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有礼行天下——懂得礼仪
16202000000057

第57章 周恩来与杜勒斯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

1954年4月20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由北京绕道日内瓦,参加由中、美、苏、法及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其他交战各方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日内瓦机场没有为中国代表团的到来特意搞什么欢迎仪式,但围观的和抢新闻的记者却有好几百人。当周恩来的身影出现在机舱门口时,他那端庄、潇洒的举止就成了新闻记者拍照的热点。外国记者纷纷报道:“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

美国代表团也来了。美国代表团团长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这是一个戴一副近视眼镜、中等个子、表情严峻的人。他沉默寡言,阴沉沉的脸,阴沉沉地走路。杜勒斯的反共态度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曾说过,把中国变色的希望寄托在新中国的第二、第三代人身上。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他亲口下令,禁止美国代表团的人员同中国代表团的人员握手。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大国际活动。我们的目的很明确,简单地说,除了会议议题,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打开我国的外交局面,要使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新中国,要广泛交往、深入接触,要广交朋友,对敌人的阵营内部,也要分化瓦解。

会议期间,有一次,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正经过一条过道,杜勒斯迎面而来。两个敌对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迎面相见,过道又比较窄,杜勒斯想避也避不了了。

周恩来并不觉得有什么为难,虽然两个国家处于敌对状态,但是,外交的礼节却是仍然需要的。

可杜勒斯自己定下规矩,美国代表团的任何成员不准和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握手。这时跟前跟后的记者眼睛也睁大了,照相机也举了起来,他们正候着两个敌对国家代表团的团长握手呢。

周恩来不愧是一位伟人,不愧是一位高风亮节的君子。他面带笑容从容地、大方地迎了上去,友好地向杜勒斯伸出了右手。

阴沉着脸的杜勒斯看了一眼周恩来伸过来的右手,又看了一眼面带笑容的这位敌人,径直走开了。

这事立刻传开了。杜勒斯拒绝握手,将他的粗鲁、无礼、没教养尽显无遗,而周恩来则以他的宽厚大度赢得了人们的赞扬。这些赞扬,也有来自我们敌人阵营的,敌人的阵营也开始分化了。

会议没开完,杜勒斯就走了,美国代表团代理团长是史密斯——当时的美国副国务卿。

会议到了尾声,一天,许多国家代表团的成员聚在酒吧喝茶,史密斯主动端着酒杯来找周恩来的翻译浦寿昌攀谈。

史密斯说:“你的英文很漂亮,地道的美式英语,在哪学的?”

他还讲了很多友好的话。

浦寿昌回去立即把史密斯这一举动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并不因为美国代表团那位团长的无礼举动而耿耿于怀,笑道:“好嘛。既然史密斯先生愿意并且敢于和我们接触,明天休息时,我找他谈谈——‘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第二天会议休息时,史密斯走向吧台喝咖啡时,周恩来便走了过去。这时史密斯左手正拿着雪茄烟,见周恩来微笑着向他走来并要向他伸手时,他急忙用右手去端咖啡。外交场上无小事,既然美国代表团有不准握手的纪律,史密斯还得遵守——端起咖啡,就无法握手了。

史密斯笑容可掬地和周恩来打招呼,客客气气聊了一会儿。当中,他不断地赞扬中国古老的文明。

会议结束的最后一天休息时,史密斯又一次微笑着主动凑上去和周恩来交谈。

史密斯道:“会议就要结束了。周先生,能够在这里和你认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仍然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能恢复和平。”

然后,他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了几下,笑着走开了。他真的是为能结识周恩来这样的伟人而感到幸福。

通过周恩来和杜勒斯这段故事,我们可以见到周恩来的君子之风,他用他的实际行为打动了原本有敌意的美国外交官,也树立了新中国外交的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