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
16210700000019

第19章 教师的外在素养(5)

风趣幽默而富有感情的谈吐,还能调节环境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一本正经的言语固然可以使教师显得庄重,但这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气氛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会增大师生问的距离,而文雅风趣的谈吐,会“以声传情,以音动心”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有时候,一个尴尬的局面出现,教师风趣幽默的谈吐,往往可以迅速缓解紧张气氛,沟通师生的心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那么教师怎样才算做到谈吐文雅、富有情趣呢?

1.学会使用文明礼貌语言

礼貌是指说话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使用美好的语言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也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即使经教育学生还不听,仍要注意语言的礼貌性;可以说:“请你冷静地回去想一想,想通了再来。”教师学会使用礼貌的语言,这对于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都有很大好处。

礼貌语言的核心问题在于尊重对方。一个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遇事自然会进入学生的“角色”,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时刻想到学生也是一个人,他们还在成长中,还不成熟。这样的教师谈吐自然会文明而不粗俗。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尽管有时候动机是好的,但往往说出来话过于尖刻,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比如,一位教师敲着桌子大声训斥学生:“你知道当你损坏公物的时候,是在冒‘坏水’吗?”批评学生不该损坏公物是对的,但教师用了冒‘坏水’这样尖酸刻薄的语言,学生能心服吗?

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就是要坚决摈弃一切刻薄地挖苦学生的语言。挖苦性的、不文明的语言不仅会污染学生的思想品德,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灵。

文明的谈吐,还常常需要教师把话讲得委婉一些,也就是说,有时有些话不好或不便直说,但又要把某个意思表示出来,这时便可以换一种说法,这样既不妨碍语义,又不致遭人反感或显得不得体。比如,有位家长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班主任老师本来是热情地接待的,谁知一上来就使家长产生了反感。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家长说:“您的孩子有些笨,所以……”其实换个说法效果可能更好:“您的孩子和有的同学比较来看,不是很聪明的,所以……”前后两种说法,意思一样,但后一种说法让人听起来温和有礼貌,并且家长能够接受。

2.谈吐要求纯洁性,就是要剔除谈吐中那些不规范的语句、土语、行话、俗语以及没有必要使用的外来语,保持健康的文义和文风文雅的谈吐,固然要注意语词修饰,但在选择词句时要以自然为好,过分转文,会使学生误解你是在卖弄;用词不当,反而会使学生贻笑大方。

讲求语言的纯洁性,首先,要改掉不健康的口头禅。有的教师有一种不好的习惯,他们常常在谈话中插入一些毫无意义的口头禅,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使学生有一种不胜负担之感。其次,不使用“切口”。切口又称之为“黑话”,是社会黑暗面的一种反映。有些人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有时喜欢讲些切口,什么“有数啦”、什么“通通路子啦”,什么“吃这个的啦”等等。如果我们的教师对此不以为然,也跟着讲那么几句,这样不仅令人感到粗俗,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它们已成了大白话,甚至还会被当做是一种时髦,争相学说,使之在学生中四处蔓延,毒害学生。再次,不给学生起绰号。不管绰号是属褒义还是贬义,起绰号总是一件不严肃的事,师生关系是一种活泼而又严肃的关系,更不应该使用任何绰号,这既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也降低了教师自己应有的尊严;同时还会使师生关系流于庸俗,降低教育的严肃性和影响力。教师给学生起绰号,也会导致学生给教师起绰号,这无疑又会损害教师的形象和威信。所以,教师应成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捍卫祖国语言纯洁性的模范。

3.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科学性

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精炼、系统,具有逻辑性,发音要准,语调要准,用词要恰到好处,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与教学内容。教师讲课时,要注意教材的内在联系,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环扣一环,有层次,有条理,论证详细严密,材料观点统一,结论准确无误。语言要言简意赅,不要冗长繁乱。这是教师的谈话文雅、富有情趣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文雅与情趣也就无从谈起了。

4.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规范与文明

规范指的是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就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文明指的是教师的语言要文明礼貌,符合社会的道德文明标准。

