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有礼行天下——懂得礼仪
16202000000031

第31章 平天下先兴礼仪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

曹操成为北方霸主后,百废待兴。在他的兴邦强国的计划中,他首先考虑的是兴礼仪。东汉建安七年春天,他率军进驻谯县。在谯县境内,他走了一天,也没遇见一个熟人,这使他感慨万分。他对部将说:“我起正义之师,为天下人铲除暴乱。故乡的人民很支持我,父送子,妻送郎,跟我走的人很多都战死在沙场,这真让我悲痛欲绝。”

曹操安顿下来后,马上下令:“凡是跟我当兵的将士,因战死沙场而绝了后代的,找他们的亲戚当他们的后裔,分给田地,由官府配给耕牛,设立学校,教育这些英雄的后代。要建立祠庙,让活着的后代能够有地方祭祀自己的祖先。能够把死者的后代培养成人,我死后见到我那些先去的将士,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第二年秋天,曹操又下令:“十五年战乱,使青年人没见过仁义礼仪的风尚,这使我很忧伤。我命令所辖各郡都要提倡和重视古代圣贤们的典籍的研究,要建立学校,满五百户的县要设立专门负责培养年轻人的官员,选拔本地优秀子弟给予教育,使先王之道不致废绝,从而兴天下。”各郡县按照曹操的命令,大兴教育。教育兴而人才起,人才起而百废兴。曹操的教育计划,为汉王朝崩溃后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