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给黄河流域及整个中原地区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和痛苦。战火绵延不绝,水旱灾害频仍。青壮战死沙场,老弱转徙沟壑。真的是“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触目所及,到处都是一片荒凉悲惨的景象。
偏偏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由于皇室内讧,中央政令不行,一些地方豪强势力趁机而起,今日攻城,明日掠地,依山结寨,占地为王,四处掳掠粮食、财物,这就好比雪上加霜,更加重了百姓的痛苦。
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胡亢、杜曾所领导的武装就是这样一股豪强势力,其中以杜曾最为凶悍。
胡亢原是宗室新野王司马歆手下的牙门将,杜曾是司马歆门下的司马。
永嘉六年(312年)正月,胡亢利用中原大乱时机,在竟陵(今湖北天门一带)聚众起事,自号楚公,在荆州(今湖北西部和中部)大肆掳掠。杜曾被胡亢任为竟陵太守,成为胡亢最得力的帮凶。
杜曾是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从小练就一身武艺,膂力惊人,两三百斤的石磨,他能只手托起,行走如飞。他还有一样绝技,即能穿着盔甲在水中游泳,跟别人光身一样运转自如。打起仗来,凌厉凶狠,总是冲头阵,敌人望风披靡。因此,他很得胡亢赏识。
但是胡亢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自己本事平平,却总怕别人不尊敬他,心怀疑忌。谁要对他稍有忤逆,就把谁杀了。半年之内,被他杀掉的骁将不下数十人。杜曾本是个奸狡的人,他对胡亢早有警觉,且暗中一直在盘算,要干掉胡亢,取而代之。但他毫不露声色,在表面上更加毕恭毕敬,对胡亢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使得头脑简单的胡亢,对他这个真正的敌人放松了警惕,不但不疑忌,反而格外的信任。
这时,与竟陵毗邻的荆州城(今湖北襄阳),为另一支贼军王冲所占领。
王冲经常派兵骚扰竟陵。胡亢便与杜曾商量如何对付。杜曾劝胡亢做好准备,一鼓作气把王冲消灭。为此,胡亢把帐中的刀戟等兵器,都交付工匠去磨砺。
与此同时,杜曾却偷偷派人给王冲引路来攻打竟陵。胡亢闻讯,把精骑派去抵抗,这一来城中就空虚了。杜曾抓住机会,带领所属迅速冲进胡亢府第,还没等胡亢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将胡亢一刀杀了。这样,杜曾统领了胡亢的军队。
杜曾夺权后,四处扩张。晋怀帝建兴三年(315年)二月,杜曾进兵包围了宛城(今河南南阳)。
当时驻守宛城的是晋朝荆州都督平南将军荀崧。荀崧是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他是三国时曹操的军师荀彧的后代,为官清廉,待人谦恭,素为人敬仰。他是一年前来到宛城的,不想政事还未理清,就突然受到贼军的包围。宛城虽是一个大都,但已遭受多年战争的破坏,墙垣倾圮,工事废弛,民居稀少,府库空竭,兵力不足5000人,而杜曾所率却是2万精锐。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百姓都担心城破遭到贼军的洗劫。
杜曾素来凶悍,攻城掠地,总是身先士卒,怯弱退后者,立即斩首。因此,他攻城甚是猛烈。可是这次遇到的荀崧,虽是个文职出身,却满腔忠烈,早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脑后,日夜督护将士坚守,哪里战事激烈,他就督守在哪里。兵士们为荀崧的精神所激励,竟然也拼死作战,一次次击退了杜曾的攻城。
然而,毕竟兵少粮寡,势难久持,必须争取外援。当时襄阳太守石览,原是荀崧手下主簿。荀崧便写了一封求援信,召集帐下将官商议,问谁愿意出城突围求救。这些军官们平时养尊处优,克扣士兵军饷,生活腐化。遇到有利的事,唯恐不前;遇到打仗,总是掉头先走。现在要只身去突围,冲过剽悍凶狡的杜曾的防线,这不明明是去送死么?霎时间,大营里鸦雀无声。
将官们一个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矢穿雁嘴、箭搭鱼鳃,没有谁敢吱一声。荀崧急得没法,只有拍案叹气。
正在这时,只见一个垂髫少女,从屏风后面走出,将手一拱,用清脆的嗓音对荀崧道:“禀告爹爹,女儿愿往!”
