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6210900000017

第17章 以活动为本的课堂教学操作体系(6)

布卢姆说:“只有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将课堂移到户外去,大自然便成了陶冶情操、开发艺术思维、进行审美教育的源泉,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成了培养学生思维、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上“思维课”,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归自然”。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方法

学生可参与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如何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找到一条自主学习的道路,这有赖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科学的指导。课堂上,教师应当好“启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情感、智慧的火花,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愉悦空间;应当好“主持人”,控制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方向,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充足时间,放开活动的空间;应当好“向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

一、激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愉悦空间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愉悦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持续学习热情,更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正说明了激情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愉悦空间。

1.导语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精彩的导语可给学生直接、鲜明的情绪感染,教师通过眼神、脸色、神采、语言把感情传递给学生,能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进入角色,诱发他们的情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并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如何设计导语,应因各学科的具体内容、特点、要求而定,灵活掌握。

2.提问激情

提问是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在良好的情感的驱动下,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机,教与学的契合也将在此刻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提问一般应具有思考性,并要难易适度,要有利于调动学生潜在的心智水平。

3.媒体激情

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能生动展现各具特色的形象,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和富有感情的解说,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观,让学生身临其境,触境生情。

4.活动激情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表明,他们在长时间处于某一状态时,注意力极易分散,且精神很容易疲劳。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演一演、做一做、比一比,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活跃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情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和沟通,以生之情激生之情,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感情的共鸣。

5.练习激情

巩固练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适的练习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巩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再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设计要在实、新、趣上下功夫,避免单纯的机械重复。

二、精讲,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充足时间

许多教育学论著都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是有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如果自主活动时间被占用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将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留多少时间给学生,多少时间给教师呢?我们认为,教师活动时间不得多于30%,学生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0%,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里,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

在已废止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事必躬亲”,越俎代庖,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每课必“滔滔不绝”,让学生听“懂”而非学“懂”,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教师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应该让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摒弃多余的讲解,变一讲到底为精讲,讲到关键处,讲到点子上,讲出质量来。只有把好精讲关,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

1.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多角度了解学生

课前准备除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更主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把握。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情,并进行换位思考,让自己充当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的角色地位,用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需要、动机、思想、兴趣、感情和愿望等。这些情况越真实。越有利于因材施教,越有利于精讲的有的放矢。

(2)双轨设计教案

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大块,教师在备课中按两块设计教学方案,既备教学目标又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要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要备学生的活动。从备课的角度注意师生课堂活动时间的比例,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2.优化课堂教学

(1)大胆地“放”

“放”就是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能放手的一定放手,能自主的一定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不代替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凭借旧知探索新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之后的无限乐趣。如,阅读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说,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读书后的体会、感受,说学懂一篇文章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的途径,放手让学生去写,写对文章空白之处的理解,写对人物的评价,写对故事情节的推想。这样大胆地“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去练,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师的“讲”,给学生以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

(2)精巧地“扶”

“扶”就是教师精讲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教师要“扶”在学生的疑点处,“扶”在学生的难点处。也就是说,要“扶”得精当,“扶”得巧妙,“扶”出效果。

①精问。问得多、问得碎是导致讲得多的重要原因。提问应紧扣教学目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精心选择,精心设计,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并从教师引导中训练思维,掌握知识,同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②选准讲的角度。讲解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情点、疑点等关键点,确定好“突破口”,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教师需要心中有数。

③锤炼讲的语言。准确、生动、明晰的课堂教学语言,会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学生,并启迪、感染学生的心灵,可以优化“讲”的效果。为此,教师要锤炼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生动性,使“讲”的语言富于启发,富于感情,既简明扼要,又画龙点睛。

(3)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现代化手段生动形象、直观性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便于学生储存记忆,又便于学生展开联想,可大量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帮助教师实现精讲。教师应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现象,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组合。

三、启思,学生提供活动的科学方法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的这种“愤而求通”、“悱而难达”之态,面对学生思维阻塞的状况,《学记》告诉我们:“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谓善喻矣。”即对学生要引导激励疏通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学习的门径,而不是强拉硬拖,代替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参与学习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思维的矛盾处,抓住最佳教学时机,“开其意,达其辞”,指引学生思维的途径,提供思维活动的指向,教给思维的方法,这便是启思。

1.在“实践”中启思、训练感性思维

形象、直观的东西容易吸引小学生注意,而形象思维则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主张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眼、耳、鼻、肤、手、足等感官部位亲临现场“实践”,这些感官所捕捉到的信息再反馈给大脑进行“编辑”,从而在感官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

(1)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启思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用直观教具或直观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参与到知识的感性认识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数学课中角的认识,采用简易的教具演示,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由一个固定的点(图钉)和两条边(纸带)组成,角的大小由纸带张开的度数大小决定,而与边(纸带)的长短无关。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很快认识了角的特征。

(2)动手实验法,让学生操作启思

学生亲自实验操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能通过现象思考并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自然课中让学生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时,采用实验法,将高锰酸钾溶入水中,透过玻璃容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高锰酸钾周围千万缕紫红色的丝线慢慢向四周扩散,无色的水变成了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最后高锰酸钾变成看不见的微粒。在实验中学生训练了感性思维。

(3)情景感染法,让学生体验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