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草药治病大全
16197900000082

第82章 熟地黄

又名:熟地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滋阴主药补血要药

人们常说补肾莫忘熟地黄,因为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熟地黄能够大补血衰,滋培肾火,填骨髓,益真精,专补肾中元气”。《本经逢原》中又有记载,“熟地黄,假火力蒸晒,味苦化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熟地黄已经被广泛地用于治疗肝肾阴血亏虚证,并被称为“壮水之主,补血之君”。

“熟地黄小档案”

熟地黄为生地黄加工而成,生地黄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属玄参科植物,药用部位是地黄的块根。地黄入药分为:生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等。熟地黄是将干的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黑润,再晒至八分干,切厚片,干燥而成。将熟地黄直接炒炭或密闭煅炭,称为熟地炭。

“功效主治”

功效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熟地炭止血。

主治1.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发黄或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失眠等。2.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消渴(糖尿病)、盗汗等。3.用于肝肾精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4.用于妇女阴血亏虚引起的月经不调、久而无子等。5.用于肾虚喘咳等。

“鉴别选购”

生地黄与熟地黄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的功效不同。生地黄未经炮制加工,味甘、苦,性寒,滋腻性小,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多用于血热出血或壮热神昏、口干舌紫等,因此生地黄为滋阴凉血之要药。熟地黄经过加工后,味甘性微温,可养血滋阴,凡一切精血阴液亏虚偏寒或热轻者都可用之,为补血之要药。生地黄、熟地黄虽同出一物,但功效各异,因此应用时必须辨证论治,勿将二者混为一谈。

“注意事项”

1.本品滋腻,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促进消化。2.属气滞痰多、胃胀食少、大便稀薄者应忌用。

“药膳养生”

1.补肾养血

熟地黄当归羊肉汤:羊肉700克,熟地黄3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生姜适量。小火煮3小时,再加适量的糖、盐、大枣、鸡精等,小火再煮15分钟。这道药膳是通过补血达到补阴目的的,是在春季进补的一道非常不错的药膳,能补肾、助阳生发。

2.补肺滋肾,润燥止咳

虫草熟地黄老鸭汤:虫草10克,熟地黄40克,去核大枣6枚,老鸭1只。将虫草、熟地黄、大枣放入鸭腹内,加开水适量,小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饮汤食肉。此汤具有滋肾、补肺、润燥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干咳、咽干、口渴等。

3.补肾

熟地黄酒:熟地黄30克,白酒500克,熟地黄泡酒。适用于肾虚腰背酸软疼痛、腿膝无力等。

4.滋阴补肾

熟地黄猪蹄:熟地黄50克,枸杞子30克,杜仲30克,淮牛膝30克,猪蹄1只,一起炖煮。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等。

“古今验方”

1.补血和血

熟地黄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6克,水煎服。适用于血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心慌失眠、妇女月经不调或闭经等。

2.益气补血

熟地黄、人参、白术、当归、白芍、川芎、白茯苓各9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

3.滋肾保肺,止咳化痰

熟地黄、生地黄、当归、麦冬各9克,百合12克,白芍、桔梗、贝母各6克,玄参、甘草各3克,水煎服。适用于肺肾阴亏引起的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