荀崧吃了一惊,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原来是13岁的女儿荀灌。不禁苦笑一下,说道:“孩儿,这里不是玩笑去处,快回家去吧!”
荀灌一脸的严肃,正色说道:“女儿不是玩笑!女儿6岁起,跟随少林寺惠明长老学艺,至今已经7年,已学得一身武艺。少壮报国能几时!女儿虽年幼,但有壮志,倘能突出重围,求得援兵,那时城池可保,百姓得安,身家两全。否则,城亡家破,终是一死。与其城破而死,不如与敌一拼!谁胜谁负,尚难料定呢!”
说至此,荀灌柳眉剔竖,望了望两旁五大三粗、萎靡不振的将军们,不禁露出鄙夷之色。
荀崧为女儿的志气所慑服。他回想起7年前,与少林寺惠明大师促膝谈心,感叹朝廷暗昧,世乱时衰,自己一家,不知何时转死沟壑。当时爱女荀灌正在身旁,荀崧抚着她的头,对惠明说:“我是以身许国之人,如遇急难,猛拼一死,在所不惜。只担心此老妻幼儿,不知飘零何所,倘遇强暴,我在幽冥中也不会安心!”惠明很了解荀崧的心情,便对荀崧说:“明公既如此打算,不如把灌儿交给我,教她一点防身的武艺,也好在乱世中能自立!”
荀崧立即允诺,将荀灌打扮成小子,由惠明长老带往少林学艺。直到去年,才将女儿接回。荀崧望着女儿娇小但是健捷的身躯,想到孤城旦夕危殆的形势,只好答应了。
荀灌走到营外,召集战士,说道:“我父亲被困,诸君也被困,譬如同舟遇难,无有独生。我乃一弱女子,誓为国家与百姓捐躯;诸君都是血性男儿,难道能忍耻苟活吗?今夜突围求救,愿从者请上前。如立功,当受上赏;即或遇难,朝廷定有抚恤,无须挂虑!”话未说完,即有壮士数十名踊跃上前,齐声道:“愿与女公子同生共死!”
当夜,荀灌身穿铁甲,足登蛮靴,佩了三尺青虹剑,手携两把绣鸾刀,出至庭前,辞别父亲。荀崧看女儿一脸英秀之气,俨然一个女侠模样,但眉宇间毕竟显出一股稚嫩。他抚摸了一下女儿的肩膀,只说了一句:“小心保重!”便别转脸去。
荀灌带着40名壮士,来到城边,倏地打开城门,呐喊一声,向城外冲去。
这天没有月色,伸手不见五指,杜曾营外巡逻兵丁,只听呐喊声,不知城内有多少人冲出。待杜曾接到报告,点起火把来照时,荀灌等已拔倒鹿砦,冲过杜曾营盘之外。杜曾策马挺矛,追上前来。荀灌忙对兵士说:“你们朝前走,我来对付贼将!”说罢,勒转马头,轮起双刀,与杜曾接战起来。杜曾暗中只道是一员小将,不料是个女子,用矛直刺。杜曾到底力大,将双刀一隔,荀灌只觉手臂一麻,一刀脱手飞去。当杜曾兜转马身,再次挺矛刺来时,荀灌眼疾手快,于锦囊中取出一石,将杜曾打一个正着。杜曾负痛而逃。
荀灌赶上前行壮士,马不停蹄,终于赶到襄阳城,将书投至襄阳太守石览麾下。石览接书,立即亲率一万人前去支援。杜曾见大队援军到来,知道难以取胜,连忙撤军窜向别处去了。
宛城终于安然无恙。
荀灌以幼女之身,涉难犯险,突围救父,竟而最终成功,真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勇”不分年龄,同样“勇”也不分性别,在崇尚男权的封建社会,荀灌的行为着实让须眉男子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