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
16210700000010

第10章 教师的文化素养(2)

第一,基础文化知识决定了教师的知识圈。它是教师专业化的业务根底,是能够给予学生“复合维生素”、产生综合效应的土壤。这一知识越宽广,就越能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它一般包括广泛的文化常识、学校实际知识和一般基础知识。广泛的文化常识是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应该具有的自然和社会常识、做人的学问、交际的礼仪、审美的情趣以及文学艺术、生理卫生、音乐体育、时事政策、娱乐家政等知识。总之,凡是教育对象感兴趣的,教师均应有所涉及。学校实际知识指党和国家对学校工作的方针、政建立起来的,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以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为例,他们在学科基础文化知识方面,应当是数理化、语政外、体音美、史地生,样样都来得“两下子”。

第二,学科专业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是从事教学,作用教育对象的资本。各类教师由于从事的专业不同,他们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千差万别的。

第三,相关学科知识,不是指那些漫无边际的知识,而是围绕专业相关性很强的知识积累。这种相关性有两种,一是直接相关,二是间接相关。直接相关是指教师应当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延伸和拔高,与学科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学科知识。例如,教小学算术的教师,应有中学代数的学科知识。教中学语文的教师,要有大学汉语写作、文学、语言学等知识。教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应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间接相关是指与教师所授的专业知识联系不密切的各方面的知识,这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素养的高标准的要求。

教师知识结构的三要素,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能动关系,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2.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1)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三要素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可以分解为三个要素,即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

①专业基础知识是为学好专业,能够从事某种学科教学打基础的知识。它是专业主体知识的根基。这个层次的知识越扎实、宽厚,就越能促使专业主体知识的发挥。以中学物理教师为例,他应当具有理论力学、电工学、电子学等课程的基础理论。掌握初等数学知识,高中教师应具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懂得普通化学,了解物理学发展史。掌握普通实验仪器使用、保养与维修的知识。精通物理教材教法,并能指导学生开展本学科课外小组的活动。

②专业主体知识是进行某门专业的本钱,是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功。它包括本学科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资料、基本工具,仍以中学物理教师为例,包括掌握普通物理学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原子核理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各年级物理实验的技能技巧。精通物理课程标准、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知识,运用自如地解题。这种知识越丰富、越过硬,教学效果就越好,就能够有所建树。有所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得到保证。

③专业前沿知识,一是指专业发展的前景,包括对所教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从而了解未来的变化要求教师作哪些知识储备,做好规划,超前积累。面对知识成几何级数的剧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老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的更新。特别是今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展,电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教师跟不上形势,就可能变成“科盲”,成为新的“不合格”。二是指学科知识的改革动态。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范畴、概念和实践环节的设计等,都是经过长期的锤炼而形成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验的不断丰富,改革的深化,需要不断地充实、调整、提高。这就要特别重视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各科学术带头人所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将他们的成果引入自己的教学之中,不断探索新路子。在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推陈出新。倘若一个教师不善于捕捉本学科最新的信息,把握改革的动向,画地为牢,自我封闭,夜郎自大,这将会窒息自己的生机和活力。三是与专业知识直接相关的新兴学科知识。由于这一部分知识与专业主体知识相关系数极大,直接作用于专业主体知识,制约着教师专业水平的“爬坡”。在贯彻“三个面向”,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素养,造就跨世纪人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面前,人民教师应当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型”,转变为“教育专门家”。因此,只有不断用新兴学科知识武装自己。才有可能高瞻远瞩,走向成功的彼岸。

(2)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技能

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得和运用都离不开技能。技能是教师掌握专业知识过程中,通过锻炼而巩固下来的所必需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它只是这一活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部分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例如,教师的板书技能,一方面是在思想的支配下,有目的、有意识去将教学的重点写在黑板上;另一方面是自动化地在黑板上书写。故而,我们没有将技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分,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分列出来。只把它看成是专业知识结构中,每一要素所不可分割的组成内容。

专业知识三个要素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它们之间能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在发挥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技能,同时,也只有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才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技能一般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动作技能是一种表现于外的实际活动的方式。心智技能是人脑内部的认识活动方式。它们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是互相交织、互相补充的。以从事自然科学教学的教师为例,其基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构思设计、实验演示、讲解表述、实践指导、组织管理等。

三、教师专业知识提高的途径

1.把握教师专业知识的特征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其他脑力劳动者相比,有其自己的特殊性。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首先从总体上加以认识,然后,才谈得上去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1)在方向上,围绕学科教学目标建造专业知识特色合理的专业知识是依据教师教学目标而建立的。学校里所有的教师,按照编制,定岗定位,分别确定担任若干门类课程,这实际上就是为教师划定了专业知识范围,圈定了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明确了目标和主攻方向,便是给自己设计出专业知识积累和系统化的蓝图。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围绕教学的需要,有卓识地进行优势积累,才可能建造具有个性化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专业的教师,必然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功底;相同专业的教师,由于他们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在学习、掌握、形成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会是千差万别的。特别是,教师教学目标的期望值高,而实现的可能性又大,那么,教师对于构造自己更富特色的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更大。他们方向对头,方法得当,就可以在较短时间里成为优秀的教师。

