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神奇分界线(中)
16214300000005

第5章 地球上最大的奇迹——埃及金字塔(5)

首先,这三座金字塔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坐落在南北线上,其次它们也并非以东西向为基准。事实上,如果将这三座金字塔的中心连接起来,人们就会发现这条“基准线”竟然是一条由南向西的曲线。如果先将前两座金字塔的中心连接起来,那么第三座金字塔,也就是最小的那座金字塔的中心则不在同一条线上,而是稍微有些向东偏斜。

上述现象引起了一个名叫罗伯特·鲍威尔的人的注意。罗伯特本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工程师,他知道任何建筑物都是根据一定的计划进行施工的,而不会不经周密计划就草率进行。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建造计划才使得一方面每座金字塔在方向上都拥有极高的精确度,而且整个金字塔建筑群也是极正规的南北走向,但另一方面各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却明显缺乏和谐呢?罗伯特不禁猜测不已。

于是罗伯特从一位建筑工程师的角度对吉萨高原的地基情况进行了研究,但却未发现任何造成三座金字塔不在一条基准线上的力学的或是地质的原因。事实上位于北部的第三座,体积稍小的金字塔其实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两座金字塔对齐。

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建造者根本没有考虑到对齐的问题,或者是他们非常粗心?但是这一解释与这些建造者在建造每座金字塔时表现出的“费尽心机”不相一致。罗伯特认为,选择地点时的武断与施工时的粗心不可能同时出现在那些在建造每座金字塔时如此细心而且拥有相当高专业技术的建造者身上。因此,罗伯特得出结论说,金字塔建筑群的确是根据某个计划建造的,而这种不和谐现象正是设计者在制定这一计划时的目的之一。但那些设计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到底制定这一古怪而昭然的计划是出于什么目的,其含义如何呢?

接下来,罗伯特开始对古埃及的宗教礼仪和神话传说进行研究,以便找到能够回答上述问题的相关线索。

很多金字塔的内墙上都雕刻着有关死亡和来世的古埃及神话和宗教礼仪的经文,不过这些金字塔的修建时间都晚于吉萨古建筑群中的金字塔——修建时间大约是埃及第五代法老统治末期以及第六代法老统治初期。毫无疑问,经文记录的都是远古的事情,并被称为“金字塔经文”。这些经文清楚地表明,古埃及的国王去世后被视作升了天,并成为地狱判官神(古埃及主神之一),而地狱判官神的星际表现形式是一个被称为“萨户”的星座。

两位专门研究古埃及天文学的专家奥托·纽奇鲍厄和R.A.帕克后来发现,所谓的“萨户”星座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猎户座。由此可见,古埃及的地狱判官神其实就是奥利安神。此外,古埃及神话中将通往天堂的尘界之门称做“罗斯托”或“罗塞托”,而这一地点已被证实就是吉萨。

这一切简直太令人称奇了。罗伯特指出,大金字塔中用于导向国王和王后墓室的通风井的设施也都与特定的星体相对应。其中一个与国王墓室相连的通风井就与猎户座腰带部位中较低的那颗星星相对应。

罗伯特接着又指出,相对于银河而言,猎户座腰带部位的所有星星连成了一条由南向西的斜线,形状几乎与吉萨高原上的三座金字塔相对于尼罗河的位置完全一致。而且,根据古埃及的史料记载,银河被称为“伟大的河”。因此,罗伯特猜测,难道是古埃及人将尼罗河视为银河在地球上的对等物并将吉萨古建筑群上的三座金字塔视作猎户座腰带部位中的三颗星体在地球上的对等物?

如果罗伯特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天体中的地狱判官神——猎户座的象征物就是相对于银河而言三颗连接起来后呈现由南向西形状的星星。猎户座位于地球上的对等物——吉萨古建筑群则以相对于尼罗河而言三座同样呈由南向西排列的大型金字塔为象征。

猎户座腰带部位由三颗相对于银河而言呈由南向西排列的星星组成。其中,上方的一颗体积较小,而且向东偏。而吉萨高原上的三座金字塔中最小的一座,即法老曼考里的金字塔向东偏的方式与这颗星星完全相同。在如此相互对应的发现面前,大吃一惊的罗伯特和吉尔伯特不禁信心十足地写道:“我们认为,吉萨就是猎户座腰带部分三颗星星在地球上的对等物。”对于罗伯特的上述结论,考古界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曾担任英国博物馆埃及部前任负责人20多年、撰写了一本有关金字塔的书并被多次再版的I.E.S.爱德华博士说,他认为罗伯特“提出的理论很有说服力”。爱德华博士本人也已经改变想法,开始相信“猎户座腰带部分的三颗星星是定位大金字塔方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过最近对大金字塔中“通风井”位置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分析,罗伯特已能够确定这些通风井指向的星星以及相对应的时间。

