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草药治病大全
16197900000024

第24章 生地黄

又名:生地、干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

滋阴凉血之要经

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古人云:“治血病无药可胜地黄。”宋代即有一则故事:一人衄血(鼻血)数斗,不断流出,吹入鼻中之药末均被冲出,将有生命危险,医者即刻派人寻找生地黄,令其生吃三四斤,又用生地黄渣塞鼻,血渐止。《名医别录》中记载,生地黄“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尿)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生地黄小档案”

生地黄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浙江、山西等地,尤以河南怀庆所产最为有名。属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块根具有药用价值,一般秋季或初冬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即为鲜地黄;或用小火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分干,或晒干,即为生地黄。现代研究发现,生地黄中主要含有甘露醇、梓醇、地黄素、生物碱等物质。

“功效主治”

功效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1.鲜地黄清热凉血之力强,适用于热病热入营血引起的舌紫绛、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等。2.生地黄养阴、清虚热作用较强,适用于热病后期伤阴引起的舌红口干、烦渴多饮、阴虚内热、骨蒸劳热等。3.用于血热引起的湿疹、荨麻疹等。

“鉴别选购”

生地黄与熟地黄虽同属一物,但二者的功效不同。生地黄未经炮制加工,味甘苦,性寒,滋腻性小,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多用于血热出血或壮热神昏、口干舌紫等,因此生地黄为滋阴凉血之要药;熟地黄经过加工后,味甘性微温,可养血滋阴,凡一切精血阴液亏虚偏寒或热轻者都可用之,为补血之要药。因此购买时必须辨证论治,勿将二者混为一谈。

“注意事项”

脾虚泄泻、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药膳养生”

生地黄排骨汤:莲藕250克(切条,汆烫至半熟),生地黄30克,排骨250克(汆烫至熟),葱、姜、盐、鸡精适量,炖至排骨熟烂。用于淡化色斑。

生地粥:鲜生地黄25克,水煎100毫升,过滤留汁。粳米75克,煮粥,趁热时加入鲜生地黄汁、白糖,拌匀。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久咳、咳血、食欲不振、消瘦、心烦、口渴、目赤等症。

3.填精添髓,补脏益智

地黄乌鸡:生地黄150克(切条),加饴糖适量拌匀,装入雌乌鸡(约1000克)腹内,用小火隔水蒸熟,喝汤吃肉,适用于用脑过度引起的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神疲气短等。

“古今验方”

1.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生地黄、白茅根各15克,赤小豆30克,紫草、连翘、丹皮、丹参各9克,赤芍药6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治疗慢性咽喉炎

生地黄60克,玉竹60克,桂枝6克,水煎服。

3.治疗耳鸣

生地黄一截煨熟塞耳中,1天换几次。耳呜患者可以此作为药方食用。

4.治疗蝴蝶斑

生地黄100克,怀山药200克,枸杞子30克,用纱布包好。白鸭500克,用盐、胡椒粉、料酒涂抹在鸭体内外,加入葱、姜腌制1小时,切丁,与药包同蒸,熟后,去药包,即可。

5.治疗失眠

酸枣仁15克,生地黄50克,白糖适量,捣泥,沸水冲泡,焖20分钟,即可,每日2次。适用于肝胆火旺引起的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