(2)在方式上,强调深厚的核心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领域相结合教师的专业主体知识是他们专业知识的核心,是最基本的、相对比较稳定的、且智力价值大的知识。有了它,教师就有资格承担某种课程的教学。但是,教师要能够真正胜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影响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并将影响渗入学生活动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去,就要求教师占有更为广阔知识的领域。因此,教师在有了深厚的专业主体知识之后,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深厚与广博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够相得益彰,发挥专业知识的整体功能。这样,教师的专业知识就会处于“最佳”的状态。

(3)在分布上,理论的基础部分密集度更大些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精华,其突出体现在教科书中。教师就是将这些已经“加工”、“浓缩”的智慧财富传授给学生,作用于教育对象,而不是直接用于改造自然和社会。因此,一般说来,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理论性要大于实践性。同时,这种专业知识还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校教育要求把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的基本部分,教给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这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心环节。为此,要求教师具有基础性较强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稳固性和宽广度的基础牢固的特点。特别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基础知识在其专业知识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更大。

(4)在排列上,有序度系统性更大一些

教师完成一门课的教学任务,必须按照学科的知识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就应当掌握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向学生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地传授,并且,还要考虑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有序性、系统性不仅仅反映在教完一门功课,而且还体现在教学的各过程。具体的体现在一个章节、一个单元,甚至一堂课的过程之中。教师专及一点,囿于局部,只具有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知识,是不可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鉴于这种客观需要,无论哪一个层次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在排列上,都具有较强的有序性、系统性的特征。

(5)在数量上,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含量应远远超过教科书的知识含量《学记》说:“记向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是讲知识少了做不了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知识,他的头脑里就应该有这一份知识的10倍的储备。教科书的知识含量,对教师来说,应当是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如果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那一点含量,仅仅是“现学现卖”、“照本宣科”,是无法驾驭教材,选取知识的精华教给学生,更不能发掘教材中的智力与教育的价值。教师专业知识在数量上的这一特征,有人用“一杯水和一桶水”来比喻,这是有道理的。

2.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依据上述对专业知识的理性认识,依据在新的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而提出的。然而,这种“优化”不应以固定的程式去进行,只能因人、因时、因情况而定。前面在叙述专业知识及其结构时,偏重于一般的、静态的剖析。实际上,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发展,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追求专业知识的优化,是为了求得“最大”、“最佳”的功能。

所谓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化,它既包括在教师整体素养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也包括在教师知识结构之中居于核心位置;还包括教师专业知识自身发展的合理性。那么,如何实现这种优化呢?需要寻求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它的基本技能。

(1)冲破封闭性,开阔知识视野

“传统型”的教师,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书本、课堂、学校狭小的天地里,埋头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消化,忙于传授旧有的知识体系,难以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缺少新意,教学往往脱离时代,脱离生活,显得十分的狭隘、贫乏和陈旧。只有冲破自我封闭的桎梏,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才利于专业知识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自学,努力吸收本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增强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借他山之石攻玉。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之中,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之上,向“博、大、精、深”迈进。能够使本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独具特色。让具有教育主动权的教师,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通才”。

另一方面,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开展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以此来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增添专业知识的新鲜血液。在今天,教育界的各种学会、研究会、学术刊物、观摩和交流活动,如雨后春笋,一扫过去的关门办教育,各自为战搞教学的沉闷空气。同行之间互相切磋,彼此促进,友好竞争的风尚已经蔚然成风。根据时代的要求,教师甚至要大胆地跨出校门,与教育机关、科研部门、工矿企业、军队、农场,乃至于专业户挂起钩来,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拓宽专业知识的视野。

(2)重视哲学修养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哲学,无论与从事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教师,都密切相关。且不说哲学在改造一个人的主观世界过程中,在确立一个人思想认识路线上的重大意义。就是教师要建造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也必然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

首先,哲学修养决定着一个人理论思维水平。恩格斯指出,要想发展和锻炼理论思维,除了学习哲学,没有别的手段。哲学修养是一切专业工作者从事教学、科研的疗法论。任何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都离不开辩证的思考方法。那种认为与教自然科学的教师关系不大的观点,是狭隘的。他们有了哲学武器,就能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采用科学的方法。这就可以大大缩短探索的过程,并能启迪理论思维能力。

其次,哲学修养能够为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智力劳动提供“脚手架”。爱因斯坦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他说,科学的理论体系,好比建筑师要盖的楼房、修的大桥,哲学推导、哲学思维好比盖大楼、修大桥时必不可缺的“脚手架”。要是不用任何支架,那就不可能建造房子,也不可能架设桥梁。

再次,哲学修养能为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智力劳动提供更宽广的思路,并提高人的智力水平,改善人的知识结构。

(3)坚持有目标的专业知识的优势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