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实践出真知——勇于实践
16203800000016

第16章 林则徐办事认真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王符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1839年,他受诏任两广总督、钦差大臣,禁毁鸦片,抵御英国侵略的事迹,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实际上,林则徐自26岁中进士以后,做过考官、御史和浙江、江苏、陕西、湖北、河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多处总督、巡抚(皆为省一级长官)。突出事迹是禁鸦片烟,另外在兴修水利、安定百姓、整理地方财政上,都有不一般的政绩。在他的晚年,咸丰皇帝对他的评价是“平素办事认真,不避嫌怨”(《清史列传》)。

据《清鉴》记载:林则徐“长不满六尺”,是个小个子。(古尺小于今尺,民间尺又小于官尺,民间尺又有木工尺、裁缝尺、乐律尺,长短各不相同。民间尺又因地而异,相差悬殊。在古代,一般说身长八尺是形容高个头,如《三国志》载诸葛亮即“身长八尺”,后世皆说诸葛亮是大高个儿,当然汉代同清代尺度又不一样,不过,六尺之身,总是指小个子。)但是,这位小个子,眼睛十分有神,声音特别响亮,发音有底气,响如洪钟,能办大事,有韬略,不惧艰险。鸦片战争前夕,朝野上下都觉得“禁烟”是个棘手的问题,他却说:“此易与耳”(这件事好办),别人认为他不知事情的深浅,说大话,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的话不错。

《清鉴》对林则徐的为人和作风是这样记述的:“则徐孝友,自奉甚俭,而资戚族数千金。尤爱士,所至选拔收用。性警敏,扌适伏如神。驭左右最严,每黑夜潜行徼察,下无敢为奸。然待人恕而诚,常道人善如不及。善饮喜弈,服官后皆却不御。”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林则徐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个人生活十分俭朴,可是每年资助亲戚的钱多达数千金。特别喜爱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他在各地做官都注意选拔任用这样的人。性格机警聪明,暗中了解事情如神机妙算。对部下要求严格,常常在黑夜检查部下工作,下级官吏、士兵都不敢犯法。但是,待人诚恳宽大,经常谈论别人的优点,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点多。他能喝酒喜欢下棋,当了官之后,把这两种嗜好都停了。

以下,我们着重谈谈林则徐的“办事认真”。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35岁,就当上了江南道监察御史,这时黄河南岸开封段正在修缮防洪堤坝,一些商人为了发不义之财,把修堤坝所用的材料囤积起来以卖高价。林则徐经明察暗访,了解这一情况,上奏朝廷,请给开封地方官下令,严格查封囤积居奇的不法商人,平价收买,以保证黄河堤坝顺利缮修。朝廷对林则徐这样调查研究,又这样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十分赞赏,下诏施行了。

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因兴水利除水害有功绩,而被委以河东河道总督的重任。十月委任,他于十二月便到职了。这时,有大批民工正在为运河做清淤工作。但是,工程干得不彻底,淤泥清除后,为了图省工,全都堆到河堤上了,河堤一时成了“泥龙”,因正值天寒地冻,这“泥龙”也全都冻结。林则徐到工地一看,就发现了问题:如果开春一解冻,那些“泥龙”就会滚回河中,使清淤劳动前功尽弃。他马上让民夫停工、召开会议,处分了几个不负责任的官吏,先把“泥龙”排除干净,保证开春不发生“滚龙”入河之患。由于林则徐这样认真抓质量,运河清淤工程才有效地进行。情况传到朝廷,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大加表扬。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林则徐检查河堤,又发现了问题:掘开堤身,发现里边夯得不实,且掺进不少杂草、秸杆之类,于是他将沿运河地方官招集到一起,指出问题,并严惩了作弊者。消息又传至朝廷,道光皇帝高兴地说:“向来的督修运河大臣,没有像林则徐这样认真负责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六月,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省级地方长官)。江苏省是为朝廷提供钱、粮最重要的省份,但是,多年以来“漕务(钱粮通过水路运输到北京)痼疾已深”,这种“痼疾”就是不能足数完成朝廷规定的数量。林则徐到任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整顿,撤掉了许多工作不力的地方官,奖励捐输出力的官绅,对继续留任的地方官,都一一做了考评,写成评语上奏朝廷。在奏折中,林则徐明确阐述他这样做的目的,说:“察吏莫先于自察,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于心,然后举以验属员求其实际。”(考察各级官吏,首先让他们自察,一定要让他们把自己大小工作,一一检查是否尽心竭力,这种检查是同下级官员一起实事求是地讲评出来的。)通过林则徐这样整顿,原来的欠账和新的欠账一一清楚了。林则徐又向朝廷建议:对于江苏省历年截留的钱粮,分出轻重缓急,旧债暂不论,优先清理新债,否则,旧账、新账一齐算,什么欠债也清理不了。朝廷对林则徐这样认真细致的工作安排,十分满意,道光皇帝指示他“竭力为之”。