大约在公元前2450年,即大金字塔开始建造的时间,与国王墓室相连的南面通风井正好指向猎户座腰带部分三颗星星中最近的那一颗,这颗星星正是大金字塔在宇宙里的对等物。位于较深的王后墓室内部的南面通风井则指向天狼星。

上述对应现象使罗伯特对大金字塔的象征意义产生了兴趣。他发现,与王后墓室相连的一个通风井也指向天狼星,这颗星星与古埃及神话中专司生育与繁殖的女神相对应。而与国王墓室相连的一个通风井则指向猎户座,与古埃及神话中的地狱判官神相对应。根据古埃及神话,国王与王后,即地狱判官神与专司生育与繁殖的女神成婚后生下一子,取名何露丝(古埃及太阳神)。据称,何露丝就是早在古埃及法老统治时期之前第一位半人半神的君主。而“何露丝的追随者”指的就是“金字塔经文”中涉及到的亲信随从。事实上,古埃及早期法老的名字当中都有“何露丝”这三个字。那么,难道大金字塔当时曾被用于某种宗教仪式,象征尘世与星星的对等物之间的结合?即天地合一?

除金字塔以外,罗伯特一开始并未考虑吉萨古建筑群中另一座主要建筑物——狮身人面像的象征意义。罗伯特只是观察到,狮身人面像的目光总是会集于一点,永远注视着东边的海平面,这一点正是太阳在春分这天从海平面升起的地方。

后来,罗伯特和汉考克在合著的一部考古书籍中提出了太阳在春分当天从海平面升起时会发生三个天文现象的具体日期。这三个天文现象分别是:太阳与狮子座升上天空,而狮身人面像正好与其相对;天狼星在这一天正好位于海平面之上;猎户座则正好处于其25920年旋转周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点上。

罗伯特和汉考克称,这一具体日期就是古埃及经文中所指的“第一时间”,即地狱判官神首次在埃及创造人类文明和建立国王统治的时间。他们将这一日期定在大约公元前1.05万年。但是,上述结论得以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猎户座运动周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点被视作周期的起点。事实上,大多数占星术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更倾向于将猎户座运动周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一点视为一个周期的结束和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如果以此为前提,那么罗伯特与汉考克两人所谓的“第一时间”将处于猎户座运动周期的中间时刻,而直到公元2460年才会出现新的轮回。

事实上,如果罗伯特与汉考克的解释和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埃及学研究领域现有的理论将真的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上述这种打破传统观念、令人兴奋的结论也不应表现出过度热情。因为对于罗伯特与汉考克而言,他们需要为一个难点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即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未就分析一段经文或神话的字面意思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区别给予足够的重视。

古埃及历史中最神秘的一些史实多年来正是被掩藏在象征意义的面纱之下,需要后人仔细揣摸。

传统观点——几千万劳工修建据史籍记载,早在距今约5000多年至6000年前,即埃及远古历史上的“涅伽达文化”(亦称“阿姆拉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600~公元前3500年),埃及已经发明了冶金术,能用经过冶炼的铜来制造刀、钻、斧、锛以及匕首等工具和武器。到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公元前2181年),金属(主要是铜)的加工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造船业也较发达,建造了许多船只,有的船身超过50米,第四王朝法老从黎巴嫩运来上等的杉木,用船由对岸运来装饰金字塔表面的白色石灰石以及由上游运来建造墓室等用的红色花岗石。建造大金字塔时,虽然铁器尚未出现,但已使用较锋利的青铜器。据科学家研究,一块重约2.5吨的石头,按当时已有木棍、麻绳及铜的工具可用的情况下,大约八个人可以对付。据估算,八个人的小队在一年的三个月中平均需要完成10块石头的工作量,虽然很艰苦,但还是能办到的。被西方史学界尊称为“历史之父”的古代希腊最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公元前425年),曾游历过埃及,据他亲自对金字塔的考察,他认为,法老胡夫为了修建这座大金字塔,强迫全国劳动人民服役,采取轮换劳动制,以10万人为一大群,每大群劳动三个月,因为尼罗河每年有三个月泛滥期,在尼罗河泛期土地不能耕作,这时正是调用民工的良机。为了把石头从采石场运到工地,就要10万人为一大班不停地去工作。修筑运石头的道路和这座大金字塔的地下室花了10年时间,而大金字塔本身的建筑又花了20年之久。因此,建造胡夫大金字塔,总共历时30年。希罗多德在其巨著《历史》一书中写道:“国王齐奥普斯(即胡夫)当政的时候,人民却大倒其霉了。他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指定一些人给他从阿拉伯山中的采石场把石头拉到尼罗河岸;另一些人的任务是接过这些石头,并把它们拉到称为利比亚山的地方去。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在10年中间人民都是苦于修筑可以使石头运过去的道路。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二十年,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无怪乎在埃及民间自古至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含意深远的成语:“一切都怕时间,但时间本身却怕金字塔。”

