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信息素养
16214800000024

第24章 挑战网络教育(5)

然而,另一方面,网络教育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改变其根本属性——应试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迈进,这一属性越来越成为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障碍。考试是网络教育唯一可以强制的活动,考生参加网络教育的目的是应试。事实上,应试性如果没有学术氛围作基础,可能就会造成毕业生仅仅掌握了一堆庞杂知识的局面,从而降低了高等教育探讨高深学问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根本作用。应试性在使网络教育成为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铁包公”的同时,也成为网络教育发展的绊脚石。有关管理部门为了把好关,往往对网络教育实行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其中学历性质的专业计划由全国统颁,管理措施重在确保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很不利;又因为管理部门的应试性管理,导致参加网络教育的学生为了应试和获得及格的分数而不遗余力。他们在应考的过程中“唯纲”(考试大纲)、“唯本”(考生在主考单位进行助学时所作的笔记本)、“唯书”(所指定的教材),无暇拓展学习范围,甚至出现自学就是记忆的局面。众所周知,考试只是保障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素质的养成和专业能力的具备,不是通过几本书、几个纲的学习和记忆就可以完全达到的,学科知能结构和学术环境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素。更何况当前网络教育的考试出题中内容的陈旧和形式的落后、考试大纲的不完善和偏记忆性,指定教材内容的粗糙和陈旧等情况已经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要促使网络教育获得很好的发展,就需要从网络教育的各种特性出发,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用好应试性这把双刃剑,通过有效途径,以符合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的方式,发挥高等教育的学问钻研和人才培养功能,更好地培育各种社会需求人才。这其中,营造学术氛围是发挥网络教育功能的根本,是实现人才培养职能的核心。

2.网络教育不是自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需要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知识学习和运用能力。教育的层次越高,对创新精神的要求越高,对学术环境建设的要求也越高。网络教育正在迈入的研究生教育领域,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网络教育学术氛围,正是21世纪高等网络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包括网络教育在内的所有形式高等教育的需要。

在《辞海》中,“学术”的涵义被定义为“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而“氛围”则被界定为是“笼罩着某个特地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学术氛围”看做是笼罩着人们进行较为专门、较为系统的学问活动的特殊气氛。在高等教育中,学术氛围实质是包括参加高等网络教育考生在内的大学生们进行的学习和学问活动与影响他们学习和学问活动的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意境,它是作为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素——“知识”的继承、传播、选择、创造等活动的核心,是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形式的网络教育得以运行的工作“信念”的存在环境。它是培养各种类型大学生学术方面才能的一种特殊的“场”。

营造网络教育的学术氛围,就是要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形成这种有利于网络学生发展、进行系统的专门学习和学问活动的气氛。这种学术氛围的营造旨在使网络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新世纪社会的需要,使网络教育自身的发展能够应对21世纪国内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国外高等教育的竞争。具体来说,营造学术氛围,可以给予网络教育的学生强有力的学习支持环境,改变那种教育的目的只为考试、学生学习内容只能局限于所制定教材的局面,使学生学习脱离记忆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仅仅为了达到科目及格和获得毕业证书;更重要的是,传统大学的那种交流、面授、切磋等学术氛围,如何在现代互联网为主的双向式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改变没有合适的自学指导者、没有明确的学习伙伴、没有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没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状况。这样,就会更有利于学生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符合网络教育的主要生源——成人学生学习的特性。

众所周知,探讨高深学问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为此,各类高等学校一直把学术氛围营造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教育学术氛围的营造,并不是各类高等学校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的照搬照套。它需要网络教育从自身的优势或条件出发,发挥各种优势,利用各种条件,形成不同于传统大学的特色。进一步来说,就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相比较其他高等教育形式,高等网络教育在营造学术氛围,培养21世纪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方面,最有利的一点在于学生是这个教育形式的中心。网络教育有关部门要通过合理的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

(2)制定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及其设置是决定高等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要营造学术氛围,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在课程中强调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体现学科的普遍性、综合性、革命性,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课程内容中贯穿创新精神;设置自主选择性课程,扩大学生学习的选择空间。

(3)改革培养模式,追求“开放”的教育格局,教育内容要开放,教育空间要开放,打破书本的局限,向电子网络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

(4)实现差异管理和多元评价。考试虽然是教学控制的最根本手段,但它不应该成为唯一手段,还应该有其他诸如课题、论文等评价方式。根据学生能力、年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管理。

3.如何在网络教育中寻找学术气氛

网络教育未来发展的市场需要与它当前自身发展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是网络教育营造自己学术氛围的动力。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条:

转变教育观念。正如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样,网络教育要发展,观念的转变也是先导。只有教育的观念转变了,才能认识到营造学术氛围对于网络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术氛围本身的特性对于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作用所在。需要转变的观念是:其一,网络教育这一高等教育不仅是检验的途径。更是促进学习和发展的途径。如果把网络教育看做一种高等教育形式,那么它的功能不应该局限于检验,否则,在2l世纪,它就面临着被取代的危险。其二,网络教育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更是为了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也是网络教育之所以称之为高等教育形式的根本原因。实际上,人们通过高等教育获得相关的学历,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发展自己,尤其是对从业人员更是如此,否则他们就会转学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课程。其三,网络教育生源极端多样化,他们带着各种需求和目的来求学,因此网络教育需要提供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学术氛围不能沿用传统大学的模式。

注重学习内容的先进性。现代有许多的教育内容,仅仅靠自学已经是无法理解;新的前沿性教育内容也无法及时从教材中反映出来。引导学生探讨高深学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适应力的重要途径。它包括诸多方面,例如,对人类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提炼,选择最有价值、最需要的内容供学习与考试之用;对人类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关注和吸收,融入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辅导书刊杂志中;对某个专业的科目的设置及其具体的内容,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合理的改革。这样做,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精华,能够更快、更早跟上知识发展步伐。已有实验表明,即使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专业的自学者,也需要有关的学术氛围帮助自学者理解有些学习内容,且接受氛围熏陶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对教材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网络教育管理的改革。营造学术氛围,需要在管理上做更多的工作,而且要把各个管理环节整合起来,使它们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检验,这是网络教育学术氛围能否成功营造且起到应有作用的关键。首先要改革考试的管理,考题的形式和内容要能够反映学术的前沿特征和能力特征,改变那种把学生引向死记硬背,不利于测试灵活性、创造性等能力的标准化、客观性考题方式和内容。其次要改革助学的管理。要对助学的各种途径进行规范,达到各种资源共享的目的,纠正那种放任自流的倾向。最后要改革教材和其他学习内容的管理,改变“一本书”就能够培养出大学生的错误观念,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化空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学术氛围的整合作用中塑造和培养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

网络教育的美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在21世纪营造网络教育学术氛围也有着其实现的途径。它们主要是以下几种:

远程教育助学。IT产业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它实际上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网络教育已经在利用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促进自己的发展,网络教育的有关管理单位甚至已经在着手设计与此相关的远程教育方案。这类前所未有的、具备强大技术支持手段和广泛传播途径的远程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学习资源方面实现共享,在学习内容方面实现精新,在学习方式方面实现交流,在学习进度方面实现个体性,在学习对象方面实现更普遍的全民性,在管理内容方面实现全方位性,在管理方式方面实现便捷性。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是营造网络教育学术氛围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