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队在南极洲已经有三个星期了,再过两个月,南极洲夏天就要结束了。他们翻山越岭到了山的另外一边,安营之后的第二天,他们又开始工作了。只要有恐龙存在,他们就决定去找到它们。这次挖掘的地点是距离史前海洋遥远的一片干地。
在古巴烟草田岛,寻找恐龙骨就像海底捞针一样。南达科矿校的吉姆就体验到最刺激的探险发现。他发现了一颗门牙,他怀疑是南极洲第一次发现的鸭嘴龙。“我们会把它送回实验室验证,我相信我的直觉是对的。”吉姆用自信的眼神告诉我们。
鸭嘴龙嘴部的形状长得极像鸭嘴兽,它是一种大型的草食性恐龙。长约22.7米~32米,两脚站立或四脚走路。在白垩纪时代,它们族群沿着整个北美洲平原,就像澳大利亚莫塔巴拉龙,鸭嘴龙也是成群地出没在广阔的草原上。尽管它们的嘴看起来极像鸭嘴,但后颚却有几百颗整齐的牙,用于咀嚼食物。但是南极洲一只恐龙牙能镶嵌到一只北美洲的鸭嘴龙嘴里吗?经过比较,从形态上说它们是近乎相同的。令人惊讶的是,为什么相距这么远的动物的牙齿如此相似呢?我们一直认为,鸭嘴龙是生活在北半球的,在白垩纪时期,它们才迁徙到南半球来。从蒙大拿到阿拉斯加发现了数以百计的鸭嘴龙骸骨,不由让人假设这些巨大的草食性动物会迁徙几千里之远。冬天一到,原始的南极洲便拉起了黑幕,代表着鸭嘴龙又到迁徙的时候了。对于现在居住于古巴烟草田岛的动物,南美洲暖和的草地是它们唯一逃生之处。它们即将面临的是一场具有极大障碍的长途之旅。
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在12000万年前仍是连在一起的岛屿。150千米宽的水域将它们从南美洲分开。海洋并不是一个障碍。就算陆块之间不是干燥的土地,陆块如果距离不是很远,岛屿和岛屿之间还有所连接。如此一来,动物就可以借游泳漂浮的方式从这一个岛到另一个岛,迁徙到南美大陆去了。或许当潮退的时候,水位降低,恐龙便可能在两块陆地间行走。又或许它根本就会游泳,要渡过南极的冬天,对于这群庞大的群居动物,如南极龙来说,移居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如果草食性动物能放弃它们的夏天牧场,肉食动物又该怎么做呢?地处世界尽头的等待,又是一项惊人的答案。12000万年后,在澳大利亚东南的英维拉,从盟纳许大学派遣了一支搜索队追寻着白垩纪恐龙的踪迹。这里的潮水是它们最大的敌人。每天早上工作之前,他们都得先清理水池。在英维拉,潮水涨退的范围内,搜索队仅有6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寻找恐龙骨。尽管不便,他们还是在这里发现了恐龙骨。古生物学家莱斯莉库尔在1979年发现一个“杀手”的碎骨。这个骨头是20年来最大的发现。它是异龙的脚跺骨,我们从来没有预料到会在这里发现这种恐龙骨。
异龙是北美洲著名的肉食性恐龙。这种脚跺骨证明这种邪恶的肉食性动物,也曾经威胁着澳大利亚,但这次发现也重写了这个可怕的故事。它是一种远离家乡而且一种身形矮小的恐龙。从澳大利亚南部搜集回来的证据,我们推断这恐龙的确不是很庞大。如果它们没有能力向北迁移,向赤道前进,它们就不得不在那种恶劣的严冬环境里生存。异龙必须忍受这酷寒的南极气候,它们在北美洲,大约在14000万年前即侏罗纪时期的后期,就完全地消失了。
但是在英维拉,那12000万年前的岩石证实了澳大利亚的异龙在白垩纪时期又生存了近2000万年。它们是如何面对死亡?是因为这里严寒的气候还是澳大利亚的封闭,我们实在无从得知。我们目前知道的只有它们在这里生存过,最后它们也是在这里绝种的。
为了弄明白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恐龙为什么能如此成功生存,科学家决定从现在相类似的生物着手分析。澳大利亚是声名狼藉的爬行动物的鳄鱼居住地。上世纪古生物学家认为,恐龙就像那些可怕的动物一样,都是冷血动物,正因为它们的身体缺乏产生热量的内部机制,所以它们靠太阳的热量来温暖自己。这是北昆士兰一个清冷的早晨,像鳄鱼这样的冷血动物在每天开始活动之前都会花数小时在阳光下吸取能量以便捕捉猎物。但1亿年前的澳大利亚温度的变化要比现在剧烈得多,当时的动物根本无法从阳光中获取能量。
这些长年活跃的冷血恐龙能在温度低的环境里活动,佩恩大学的约翰朗认为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恐龙能应付寒冷的天气。像袋鼠这样的温血动物要比冷血动物更能适应极端的气候。极寒酷热对它而言,都要比冷血的鳄鱼要强上许多。唯一能解释恐龙在这寒冷的澳大利亚生存原因,是它们是温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