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教育科研
16210500000010

第10章 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2)

(2)教育理论文献分析是教师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在人类文明史上,教育很早以前就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研究,例如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庶”、“富”、“教”的思想,“愤悱启发”的思想,“学思行结合”的思想以及道德教育的系统主张;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集成之作《学记》的教育思想等。在现代教育史上,从夸美纽斯到杜威,教育家们对教育现象作了大量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教育观点和主张。从现有的教育理论文献中,从前人构造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寻找并填补其中的空白,可以继续他们提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研究,也可以对前人的理论提出质疑,经过研究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还可以参与学术上的争鸣、讨论。

从实践中找课题与从理论文献中选课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具体课题往往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价值。

3.科研课题发现、选择的方法

科研课题的来源十分丰富,但真正发现和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又并非易事,这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选择课题。以下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问题筛选。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常会遇到或产生大量问题,通过归类整理,确定其研究价值,然后可选取价值明显且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2)经验提炼。这是教育工作者可利用的发现和选择课题的方法。比如,许多校长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诸如“严格要求”、“尊重信任”、“感情投资”等。这些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吗?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教师的作用是不是相同?这些做法有没有理论根据?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有无主次之分?由此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

(3)资料寻疑。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科研课题。资料寻疑,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

(4)现状分析。即通过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

(5)意向转化。教育工作者有时可能突然对教育的某一问题萌发一种探索的意向,如不能及时抓住的话则可能稍纵即逝;如果紧紧抓住,则可能产生一个研究的课题。

三、科研课题选题的一般步骤

1.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课题始于问题,为了提出新的问题、确定研究工作的起点,就要了解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情况,就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研究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调查研究的方法,有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三种。

2.资料的分析与综合

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综合。第一步要去伪存真,保留其中真实可靠的材料;第二步要分析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内在联系和问题所在;第三步对收集的问题进行筛选;第四步,提出课题或项目。

3.提出课题的设想与设计

在调查研究与资料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要确定课题的各称,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阐明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及预期达到的目标,清楚该课题的国内(或地区)研究水平和动向,并提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途径、步骤及所需的经费、设备、手段等。

4.预实验或预调查

对一些综合性的、重大的、研究因素比较复杂、探索性比较强的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往往需要进行预实验或预调查,通过模拟研究,对提出的研究目标,采用的方法、途径以及研究内容进行初步的论证。

以上这四个步骤,又可统称为开题论证。

5.课题确立

课题选定后,研究者向有关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申报表”,申报表的内容有:①课题名称、研究类别、研究起止时间;②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参加者、承担单位以及合作或协作的单位与分工;③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④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途径、手段;⑤预期的效果、成果的形式与取向;⑥研究的基础和准备情况;⑦研究的步骤;⑧经费估算与来源;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的意见;⑩审批单位的意见。

填写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晰,文理通顺,简要明白。

需要指出,研究者选定课题,不论是上报有关管理部门还是自行研究,都应该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都要重视开题论证,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使研究获得预期成果。

四、科研课题的立项论证

课题的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对保证教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课题论证一般有论证准备、开题论证、综合论证等几方面的工作。

1.论证准备

要保证论证的质量,必须认真做好开题论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主要的是做好课题计划准备,以交付专家和各级领导以及有关人员论证。在提供课题计划时,应当针对不同的计划类别有所侧重。如教育调查课题计划,提供论证的侧重点,应放在计划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发展性上;教育实验课题计划,侧重点则应放在实验目的(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操作定义(操作活动的特点)、实验对象(选取、分组)、可比性、控制性和重复实验等问题上。

2.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是对课题进行全面评审。通过专家、主管领导和同行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与审议,做出抉择,或对课题计划提出调整与修改的意见,最后批准实施。开题论证一般要从课题实际情况出发,如课题较小,或是个人课题,可通过座谈会形式进行,课题主持人向有关同志介绍课题,征求与会人员的意见。如课题较大,或是集体课题,则必须进行系统论证,可以采取通过课题论证会形式。课题论证会前,研究者必须将课题的目的、目标、内容、研究对象、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系统整理,提交论证报告。在论证报告中必须提供以下方面内容:

(1)主题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通过这项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

(2)课题的价值。课题的价值是选题的依据,所选课题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选择这一课题的依据是什么?国内外在这一研究中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3)课题研究的条件。这一课题研究涉及哪些客观条件?是否都能满足?从研究者自身看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能力、信心?

(4)方案。方案是否完备?方案中各部分的联系如何?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5)过程分析与结果预测。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有哪些对策?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哪些情况?是否会带来不良后果?

