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16214900000001

第1章 中小学公开课概述(1)

公开课的性质与分类

一、公开课的概念与性质

公开课,简单地讲,就是在公开场合上课。它是我国中小学校沿袭了多年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是教研的一种课型,也是评价业务水平的一个“硬指标”。可见,其内涵并不玄乎,谓之“公开课”者,其实也就是“打开教室的门”,向教学同伴(同行教师)、向学生家长、向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根据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他人开放的课。“公开”二字本身就是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公开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供旁听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公开课也是一种经常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伴随着新课程的开始和推进,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公开课成为宣传新理念、新教法的有力助手。

围绕公开课开展的区域教研活动,它的所有参与者都是主角——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它的主角是上课教师和同学;在接下来的研讨中,它的活动主角是上课者和每一位观课的教师。而与公开课相关联的是它强烈的互动效果,即表现为互动的全程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执教者与观课者的互动;教研员与学科教师的互动。

二、公开课的类型及特点

对于公开课如何分类,目前在理论界尚无定论。但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类型及特点的公开课。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此,笔者尝试着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公开课进行了以下分类:

(一)以目的为分类标准

1.达标型

这类公开课主要是源于职称评聘的需要。一般中小学都依据教师技术职称评定要求,对公开课做等级划分,如初级、中级、高级。对不同等级的公开课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申报相应的技术等级职称,必须先参加校网公开课考评,合格者方可取得相应的申报资格。

2.示范型

这类公开课通常由学校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承担,目的是为了给其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新上岗教师做教学示范,希望借助示范教学,能有效地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3.展示课

也可叫总结型。这类公开课一般由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课题组成员承担,以公开课形式展示教学科研成果,既带有总结汇报性质,又带有研讨成分,希望借此获取充分的反馈意见,使教学科研进一步走向深入。

4.竞赛型

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公开课类型,目的是为了评优评先。这类公开课竞争性强,优胜者往往能获得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能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学形象,因而备受重视。

5.学习型

这类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诊断教师的教学能力,明了其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一般由青年教师承担。

(二)从学校常规管理角度分类

1.常态性公开课

常态性公开课是指执教者要“公开”我们平日上课的基本状态。它要求:

(1)教学准备要常态化,执教教师的备课应按照平时的状态进行。

(2)教学过程要常态化,是指要按照个人的理解对教学过程进行常态化的设计,注重实用性。

(3)教学用具要常态化,要求公开课执教者从实用有效的角度出发选用教具。常态性公开课以“自然、实用、有效”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在真实中展示教学过程,让教师在真实中得到启示和参考。

2.示范性公开课

它要求教学的诸多环节要超常态进行,也就是要“作秀”。比如,教学设计要有执教教师和许多教师进行磋商制定,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使用比较先进的教学用具,展示前沿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次试讲以达到“完美无缺”。要给听课教师示范一个理想化的教学状态,这对教师的常态教学会起着引导作用,使教师的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3.诊断性公开课

目的是帮助教师找出课堂教学的缺陷和偏差。它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听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要求其他教师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诊评者,在诊评的过程中,听教者对课堂教学的认识都会得到提高。

(三)按学科分类

即按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类。

公开课的基本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任务、教材内容、组织教法的安排顺序和各部分的衔接与时间分配等。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称为课的基础结构;而每一部分的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密度和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称为课的具体结构(亦称细微结构)。公开课作为中小学的一种课,学习和研究它的结构对科学地组织和进行教学工作,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的一般结构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的基本条件,任何课型都不例外。其任务是稳定学生情绪,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从上课一开始就应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因为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谈谈笑笑,情绪处于与上课无关的兴奋状态。在教学开始之前,如不使他们的兴奋情绪安定下来,教师一登讲台就讲课,学生就会“听而不闻”,效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组织教学十分必要。任何一堂课都是从组织教学开始的,而且它贯穿于课的始终,教师应善于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意外问题,及时排除干扰,以保证课堂教学能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二)检查复习

复习旧课是巩固和检查既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并能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学习新教材前,教师先通过检查作业、口头提问、板演、简单的书面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教材的掌握情况,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做好学习新教材的准备。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课已学过的,也可以是以前学过而与将要学习的新教材有联系的内容。这种检查通常是抽查,扼要地进行,以免花费过多的时间。

(三)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又叫新课导言,美国称之为“引起动机”。即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用简短、有力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题上来。目的在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以便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新课中来。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方法有:

(1)由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即用复习提问的问题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具体做法是,在教师对学生所答作出评价之后,紧接着把提问的内容同新课联系起来,引出新课题。

(2)由教师回顾前课导入新课。即教师对前课进行简单回顾之后,紧接着从前课与新课的联系中引出新课题,从而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3)通过对所要学习事物的观察、实验,使学生产生疑难和求知欲,导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4)由与新课题有关的问题或事件导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题的积极性和兴趣。导入新课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在方法上可以大胆创造,不必拘于一格。只要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达到新课导言的目的即可。

(四)学习新教材

学习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教师传授新教材时,必须做到:

(1)传授新教材,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2)传授新教材,内容必须正确,知识结构严谨,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传授新教材,能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正确选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效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方法具有时代特色,特别是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化难为易,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巩固新教材