道光十四年(1834年)夏秋之交,江苏省遭受严重风水之灾,林则徐上奏朝廷请求减免赋税,朝廷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发生了意见分歧。林则徐再次上奏,详细阐明自道光3年以来江苏的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老百姓口粮都成问题,还要强迫完成赋税,即使动用刑法,也无济于事,只会加剧社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还“累中加累”(不断增加缴纳赋税的指标),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他请求皇上“通盘筹划,有可暂纾(宽大)民力之处,总求恩自上(皇帝)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培一分元气”。林则徐考虑得十分周到,道光皇帝采纳了这一上奏。

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则徐调任湖广总督。这一年湖北荆江、襄阳一带水患不断,林则徐到任以后,立即赈灾,兴修堤坝,在工作中,他“躬自监视”,十分认真。

正是因为林则徐这样“平素办事认真”,所以当广东“禁烟”这一棘手问题出现后,道光皇帝才派他为钦差大臣,前往“督办”。

林则徐受任于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在查禁鸦片这一错综复杂的工作中,表现得更有魄力,更认真。

原来,早在鸦片战争(1840-1842年)前70年,英国在印度开设的东印度公司,就开始向中国偷运鸦片牟取暴利了。到鸦片战争前夕,每年至少有4万箱(每箱50公斤或60公斤,每箱在中国出口可卖到400到800银元)鸦片卖给中国。

中国虽然有茶叶和丝织品可输出,但是入超越来越大,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用中国有用之财换取洋人(除英国外还有美国等也做鸦片贸易)害人之物,这是仅从国家财政来说鸦片贸易的害处。而鸦片走私入口,不法商人勾结官吏,大获其利,把官场也搞腐败了,最为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于无知而吸食鸦片成瘾,精神上、身体上都成了废人。吸食者不仅有平民百姓,还有大小官吏和军队里的士兵,问题越来越严重。自嘉庆年间开始,朝廷每年都发禁烟令,可是屡禁不止。朝廷里对禁烟问题也分成严禁和开禁两派。林则徐是坚决主张禁烟的,而且在1838年还奉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同意黄爵滋(禁烟派)“法当从严”的意见,林则徐在上奏时说:“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他在两湖地区的禁烟工作成绩显著,这是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全权“督办”禁烟的又一原因。

林则徐深知站在他对立面的不只是英国的坚船利炮,还有朝廷上反禁烟的高官显要和广州的地方势力。也正因如此,他必须以更加认真的态度,百倍的决心和细致的工作部署,才可夺取禁烟斗争的胜利。

他受命之后,首先争取原不赞成禁烟的两广总督邓廷桢站到禁烟的立场上,又在赴任途中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一批“汉奸”的名单,通知广州地方官,先把“汉奸”捉拿归案。他人未到广州,工作就开展起来了。

英国等鸦片商人对林则徐的到来,并未太在乎,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清朝的官员都是可以用钱买通的,没料到新来的“林大人”是如此认真,来到广州只半个月,就动真格的了,下令外国商人,把珠江口趸船(停在江里,储货之船)中的鸦片全数交出,并表示决心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又对走私的洋商公开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由于林则徐措施坚决,200多英国商人被迫交出鸦片20283箱(每箱60公斤),其中1500余箱是美国烟犯缴出的,林则徐从6月3日到25日将缴获的鸦片一一编号登记,劈箱过秤,当众销毁在珠江口的虎门滩头。他完成这一任务是十分认真的,先后三次向道光皇帝上奏,亲自到虎门毁烟现场,率同提督关天培等人共同目击,连怎样销毁的所有细节都一一过问。这期间正遇上端午节,附近百姓前来聚观,无不欢呼雀跃。他又令一些洋商和传教士也当场观看,那些洋人原以为没收的鸦片会被转手卖掉以渔利,未曾想林则徐采取如此断然措施,洋人个个形同狼狈,暗服林则徐禁烟之认真。

