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6210900000023

第23章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5)

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一位教师先出示三道式题:①12×4,②12×30,③12×34学生很快算出①②式,但对③式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从乘法意义式类比,学生立即发现4个12再加上30个12之和即34个12,即12×4+12×30=12×34,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列竖式,提问:“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末位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因为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一。”、“那么,十位呢,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讨论就发现:末位应和十位对齐。老师这样点拨指导,不仅使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而且使学生领悟到利用已知探索未知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才会自获其知,自增其能,自成其才。

(4)导学习活动得法

活动,广义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活动有两种形式——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内部活动即心理活动、脑内活动,它是人通过头脑中完成的“动作”对事物的印象和观念进行操作的一种无形活动。外部活动即实践活动和操作活动,它是人的主体通过操作客体改变自身外部形态的一种有形活动。

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即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的内化结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而认识来源于实践。阅读教学的经验证明,在儿童阅读过程中辅以相应的活动,便可以全方位地提高阅读效率。

导学习活动怎样才算成功呢?“主动参与式”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评价:

①学习活动是否与教材紧密相连

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有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应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关活动,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感受。使抽象化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能展示的相应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②学习活动是否与全体学生紧密相连

教师是“教”的主体,“导”的主体;学生则是“学”的主体,“练”的主体。“教”为“学”服务,“导”为“练”服务。教师的“导”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是“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基础。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活动应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相应提高,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不能仅仅只让个别成绩优的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其他同学坐冷板凳。一位教师在执教《角的初步认识》时,指导学生用两根纸条订在一起做成活动角,再引导学生用手摸角、改变角、比较角,在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有机结合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教学内容。

③学习活动是否与实践活动紧密相连

实践活动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这方面的意识,还要明确练什么和怎样练。练什么,由教学内容来确定;怎样练,要优选方法,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适当把竞赛、游戏等引进课堂,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反复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5)导学习动机敏锐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组织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是否充分,除了评价前文所谈的内容外,还得从导学习动机是否敏锐来进一步评价。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个性及学习习惯等方面。

敏锐。即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教师主导的敏锐性则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及应变能力。

如何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动机的敏锐性呢?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①是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向的倾向,是学生学习的久的内驱动力,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兴趣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一种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有意识地把他们的兴趣引到学习上来,如一教师在认识“π”时,先提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动手测,学生跃跃欲试,充满好奇,通过集体动手操作,终于找到这一特定的关系。

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提问。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大人不卖火柴,让小女孩卖火柴呢?”教师采用讨论的方法让他们互相讨论,从各方面寻找正确答案,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最后统一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穷人生活无指望,连孩子也免不了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不得不卖火柴维持生活。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这山望见那山高”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逐渐加深知识的难度,引导学生去品尝探求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达到“苦中有乐”的境界。

避免过多繁琐的复习。保持学习兴趣,必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中要进行复习固然必要,但让学生翻来覆去地学习旧知识,学生乏味,无疑于炒现饭。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适度复习,尽量避免多次、单调的复习,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拓展知识面。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大加深,兴趣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②是否调动学生情感

情感培养很重要,必须强调知情教学,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此类教学常有以下做法:

设计导语,激发情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导语,可以使学生情感得以充分激发。如教《桂林山水》时,设计导语:“描写桂林山水的诗数不胜数,其中现代诗人贺敬之写的《桂林山水歌》最美,下面我背几节……这首诗把我们带入了优美神奇的仙境,下面我们打开书,看课文是如何描绘桂林山水的……”这样的导语,会把学生带到一种优美的境界,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一种向往之情。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根据课文题材体裁的特点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与课文内容丝丝相扣的情景中,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学习。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挂周总理遗像,放哀乐,戴小白花,在这特定情景的感染下,学生不仅领会了课文内容,心弦也被强烈震颤了。

以情动情,情感共鸣。除教材中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能感染学生外,让教师本身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更为重要。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能以热爱学生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一个被教师喜爱的学生,往往充满信心、积极向上;而一个遭到教师厌弃的学生往往自暴自弃。一名合格的教师即使遭到天大的困难,也会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决不会把莫名其妙的火撒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打开心扉,让学生在课堂上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③是否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动力并定型就会终身受用,而学生学习习惯形成与否,又是评价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与否的又一途径。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自觉预习的习惯、勤思善问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

④是否注重师生状态的调控

课堂上学生的情况是难以事先估计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既有统一要求,又有适应变化的过程。教师既要按课时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又要顺应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特征、心理变化,做到因势利导。对于学生的反馈要灵活地予以处理,要注意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因素,注重启发、善于引导,这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

总之,教师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他的主导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教材知识动力推进发展

(1)提供更多体验机会

教材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学习内容是经过选择和加工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凝聚了人类理智的东西,又蕴含了人生经验和智慧,同时也富有活生生的感情。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同,呈现的形式就不同,学生所受教育就会不同。教师能否把“死”的知识,还原成“活生生”的人生经验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是“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①看教师是否注重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知识的全过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画法”时是这样进行的: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谁能用一支粉笔徒手画圆?”学生争先恐后要求上黑板表演。教师请了两位很自信的学生画圆,结果失败了。此时教师说:“我来试试,看行不行。”全班学生睁大了眼睛,等待着教师的失败。当教师两指捏粉笔,小拇指按住黑板固定,一旋转画出了一个圆,学生们十分惊奇。同时学生们一下子“顿悟”:老师,因为你的小拇指按住黑板没动,捏粉笔的两指和小拇指间的距离也没变。学生很快探索出画圆的两个要素: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教师这一设计注重了教材本身的内在乐趣,使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又主动地参与观察探索较好了画圆的知识和技能。

②看是否注重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体验中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教材知识往往是比较抽象的、概括性的结论,学生难以掌握。教师若能给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具体操作,充分感知,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想象、创造等探索途径概括出理性知识,这样教学效果更好。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长方体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并相互开展讲座,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使用适当点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观察比较、概括,很快得出长方体的特征,教师的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特点。

③看是否注重了挖掘教材中合作的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合作操作的体验。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设计了用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的面积。由于课桌面较大,而每个学生手中的一平方分米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限,就需要由四人小组共同进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④看是否注重挖掘教材创新因素,为学生提供创新并获取成功的体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组织教学过程应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让学生大胆创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较2/5和3/4的大小”这样一道习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大多数学生用通分的方法比较,也有学生将分数化为小数比较。还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比较的:因为2/5<1/2(一半),3/4>1/2(一半),所以2/5<3/4。师生听了这个学生的比较方法,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使这位学生倍受鼓舞,同时也教育激励了全班学生,促进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编者意图,理解知识内部结构,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者、学生、编者“三心”相通,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机会。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2)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古人求学,以熟读《三字经》、《百家姓》,蒙上纸习字、描画为启蒙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虽能熟读成诵,却一知半解,不知所云。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工作者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编写出集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系统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少年儿童享受到生动活泼学习、和谐发展的乐趣。

就小学语文入选教材中的课文来看,这些文章文质优美,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是运用语言再现生活的典范,是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缩影。“主动参与式”认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深入钻研教材这一载体,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