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草药治病大全
16197900000095

第95章 鹿茸

补阳药是以温补人体阳气为主要作用,治疗阳虚证的一类药物,包括鹿茸、冬虫夏草、淫羊藿、海马、补骨脂、杜仲、肉苁蓉、海狗肾、益智仁、核桃仁、紫河车、蛤蚧等。此类中药多以温补肾阳为主,因为肾阳为一身之元阳,乃诸阳之本,肾阳虚衰则会致使各个脏腑阳气不足。肾阳虚证患者会有如下临床表现:怕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崩漏不止、白带清稀、夜尿频多、腹泻、耳鸣、头晕、须发早白、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等。在临床应用时,阳虚常与气虚或阴虚并见,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辨证论治,将补阳药与补气药或补阴药等配伍使用。另外,需要注意,补阳药多温燥,易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者(表现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等)不宜用,用则阴越虚,火越旺。

又名:鹿茸片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

补肾强壮之乘佳品

鹿茸,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在古代一直被用作宫廷补肾的常用御药。鹿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的滋补作用,能强身、壮体、健脑、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功效概括为:“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鹿茸还具有调节心律、增强心脏收缩力、稳定血压、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及防治骨质疏松等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虚损病症。

“鹿茸小档案”

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药用部位为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一般在夏秋二季锯下鹿茸。鹿茸在沸水中略烫,晾干,再烫再晾,直至积血排尽,放置于阴凉处干燥后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灌入热白酒,至润透,切片,干燥,即为鹿茸片;燎去茸毛,刮净后研细粉,即为鹿茸粉。

“功效主治”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敛疮毒。

主治1.用于肾阳不足及精血亏虚引起的阳痿、筋骨乏力、头晕耳鸣等。2.用于阳虚冲任不固引起的宫冷不孕、崩漏带下等。3.用于血虚重证兼阳气衰微引起的消瘦体弱或贫血等。4.用于精血不足引起的小儿发育不良。5.用于溃疡创口、化脓性感染的创伤等。

“真伪鉴别”

真鹿茸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两个分枝,外皮红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不易剥离。鹿茸以粗壮、挺圆、顶端丰满、毛细柔软、色红黄、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者为佳。鹿茸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3厘米左右,外皮红棕色。优质鹿茸断面呈蜂窝状,组织致密。假鹿茸则是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等仿造。假鹿茸片也类似圆形,但厚薄不均,直径为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断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点。外毛皮可剥离。

“注意事项”

1.凡发热、风寒外感、阴虚阳亢或阳盛身体壮实者忌用,高血压患者不宜用。2.服鹿茸1周内禁食猪血、生萝卜及生冷辛辣的食物。3.在服鹿茸时若出现口干、流鼻血、目赤、心跳加速等现象,应停止服用。

“药膳养生”

1.温肾壮阳

鹿茸炖鱼肚:鱼肚15克(用水泡发),鹿茸1小片,料酒1盅,红糖适量,小火炖稠,喝汤食鱼肚。鹿茸片,可再炖一次后嚼食。适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遗精、早泄、不育、四肢不温、夜尿频多、腰脊酸软、赤白带下等。

2.壮肾阳,益精血

鹿茸鸡汤:鹿茸片10克,与鸡(或鸭、鹅、鸽、猪瘦肉)、大枣或其他佐料炖汤。

3.壮阳益精

鹿茸什锦粥:准备鹿茸片1.5克,水发海参20克,大虾10克,水发干贝5克,火腿5克,水发口蘑、冬笋及调料各适量。把海参、大虾洗净切丁,汆烫过,沥干;火腿、冬笋、口蘑切丁;锅内放汤,加入盐、料酒、放入大虾、海参、干贝、火腿、口蘑、冬笋,烧开,放入味精、鹿茸片,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鸡油即可。

“古今验方”

1.滋补精血

鹿茸50克研细末,每次服1克,空腹时用米汤送服。适用于精血亏竭、面色黧黑、耳聋、眼花、腰痛等。

2.益气养心

鹿茸3克,红参3克研细末,再用丹参15克、大枣10枚煎汤送服。适用于老年人心跳缓慢、头晕、气短、乏力等。

3.缓解疲劳,预防感冒

鲜鹿茸片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大枣、生姜、蜂蜜各适量,水1000毫升,熬汤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