林则徐也和一般清朝官员一样,原先对当时的世界地理、历史、文化了解甚少,错误地以天朝大国自恃,认为洋人得不到中国茶叶、大黄等土产,便“无以为命”,天朝大国的“声威”足以吓倒“夷人”。十分可贵的是,他与“夷人”接触后,很快否定了过去的短视,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而放眼看世界,开始认真了解世界,组织人力刺探“夷事”,翻译西书,购买洋人报纸,编成《四洲志》。他逐渐对“夷人”有所了解,发现世界有许多先进东西,确立了“师夷人之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他不再依恃祖宗传下来的大刀长矛,而是购买西洋大炮200门,改装60只运输船为战船,新建大小火船百只,在虎门修造坚固炮台,在要冲之处架设阻止船行的障碍物,操练水师;又公布《查禁营兵吸食鸦片规条》,实行五人互保。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广东海防。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发现“民心可用”,他要用“民”之“众”,抵“夷”之“强”,倡导“民间自行团练,以保村庄”,并从渔民、盐工中招募5000人,编成水勇,日夜操练,教以夜袭火攻的游击战法。

可以说,一切应该的斗争准备,林则徐都认认真真地进行了准备。

正因为有了这样认真的准备,所以当9月间英国在广州的侵略头子义律连续六次的进犯都被林则徐所打退,让侵略者看到这位“林大人”确实与以前那些腐朽官员不同。

林则徐与侵略者的斗争是有原则的,对那些不夹带鸦片的正常贸易并不禁止。可是,北京的道光皇帝听说林则徐打了6次胜仗,便头脑发热,竟让林则徐停止英国一切贸易。林则徐不能不执行御旨,只好宣布停止一切贸易。

1840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派“东方远征军”开往中国,6月来到广州,封锁洋面,由于林则徐亲驻虎门炮台,动员人民群众参战,英国舰队只好避实就虚北上福建、浙江,占领了定海,6月16日到了天津的白河口。道光皇帝原先气壮如牛,这一下又胆小如鼠了。其实,林则徐早料到英国侵略者有北上的可能,建议北方各口岸要做迎敌准备,可惜那些投降派官僚对此置若罔闻。道光皇帝竟把英国人的北上进行武力威胁迁怒到林则徐身上,罢了林则徐的官职,发配新疆效力。

一位忠君爱国认真工作的大臣竟遭此下场,只有腐朽的清王朝才能做到。

难能可贵的是,林则徐戴罪被遣往伊犁途中,河南开封段黄河决口,道光皇帝又想起林则徐兴修水利、防水患有成绩,让其停止戍遣协助河务,经一年左右的治河工作,甚有成效。一个发配之人,中途又完成这样一项艰巨工作,殊为不易。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林则徐到了伊犁,被委派开垦事宜,林则徐以罪人之身又投入工作中,亲自到库车、阿克苏、乌什、和阗、喀什噶尔、叶尔羌、伊拉里克、塔尔纳沁等边塞荒野之地,酌情让维吾尔族人开荒耕地,并把军事屯田改为一边军训一边种田,又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道光皇帝于1850年死去,咸丰皇帝登基,向天下发求贤诏书,朝中大臣首推林则徐。

这时,广西孕育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朝廷命林则徐为广西巡抚前去剿抚。

林则徐奉命而行,却死于赴广西的途中,享年65岁。

咸丰皇帝痛悼不已,发出上谕,把对林则徐以前的一切处分,完全取消,谥号“文忠”,封三子为官。后人尊称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林则徐是个帝王专制时代的高级官吏,他不可避免地具有忠君的思想,这是时代所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评价历史人物,是要看他比同时代的人多做了哪些难以做出的事情。林则徐生活于中国古代向近代转变的极特殊的历史时期。那时清朝官场腐朽不堪,皇帝也无能无识。而林则徐出污泥而不染,面对困难勇于实践,以一种超乎寻常的认真敬业精神为后代人所敬仰、学习;他的反帝爱国精神永远彪炳史册,发挥着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