论证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论证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论证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对于一些重大的课题,一般还要进行综合评价,作具体的价值分析、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以确保研究的质量。

3.综合论证

综合论证,即综合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说,它是自我论证评价、同行论证评价及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的结合。从过程角度来说,它是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教师科研的实施

一、教师科研的理论假设和选择对象

1.理论假设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阶段。除了研究计划的制定和选题的选择外,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还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出理论假设和选择研究对象;二是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1)理论假设的内涵

在教育实践中,有许多疑难的问题,有些是无法用原有的理论进行解释的,需要人们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回答。但是,人们对于同样的教育事实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谁是谁非一时还难以检验。

所谓理论假设,又称科学假设,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因果性或规律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简言之,理论假设是指科学的推测或设想。

理论假设具有比较复杂的内容结构。第一,一个假设必须说明它要解答的问题。假设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用来回答特定的问题、解释一定的事实的。第二,理论假设必须说明自己尚未经过实证理论来解答问题,这是假设的核心部分。第三,理论假设必须广泛地解释其他的相关事实。这样既表明被设想的理论具有强大的实证能力,同时又表明被设想的理论得到了大量事实的支持。不仅如此,一个假设还必须尽可能地预测未知的新事实。

总之,理论假设的内容非常复杂,它包含理论的陈述,又包含事实的陈述,它既有真实性尚未判定的内容,又有比较确实的内容。

(2)理论假设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理论假设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科学性、推测性、抽象性与逻辑性、预见性、多样性。

理论假设在教育科学认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①理论假设是探索教育科学真理的必经桥梁,是教育科学发展的一般形式和途径。

②理论假设确定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引着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进行。

③不同理论假设之间的争论和争鸣,有助于教育科学的百花齐放,促进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3)理论假设的类型

按性质和复杂程度,理论假设可以划分为描述性、解释性和预测性三种类型。

描述性假设是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假设形式。他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某些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

解释性的假设是比描述性的假设更高一级的形式,是更复杂、更重要的一种假设。解释性假设与描述性假设不同之处就在于,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提出现象的质的方面,说明事物的原因。

预测性的假设,则是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因为预测性的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这种推测没有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提不出来的。预测性假设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某些综合性课题的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理论假设必须符合一定的科学程序和要求。提出理论假设的依据主要是现有的理论和概念不足以令人信服地解释和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对要研究的事物所作的观察还不全面和不系统。除了遵循上述两点外,一个正确的可靠的理论假设还需要在应用假设开展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同获得的实际材料、新的知识进行比较。如果研究的过程与假设的推测相符,特别是如果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假设的设想,无疑说明我们提出的假设是正确可靠的。

(4)理论假设的形成过程

①发现已知的事实与已有的教育理论之间的矛盾,即新事物与旧理论之间的“失谐”所在。

②为解决“失谐”现象,在尊重已有教育理论和已有事实的基础上,提出某种推测性设想,尽可能使新事实与旧理论协调起来。这一设想便构成假设的核心。

③以提出的设想为线索尽可能多地以已有理论和事实作论证和补充,使它较为完善和严谨。并从假设的基本命题,做出某种预见,去预测未知的事实,对事实、现象的规律或原因作出推测性的说明。

因此,一个已形成的理论假设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假设的核心部分;另一是假设的推论部分。

2..确定对象

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文献记载或其他文字资料等;数量可以是一个、几个,也可以是成千上万个。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重要的不在于是何种属性或数量多少,而在于通过这些对象特征的研究所获取的研究资料,能够达到科学研究应具有的可靠性要求。

此外,研究还需考虑现实性和客观性,即实际研究是否可行,是否有对大多数对象进行研究的能力等。不同特点和不同性质的研究课题及不同的研究者,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上不完全相同。而确定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研究效率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所以研究对象的确定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1)确定对象的方法

一般来说,确定对象的方法主要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其他还有个案研究等。

①总体研究

总体一词含有总数、全体的意思,在统计学中指的是规定范围内一切按特定特征所描述的人物或行为反应的集合体。这里所说的总体研究是指对研究范围中的全体进行的研究,区别于个别研究和抽样研究。我国正在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就是典型的总体研究。某一地区对所有学生实施体检,调查学生患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学校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的视力普查,都属于工作性总体研究。

总体研究应根据课题的要求与限定,把总体的范围定出来,即把属于总体的对象和不属于总体对象的界限能清楚地划分。例如,对某市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某市所有的学生都是属于总体的对象,与非总体的对象的界限是明确的。但是如果某学校要研究初二年级成绩差的学生,则要用分数线把研究对象界限划定出来。

总体研究虽然具有许多优点,诸如能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获取资料的精确度高;容易得到研究对象的协助等。但是,在教育研究中,总体研究特别是大范围中的总体研究,运用还是不多的。这是因为总体研究在研究对象数量很大时,研究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往往无法达到,获得资料的手段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研究的深度。事实上,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借助教育统计方法,许多研究没有必要运用总体研究,进行抽样研究即可达到目的。

②抽样研究

在统计学上,抽样就是从一个确定的总体中抽取研究的样本。样本指的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直接被研究的对象的组合。抽样研究就是研究者按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抽取回来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根据对所抽样本进行研究的结果来获得对有关总体的认识的研究。

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代表,以便通过对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因此,当总体研究不能实施,或者能够用抽样研究替代总体研究时,就应运用抽样研究。此外,抽样研究还可以用来检查总体研究的正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