家事就要托付你了。”杨国忠早领教过李林甫的厉害,深知此人狡猾奸伪,因惧怕李林甫设计诈骗,所以非常紧张,满头大汗,竟半天不敢说话。李林甫城府之深由此可窥豹一斑。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这世界上应该没有这种人——心如止水,没有喜怒哀乐吧!如果有的话,只能是“植物人”。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无论何人,多多少少练就了察颜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因此,高明的掌权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看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越是精于权术的人,城府便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