5.语言的通俗化

“俗”有两种,一种是“庸俗”,一种是“通俗”。俗话说“话需通俗方传运”。为什么人们总爱引用一些“俗话”?就是因为它不仅带有很强的哲理,且通俗易懂。不要认为教师的谈话文雅就是满口“之乎者也”,这就理解错了。教师的谈话首先要确保学生听得懂,进而才能让学生感到文雅。通俗化并不等于“白、浅、土”,不要把它认为不让教师使用华丽的词藻,而是要教师合理、适当地使用这些词汇。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许多人民领袖说的话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语言素材。他们的语言中也并不是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但是我们会感到这些话十分通俗易懂。让我们来听听美国前总统华盛顿在《对部队的演讲》中的一段话:“敌人将炫耀武力,竭力恐吓,但是,别忘了,在许多场合,他们已被为数不多的勇敢的美国人所击败。他们的事业是邪恶的——他们的士兵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在他们开始进攻之时,就沉着坚定地予以反击,凭着我们有利的工事和熟悉地形,胜利必将属于我们。每一位优秀的士兵都将枕戈待旦——整装待命,一旦出击,必歼顽敌。”

6.艺术性

艺术性相对于前面的几点是一个提高与飞跃的过程。就像在咖啡中加入咖啡伴侣一样。咖啡会变得香浓可口。使语言、谈话富于情趣,也体现在说话的艺术性上。

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具有艺术性?如何使教师的谈话文雅、富有情趣呢?

俗话说“人配衣服马配鞍”。人要打扮才能漂亮,语言要修辞才能精彩。语言经过润饰之后,学生不仅爱听,而且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岂不两全其美!因此,修辞在教师讲课谈话中是一个重要的技巧。比如修辞中的比喻,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它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而且形象,使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很多讲话一经运用比喻,立刻增辉,使得教师的语言变得妙趣横生,幽默风趣。例如这样的话:“没有非凡的精力便不可能成就为天才。既没有精力也没有工作能力的天才,不过是一个透明的肥皂泡,或者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把幻想中的天才比喻为“肥皂泡”和“空头支票”,既非常深刻地说明了这种天才的虚幻性,又使语言活泼俏皮,平添了不少妙趣。比起从头道来,具体论述,效果要好得多。使用比喻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即比体和喻体必须是可比的,有比喻的条件的。比喻虽然需要丰富的联系和想象,但是如果不具备可比的条件,即没有适当的“恰似点”,比喻就会是盲目的。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便可以看出比喻的作用。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嘬,营营地叫,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善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选自鲁迅《华盖集·战士和苍蝇》)“……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料,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培者,绝不会将他置之度外。”(选自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君》)“100年前,一位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现在我们站在他纪念像投下的影里了。这重要的文献为千千万万在非正义烈焰中煎熬的黑奴点燃起一座伟大的希望灯塔。这文献有如结束囚室中漫漫长夜一束欢乐的曙光。”(选自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讲演)在第一段中,鲁迅是把孙中山先生比作英雄的“战士”,而把那些埋葬革命火焰的反动敌人比作“苍蝇”。在第二段鲁迅先生把韦素园比作“石材”、“泥土”。第三段,马丁·路德·金把《解放宣言比作“希望的灯塔”、“欢乐的曙光”。这些比喻自然而不落俗套,赞与讽刺绝不失真,算是语言表述中运用比喻的精品。

除了比喻,教师在谈话中还可以利用修辞中的其他技巧,比如引证。所谓引证,就是在说话时引用别人的观点、语句等来证明或强化自己的意思,使所讲的内容更加清楚、明白、正确。在平常说话、教师讲课时,如果准确、恰当地引用一些名人的言论或普通流行的观点、传说以及典故、格言、谚语、成语等,会使所讲的内容更加清楚明白,多姿多彩,令人信服。例如一位教师对学生讲述思考的过程,这样说道:

“每个人都会遇到难解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你百思不得其懈,你吃饭在想,走路在想,睡觉在想,但始终没有结果。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时,请先停止思考,于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浇浇花,干干家务活。也许当你拿起水壶正要浇花的时候,灵感突然来了。你日夜苦思的问题终于找到突破口,按思路解下去,难题就被攻下来了,真好比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这个例子中,这位教师利用了两句古诗,十分成功地表现出遇到难题和攻下难题时的两种不同心境,使这段话变得文采飞扬,言简意赅。

