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团结就是力量——有效合作
16203000000012

第12章 外举不避仇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就其高。

——《管子·形势解》

唐朝中期,唐玄宗正在大殿上和大臣商议对策,以期平定安史之乱。众人面面相觑,束手无策,只有一老臣斗胆献上退兵之策,并建议让朔方节度使(意揽一区军、民、财政)郭子仪统兵征讨。

唐玄宗接见郭子仪并听取了他的平叛之策,对郭子仪的文韬武略甚为满意,还请他推荐一位能干的将军统兵去河北平定叛军。

郭子仪想到自己在朔方(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当将军时的同仁李光弼,不过两人脾气不和,关系一直比较紧张。郭子仪为大唐社稷的安危和朝廷急需人着想,还是向唐玄宗推荐了光弼。

朝廷的任命下来了,李光弼向家人作了最后的交代。家人很敬佩李光弼这种“国家危难,将士当先”的勇气,同时也为李光弼是郭子仪推荐的所担心,害怕这是郭子仪借刀杀人之计。

出征那天,李光弼陪同郭子仪检阅队伍。李光弼当面就问:“末将多次冒犯大人,请问为何推荐末将担此重任,该不是把末将推向前线当盾牌吧!”郭子仪一听就知道李光弼心存芥蒂,误会自己,他眼含热泪说:“眼下叛军猖獗,百姓遭殃,社会安定受到破坏,朝廷特别需要有能力的将领去统军讨伐。你我同在朔方镇当差时,虽关系不和,很少往来,但我赏识将军的为人和才华,所以竭力推荐给朝廷,想给将军一个报国立功的机会,即使退一万步讲,我也不会为意见不同而加害于你吧!”

郭子仪的肺腑之言,使李光弼顿感自己矮了一截,他忙向郭子仪行礼赔罪。郭子仪拉住李光弼的手,希望他多收复失地,早传捷报。

常山战役,郭子仪和李光弼协同作战,大获全胜。郭子仪不但为李光弼向朝廷请功,而且调拨自己的一万人马归李光弼指挥,帮助他扩大战果,并教育自己的部将要有全局观念。

叛将史思明率领人马与郭子仪所部狭路相逢,郭子仪采用避实就虚的战术,占领有利地形,筑垒挖沟建营,白天闭营不出,夜里出来偷袭,搞得叛军疲惫不堪。

史思明的主力不但没能围困、消灭郭子仪的唐军,反而被郭子仪所部牵制了。

正在史思明束手无策之时,副将来报丢失战马千匹,史思明暴跳如雷,他杀鸡给猴看,下令把副将推出去砍了,声嘶力竭地命令部将第二天一定要攻下唐军大营。

第二天,太阳刚刚冒头,叛军就向唐军大营发起猛烈的进攻。他们用长梯跨过了唐军挖的深沟,人多势众的叛军像潮水一般向唐军防守的旧城冲去。郭子仪率部利用城墙进行顽强抵抗,唐军将士和攻城叛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一直坚守到天黑。

后来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军队同时出击,叛军被打得丢盔卸甲,伤亡无数。史思明自己慌乱之中从战马上跌了下来,要不是他儿子及时赶到,差点就当了唐军的俘虏。

郭子仪和李光弼求同存异,相互配合,为粉碎安史之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合称他俩为“郭李”。

一个人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计较细微小事,宽宏大量往往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与信任,也为我们自己创造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这也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和优秀的品质。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信任以及维持这种信任。这就要求自己要诚信,受人所托,要忠人之事。交往中保持距离,距离太大会疏离,太近了亦会造成不便,常会出现小摩擦。有困难应给予对方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什么问题出现,尽量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