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相传当年晋献公娶了两个夫人,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申生,另一个叫重耳。不久他又娶了两个妃子,生了二子,名叫奚齐、卓子。
晋献公到了晚年十分昏庸糊涂,他为了讨好年轻的妃子,打算把小儿子立为太子,杀了太子申生。重耳得知消息,吓得立即命仆人收拾行李,和自己那班人没命地逃命。这帮“难民”想到齐国避难,途中得经过卫国。卫国的君王卫文公认为重耳是个倒霉的太子,又何必招待他呢!就命管城门的不可放这个人进城,重耳气得鼻子冒烟,却也无可奈何。
一行人就这样有一顿没一顿好容易到了齐国。齐桓公大摆酒席为他们接风,每日都是酒席相迎,倒也舒坦。可是好景不长,齐桓公死了,齐国内外起了动乱,他只得又去投奔宋襄公,宋襄公对他们十分友好,重耳等人非常感谢。过了些日子,宋襄公因打仗负伤身亡。他们便又离开宋国,到了郑国。郑国国君认为重耳在外流浪了数年还不回国,一定没出息,因此理都不理,他们只好忍气吞声继续往前走。到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作贵宾相待。没几天,楚成王和重耳便成挚友了。
有一天,楚成王对重耳说:“秦穆公派人到这儿,请公子到他那儿去,他有心帮公子复国。”重耳听了千恩万谢,拜别了楚成王,上路到秦国去了。原来,秦穆公帮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也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忘恩负义,反倒发兵攻打秦国,可打了个大败仗,自己当了俘虏,因此他决定扶公子重耳为国君。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出动大军,亲率百里奚、公子絷、公孜持等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上船时,随从把吃剩下了的冷饭、咸菜,穿过的旧衣服、破鞋子和破袜子等等,全搬上了船。公子重耳一瞧,哈哈大笑。对随从说:“你们也太小家子气了,现在我回国去做国君,要什么有什么,这些破破烂烂的还要它干嘛?”随从听了也觉得可笑。重耳说着要手下的人把这些破东西撇在岸上。
随从亲信狐偃瞧他们未得富贵,先忘贫贱,全变成富贵人的派头了,就拿着秦穆公送给他的白玉,跪在重耳面前说:“如今公子过河,对岸就是晋国,内有文武大臣,外有秦国,我很放心。我想留在这儿,做您的外臣,奉上这块白玉,以表心意。”
重耳愣住了,他说:“我全靠你们的帮助,才有今日,咱们在外吃了十九年的苦,现在回国,有福同享,你怎么说不回去了呢?”狐偃说:“以前公子在患难中,我也许多少有点儿用处。现在公子回去做国君,情况变了,我就好比那些旧衣破鞋,还带去有什么用呢?”重耳听了不禁红了脸,觉得心里很不好受,直怪自己得意忘形,存着享乐的念头。他流着泪向狐偃认了错,吩咐手下人把那些破烂的东西全部带上船来。
重耳等人过了黄河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国君逃了,晋国文武百官迎接公子重耳,立他为新君,就是晋文公。
物质的贫困只是一时的,但心理的贫困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无论是什么样的境地,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乐观的心,不妄自菲薄,不盲目骄傲,做好当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