建造金字塔的民工是按分队分班分批有组织地进行的。考古学家在石块上发现有队名。当年专业石工居住的棚屋遗址已经发现,约可容4000多人。加工后的废石块和石屑则在塔南和塔北峭壁后面发现,其体积约为塔的一半。至今,在阿斯旺采石场上,还可找到残留有木楔子痕迹而未切割下来的石料。这些事实都证明了胡夫大金字塔和其他金字塔一样,是人而不是神造的。正是在皮鞭驱赶下的广大奴隶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创造了世界史上的光辉奇迹,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杰出天才和伟大创造力量,表明当时埃及在建筑技术方面已达到了颇高的水平,不愧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巨石搬运之谜胡夫大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石头重2.5吨,最大的石块重达几十吨,其中有些是用从900千米以外的阿斯旺开采的花岗岩砌筑的。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既没有汽车、火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要把这么多这么重的大石头开采出来,运到工地,再垒起来,那是一种奇迹。究竟4000多年前的奴隶们是怎样挖出、搬运和吊起那些巨石的?令人迷惑不解,考古学家把这个问题称为“搬运之谜”。

有些人猜想,当时埃及人可能使用带轮的车子来搬运。可是,从埃及古代的壁画史籍记述中,却看不到当时有车轮这种装置。据一些学者考证,那时埃及主要的树是棕榈树,这种树是用来作粮食和遮阳用的,当时埃及缺乏大量制造车轮的树木。当时还没有马和马车,马和马车直到公元1600年左右才被引进埃及。

会不会是使用滚木来搬运巨石呢?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在埃及考古埃尔塔尔舍的托提荷太普墓(公元前2000年)中有一幅牵引约60吨重巨型石像的壁画,并没有使用滚木的画面。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曾于1978年在胡夫大金字塔的前面,模拟古代方法进行过一次试验:以30人牵引一块重2.7吨的石块,如果在石块下安滚木,则要求地面必须平整,为此要铺上木板,并不断将木板往前移,30个人在斜面上牵引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只好在石块后面用千斤杠(一种杠杆)支撑,在斜面试验时,千斤杠加至三根之多,30人拼命地拉,才勉强移动了一厘米;使用滚木,结果更糟,石块反而容易下滑,无法作业,试验证明,用滚木牵引的方法并不是当年埃及人建造胡夫大金字塔搬运石块时采用的方法。

日本考古实验队认真研究和分析了埃及埃尔塔尔舍的托提荷太普墓(公元前2000年)中一幅牵引约60吨巨型石像的壁画:画的前方,有四列共166人的牵引队伍,后面的巨型石像放在木橇上,上有一人手执容器在木橇前浇润滑油。日本考古实验队按照那幅壁画所示的方法进行试验,在斜道表面涂上石膏,再浇上润滑油,以木橇载石块,人力牵引,搬运效率大大提高。

美国工程师约翰·布什根据古人手抄文件中有关金字塔的记载,他设计出一种由八块半圆形木板组成的较简单却很灵巧的器械,借助这种器械只需六个人就能很容易搬运重达20吨的巨大石块,他认为,4000多年前人们就是依靠这种简单器械搬运巨石而不很费力,据他计算,只需1000人借助这种器械就可以在20年内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

有些学者认为,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的特点,当河水上涨时,古埃及人用许多大船队从900千米外的尼罗河上游阿斯旺地区把所采石块运来,砌好一层后,在四周堆上沙土,再把石块搬上沙土,去砌第二层,待第二层砌好后,用同样的方法再在四周加上一层沙土,再把石块搬上第二层沙土,又去砌第三层……以此一层层地一直砌到顶端。这样,周围的沙土堆就是一座大山了,待全塔建成后,就把塔四周的沙土山堆挖掉、挑走。还有一种说法是:周围堆的不是沙土,而是盐和硝石,完工后,打开尼罗河堤岸的缺口,放尼罗河水把盐和硝石溶掉,塔就露出来了。有些学者不同意上述说法,他们认为采用上述方法是不可能建成胡夫大金字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