新教材学习完毕,为了了解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期达到当堂理解消化的目的,而设巩固新教材环节。巩固新教材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教师概括总结。即教师把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加以高度概括。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多采用此法。

(2)提问学生。即教师把教材重点和难点拟成问题,指定学生作答,最后由教师或师生共同作出问题结论。

(3)解答问题。即教师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由教师发动学生进行解答或讨论。

(4)进行练习。即教师根据教材提出练习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巩固新教材也是一种创造性工作,方式方法很多,教师要大胆创造,只要达到巩固新教材的目的即可。

(六)布置作业

布置课外作业是一节课的结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作业能力。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力求灵活多样,习题要有代表性,份量要适当。对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有适当的提示。

课的结构的安排是多种多样的,要灵活运用。如果把课的结构凝固化,就会导致教学上的呆板、形式化,既不利于教师发挥创造性,也会使学生厌烦。课的类型不同,其结构也不同。

二、不同学科的课的结构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基本结构,在某种意义上说,课的基本结构就是课的基本模式,遵循基本的结构进行教学,可以保证能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从学生学习的系统来看,目标的达成是遵循“了解—操练—运用”这一顺序进行的;从施教系统来说是“准备—形成—发展”;从教材系统来说是“呈现—复现—再现”。课的结构也应体现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编写路子,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课型特点。下面就主要学科的不同课型的结构作简述。

(一)语文课

语文课的基本课型有写字课、阅读课、习作指导课、口语交际课。下面谈谈这几类课的教学结构。

1.写字课

(1)指导。这是提高写字质量的关键。指导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开始时要逐字逐笔地讲清要领,重点笔画要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教师在分析笔画时,要指导学生运笔,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

(2)示范。教师的示范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让学生看清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以及运笔时的提、按、快、慢。对相似的笔画和字形,要在示范中进行比较,指出可能出现的不正确的写法。示范和指导要结合起来进行。边示范边指导,形象直观,效果较好。

(3)练写。学生练习书写之前,可以先看着黑板上的范字进行书空练习,作为练写的过渡。学生练习写字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应该立即在全班给予纠正。对写字较差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

(4)批改。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的写字作业。对写得好的字可用红笔圈出,特别好的可画双圈,以此鼓励学生认真写字。学生写错了字或者不认真写,教师要用笔标出,让其订正或重写。

(5)讲评。教师根据批改的情况,对学生的写字作业进行分析、评议。这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重要一环。通过讲评肯定成绩,纠正偏向。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自己讲评,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别能力。

批改和讲评可结合进行。在一节写字课上,教师可当堂批改一部分学生的作业,然后讲评。也可以课后进行批改,在下一次写字课上,先进行讲评,再指导、示范、练习新的写字内容。选择哪种做法,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作业情况来安排。

2.阅读课

(1)读题质疑,读通课文。教师揭题后启发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读通课文。

(2)感知内容,理清脉络。再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3)自主解疑,感悟朗读。学生尝试自主解疑,初步体会感情,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抓住重点,独立思考。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相关资料独立理解。

(5)合作探究,交流反馈。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反馈,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6)交流品读,体会感情。品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7)收集资料,加深体验。课外延伸,拓宽知识面,加深体验。

3.习作指导课

(1)激趣导入。

(2)明确习作要求。

(3)习作方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应从习作内容、表达方式、材料组织与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

指导学生确定习作内容,主要是从自己积累的素材中来择取自己最想跟别人说的内容。

习作内容确定下来以后,需要指导学生确定表达方式。采用哪种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习作内容和交流的需要来确定。如果所需要的表达方式学生以前并不熟悉,指导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特定的格式要求。这个格式要求,需要提供特定的范例,学习范例的格式。

材料顺序组织安排主要是要求学生把自己选择确定下来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下来,使文章读起来显得连贯、明白。

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的指导,一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随着学生的表达实践进行,在表达实践中来进行——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实践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对什么问题进行指导,或集中或个别。另一种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的专项练习指导。策略同顺序安排的方法是一样的。

(4)起草习作内容,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可指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的建议。

(5)习作交流。小组内相互交流,让别人帮助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评价,相互启迪,引发学生对自己习作的思考。

(6)习作讲评。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为学生提供修改参考,渗透习作鉴赏知识。

(7)修改习作。学生抓住自己习作的问题,认真修改习作。

(8)习作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习作意义、习作方法,提升对习作一般规律的认识。

4.口语交际课

(1)创设生活情境时,要找准交际方向,物化内容,引发兴趣。可从题目人手,指导观察教材图例,题图对照。这样从题、图中分离出来的“话题”,既具有口语交际“内蕴”,又能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2)模拟表演示范。教师应重视成功的范例引导,帮助学生积累交往经验。

(3)学生练说。同桌间、小组内均可围绕话题相互练说,教师巡视指导,多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要落实,老师指导要得法。

(4)全班交流。不限于一个标准答案,鼓励多元化,充分尊重学生所思、所想、所说。

(5)课堂总结。教师可从学生参与的状态、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方式、参与的品质、参与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小结成功的经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见解,善于倾听、愿意表达,使学有所获。

(二)数学课

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课型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种,下面谈谈这几类课的教学结构。

1.新授课

(1)基本训练。5分钟完成,含口算基本训练,内容必须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