要做到谈话文雅,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语言要脱俗。一些污秽谩骂、庸俗低级的话语在教师的语言中应是被杜绝的。比如有的几何老师把“三角形”比喻为“三角裤衩”,还有老师讲生物课时提到DNA一对一对时,举例说:“DNA要一对一对的,不能单独的一个,就像找对象,光有一个男孩或光有一个女孩行吗?”这种比喻虽然一听就懂,但内容很是庸俗低级,这样的教学只能会误人子弟,有损人民教师的形象,对于学生身心健康也是很不好的。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之二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引导教师使其谈吐富有情趣。就教学过程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要通过学生的内因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是空教。教师讲课或者与学生交谈,如果不注意方法与技巧,不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内容再好,再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学生也不爱听。他们会漫不经心、听而不闻。对于学习者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经验证明学生都是愿意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都喜欢谈吐幽默的教师。

教学之中,要求教师要寓教于乐。因为学生听教师的教学讲授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出现打哈欠、睡觉、小声说话,看其他书籍等行为。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的情绪。这时,就需要有过硬的功夫,把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拉回来。利用幽默风趣的例子,或者旁征博引,或者比喻夸张,给自己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增加些调味料,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这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

毛泽东同志在平时的报告讲演中就十分注意这一点。例如,他说:“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种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就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造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造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大笑)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全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

这里要说明一点,我们提倡寓风趣幽默于教学之中,并不是不分场合、不分内容。如果不分教学内容、不分教学场合而一味以挑逗学生发笑为目的,那不但不是幽默,而是十足的滑稽与无聊。

一个善于语言的教师,谈吐应当风趣而又意味深长。法国著名讲演学家海因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教师,新接了一个差班。课一开始,每个学生都在以各自的眼睛和心情来揣摩着这位“新”教师,他们要窥视“新’教师的心理。在众目睽睽之下,“新”教师沉着稳重,不慌不忙地开始讲话:“同学们,我教过的学生,‘成家’的不少(学生笑)。这不是因为我的本事大,而是由于我很幸运(学生又笑)。我到过的班级,总是聚集一批有个性、有特点的学生(学生神情庄重、肃然)。”这段话,风趣、幽默、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闪现出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尊重。它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解除了学生对教师存有的各种各样的不正确看法,使课堂气氛变得融洽、活跃,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迪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谈吐具有幽默感呢?

第一,含蓄委婉。我们不必许多话都直说,可以把本意隐含起来,话中有话,制造一点弦外有音,这样会产生一种耐人寻味、幽默风趣的效果。比如,某青年拿乐曲手稿去见著名作曲家罗西尼并当场演奏,罗西尼边听边脱帽。青年问:“是不是这里太热了?”罗西尼回答道:“不,我有一个见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你的曲子里,我碰到的熟人太多了,不得不频频脱帽啊……”罗西尼用幽默的方式道出了他抄袭别人作品的问题,话语含蓄,一针见血。

第二,归谚法。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正确,然后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荒唐可笑的结论来,欲擒故纵,亦有强烈的幽默效果。

第三,借题发挥。巧妙地借用别人的某一话题,引申发挥,出人意料地表述自己的某种想法。例如上自习时,聊天说话的同学很多,一只麻雀突然落在窗台上,同学更加议论起来,一片哗然,麻雀飞走了,班里还是议论纷纷。恰好班主任来了,他见此情景,借题发挥“班里好热闹,你们看麻雀都被吓跑了。”这里教师并没有严厉地训斥学生,而是利用看似有些开玩笑的话语制止了班里的喧哗声。借题发挥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使用歇后语。有的歇后语本身就具有幽默感,恰当地使用歇后语,可以使自己的语言幽默诙谐。有的教师在课上说: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好几遍,班里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明白了,但还有的同学出错,真是“蛤蟆跳井——不懂(‘扑通’)!”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