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吴兢
黄帝第二十五世,古公亶父,爱民勤政,逐渐兴盛。戎狄入侵,古公不忍因战争让人民受害,决定撤让邠。古公成了人民心目中的仁慈之君,一时扶老携幼,跟随古公,迁至岐山,重新开荒建城,归附甚众,形成庞大周室体系,奠定周王朝基础。古公也因此被尊为周太王。
古公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季历十分贤明,又生一个聪慧睿智的儿子昌,甚得古公喜爱。古公很想把王位传给季历,好顺传给昌。泰伯和仲雍得知父亲的意思,便以采药为名,双双逃奔荆蛮,像当地土著人一样在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以示不可再继位,把皇权让给幼弟季历。季历接位后,称为王季,而昌后来也就名正言顺地继位,这就是统治周朝的一代文王。
孔子曾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是对泰伯精神的崇高评价。泰伯三让,出于孝亲爱民。让位季历及昌,以成全太王“剪商之志”,同时避免了一场同室操戈、生灵涂炭的悲剧。让则和,和为贵。让出周王朝800年铁桶江山,同时也让出了锦绣江南第一个勾吴之国。泰伯三让,绝非消极退让而是积极开拓,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将中原文明传播到荒蛮之地,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开创了举世闻名的至德文化。
泰伯开发江南,实际上是为周王朝在东南沿海开辟一个“经济特区”。三千多年前的无锡,相当于今天的深圳,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文化技术,很快实现经济腾飞。“无锡特区”的开发成功,为周王朝化服蛮夷、拓展疆域打下坚实基础。泰伯为之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荆蛮人义而归者千余家,立为君长,号曰勾吴。于是筑城郭以为藩卫,穿浍渎以备旱潦,尚端委以治周礼”。数年后,民富国强。故泰伯之德“光照宇宙,犹如日月”。
泰伯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是他穷尽一生精力,作出一切牺牲的结果。他不仅牺牲了至高无上的王权名利,甚至牺牲了平民百姓的天伦乐趣。为了保持旺盛精力,全身心投入开发事业,为了保持安定团结,避免王室节外生枝,泰伯终身不娶,没有妻妾,没有子息。
泰伯让出了九五之尊的名利王权,已经殊为不易,难能可贵;泰伯还让出了普通百姓的天伦人权,更是空前绝后,独此一人!为社稷安定,为黎民福祉,他前空妻妾,后绝子息,甘愿清心寡欲,作出莫大牺牲。
泰伯三让奔吴,旨在开拓奋进,退让中有拓进,拓进中有退让。如果只退让,不拓进,唯唯诺诺,逆来顺受,那是软弱无能;如果只拓进,不退让,横冲直撞,唯我独尊,那是霸道无德。让与取,退与进,充满着辩证关系。
让与不让,对泰伯来说,唯一标准是利国利民。
他对周室谦和礼让,让出王位、名利;他对勾吴当仁不让,不让君位、名利。让周,让出王位,让出名利,是为国为民,为了周室剪商大业顺利成功,为了黎民百姓和平安宁;不让吴,不让君位,不让名利,也是为国为民,为了周室拓展疆域,为了勾吴繁荣富强,也为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泰伯对开发勾吴“特区”充满信心,他当仁不让地去开创这一辉煌事业。不让也是相对而言,泰伯晚年,功成名就,秉承尧舜古风,又将勾吴君位再让仲雍。
让与不让,功成退让,都是肩负历史使命,顺应历史潮流,都是为国为民,都是牺牲一切,奉献一生的至德精神的伟大壮举。
周室礼让之让,奔吴远让之让,功成退让之让,是泰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为国为民,审时度势,作出的选择决定。这就是有别于周室礼仪三让的时空意义上的“三让”。
“礼仪三让”固属高风亮节,至德无上;然而“时空三让”更是空前绝后,举世无双!
泰伯的一生犹如壮丽的交响乐、宏伟的三部曲,它以无比高雅的至德精神为主旋律,奏响了礼让隐退、远让开发、退让禅位等三个至善至美的伟大乐章。它将永远响彻历史长空,始终激励子孙,为国为民,继承发扬谦让、务实、开拓、奋进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